创业致富9招足够

面对危机迎难而上

字体:16+-

当事业陷入困境时,创业者会有两种不同的应对态度:那些迎难而上、坚忍不拔的创业者可能会再度崛起;而那些遇难而退、不能正确面对危机的创业者,最终要么被其他“大鱼”兼并,要么破产、倒闭。

事业遇到危机,陷入困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创业者害怕困难、见难而退,在采取有效的对策之前,先输了志、泄了气。如此的表现,即使外部条件再有利,生意也无可救药。世界上优秀的最成功的企业家,并不是因为它们从来没有遭受挫折,而是因为它们百折不挠,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终成大器。因此,当你处于困境,首先应该树立迎难而上、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才能克服危机、摆脱困境。

鲁伯特·默多克是享誉世界的报业巨子。他1931年出生于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市。早年他在牛津大学上学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他的父亲基恩爵士去世时,留给他这样的遗言:“希望昆士兰报业控股有限公司及另一经我的受托管理人认可的报业公司以执著热情坚持本人的办报理想。希望吾儿鲁伯特·默多克终生致力于造福人类的新闻事业,并经我的受托管理人之辅佐在特定领域施展宏图。”

父亲的遗言指明了默多克奋斗的方向。尽管当时他的父亲拥有澳大利亚先驱和时代周刊集团,但实力仍很薄弱。默多克在继承了父亲的《新闻》后,又吞并了墨尔本《新思想》周刊和《星期日时代报》,事业处于蓬勃发展。不久,他又买下了当地一家电视台的部分股份,开始经营电视业务。但由于他缺乏政治和社会经验,没过多久就在竞争中败北。

失败并没有使默多克的雄心壮志受到丝毫影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默多克的先驱和时代周刊集团打入了悉尼,并且吞并了悉尼坎伯兰报业集团。但由于政治原因,当时实行紧缩的经济政策,报业处境艰难。1961年,正值澳大利亚大选,默多克希望通过对大选结果的准确预测来提高报纸的知名度,然而事与愿违,每一次预测都没有得到应验,默多克又一次失败了。

然而,他的雄心壮志不减。为了能够获得更有影响、更有分量的素材,他决定进军首都堪培拉,因为在那里能够及时获得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重大新闻。他办了一份面向全国读者的《澳大利亚人报》,并且向当地报业大王——《堪培拉时代》发出了挑战,经过免费赠送、大张旗鼓地宣传等活动,《澳大利亚人报》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由于堪培拉地理位置不好,加上对当地民意与政治缺乏了解,以及竞争对手的排斥,《澳大利亚人报》不久就陷入困境,报纸滞销,亏损加大,而且受到了当地、舆论界的攻击。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默多克也没有退缩。为重振报业,默多克改进了报馆的技术装备,调整了编辑班子。为了取得有价值的新闻,他自己积极争取进入堪培拉的政治圈子。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澳大利亚人报》终于羽翼丰满,销售量达12万份,成为澳大利亚一半人口的代言人。

为了成为世界级报业大王,默多克又收购和控制了一些英国、美国的著名报纸,如英国的《太阳报》、《世界新闻报》、《泰晤士报》(日报)和《星期日泰晤士报》,美国的《纽约邮报》、《每日新闻》等,建立起了一个世界级的报业帝国,成就了一番丰功伟业。

想一想,如果默多克没有屡次知难而进,不畏险阻,也就不会有日后的默多克帝国,世界上也就少了一个报业巨子。

也许迎难而上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但是要实实在在地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很多创业者遇到困难总是抱怨环境不好,运气不佳。失望,悲观,实际上这都是害怕困难的表现。以这样的态度对待挫折,即使困难微不足道,生意也没有振兴的希望。

-松下幸之助也反复强调,生意遇到困境时,不要责备外界环境,不要怪运气不佳。他认为:“做生意跟真刀实枪比武一样,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在拼杀中谁也没有绝对胜利的把握。如果赔本,其原因绝不是‘时运’不好,而是经营方法不得当。所以,如果将经营不当的结果,看作是时运不济……这根本就是错误的。”

松下幸之助一直认为,作为优秀的创业者必须有迎难而上的精神。他说:“在被称为‘动**不定时代’的今日,预测将来的趋势的确不容易,因此经营困难当然就会很多。但严格说来,这种困难不仅现在才有,过去有过,将来也会每天都存在。困难越多,社会越动**,才越能让有雄心、有志气的人觉得有意义。……没有这种雄心或志气的人,在面对逆境时就会动摇、迷惘,就会被时代淘汰。如果经营者如此,他所主持的公司,必然不会成功。”

松下幸之助的这段话可谓十分中肯。的确,在每一项创业活动中,每时每刻都会出现难题,如果见难而退,创业就没有成功的希望。只有不畏惧困难,迎难而上的创业者,才不会“被时代淘汰”,才能从困境中重新站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