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致富9招足够

烂路走尽,一马平川

字体:16+-

在一次登山途中,一位著名的策划人给一位青年创业者“算命”:“你和你的企业是烂路走尽,运势抬头,从此开始一马平川……”

这位青年创业者摇头微笑,充满自信地说:“烂路随时会有,但好在我的内心已经一马平川。”

几年后,这位历经十年挣扎的青年创业者,在他30岁时走出了困境,成为当地医药连锁业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就是重庆时珍阁控股公司的掌门人——甘奇志。

1.男儿当自强

1988年,四川邻水县复盛乡方圆几十里有史以来出了唯一的一个大学生,他就是甘奇志。

和所有农民的家庭一样,一方面甘家拿不出更多的钱供儿子上大学;另一方面,甘奇志一跨进大学校门,就在心里植下了一股心气,“男儿当自强”——18岁了,岂能再向家里伸手要钱养活自己?

他开始勤工俭学:白天卖手套,卖面包,卖汽水加锅碗瓢盆,办美术培训班和公关演讲班……夜晚则“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借光”,拼命学习能令自己在社会上生根的各种学科知识。

校园生意时好时坏,生活上常常不能够自给自足,甘奇志只好应聘到校门口一家咖啡厅做“公关迎宾”,每月18元工资,包吃两顿。干了一段时间,老板看不惯他的表情了:“小甘,你永远要记住我们是雇佣关系,我是老板,而你是打工的!”于是大学生的骄傲与自尊就被一句话点燃,甘奇志拔腿就走,心里突然升起“取彼而代之”的念头,自己当老板的愿望从此在心里挥之不去。

1989年秋天,甘奇志联合了几个同学“合股”顶了当地一家川菜馆经营。几个月后,甘奇志的“老板梦”没做成,还负债600元,而且几乎落得当月的生活都没有着落。他只好去卖血,当他拿着42元200毫升的卖血款和两个面包,摇摇晃晃挤出人群时,一个面黄肌瘦的儿童正紧紧地盯在他的手上,甘奇志犹豫半晌,把面包递了过去。走出医院大门,一种巨大的悲哀和无奈涌上心头,生性倔强的他,第一次触摸到这个社会的真相,感受到它对一个初来乍到者的残酷无情。

雏鹰初次试飞便折了翅膀。回家成了他唯一的方向。1991年春天,甘奇志申请休学,靠又一次卖血的钱回到家里,希望能在故乡筹钱还债。然而父母却被甘奇志的休学通知气疯了,一顿乱棍把他打出了家门。

甘奇志远远地向家门磕了几个响头,捏着弟弟悄悄给他的20多元卖炭钱——一根最后的稻草,踏上了返程列车。临近成都,唯一的“稻草”却在他身上不翼而飞,一段时间绷紧的弦为此彻底断裂,甘奇志对前途绝望了。

在成都火车站下车,他找人写了一个纸牌:给我2000元钱,我就出卖整个人生。举着牌子在火车站广场坐下,一双双好奇的眼睛看过来,惊疑、嘲笑的目光烫伤了他的自尊,十多分钟后,甘奇志扔下牌子跳起来,大彻大悟:我有手有脚,为什么要乞讨呢?

他垫在屁股下的废旧报纸上,有一则成都恩威公司的招聘启事报纸前,是一个好心人扔下的两元钱。拿着两元钱和一张废报纸,甘奇志直奔恩威公司总部。

恩威公司是成都第一个大型的合资企业,应聘之人如过江之鲫,个个衣冠楚楚,人人从容自信。甘奇志进门两分钟,便被告知没有希望。没有希望的地方却是他唯一的希望,他已经没有到任何地方的车费了。在公司大门口,甘奇志有一搭没一搭地和传达室的老头聊天,一个小时后,老头开始同情他了,给他指路:我儿子的办公室是三楼××号,你不妨直接去找他。再一问,才知这老头正是恩威公司老板薛永新的父亲。

薛永新安排他到车间做了一名管理人员。从此,他开始主动上夜班挣加班费,吃饭只吃最便宜的大食堂,开始不抽烟不喝酒不买蚊帐,像清教徒一样拼命攒钱,同时攒积着自己立身社会的思想。

几个月后,甘奇志重新设计和改进了车间生产工序,不增加成本,每年却可增加100万的产值。薛永新对他刮目相看,调他到生技部,并当众夸奖了一顿。这犯了众怒,外行管闲事打倒了内行,内行的脸往哪里搁?甘奇志在生技部的日子难熬,小鞋不断,在躲闪之中,他体会到了作为一个社会人必须关注的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处理人际关系。

同行难相处,谦虚谨慎的他反而和隔壁销售部的人打得火热。不久,听说恩威内蒙古办事处主任将调回总部,那属于落后地区小市场,销售部无人愿意前往。于是甘奇志向薛永新主动请缨:“老板,我能不能去跑内蒙古市场?”

1991年10月21日,21岁的甘奇志被任命为恩威公司内蒙古办事处主任,带着5000元钱走出总部大门。他先到大商场为自己选了一件150元的西装,穿戴一新,赶往火车站。几乎就在当初举牌自卖的地方,一辆摩托车擦身而过,手里的皮包被夺了过去。摩托车绝尘而去。在同一个地方,同一个人再次变得一无所有,而且欠下了5000元巨额的公款,所有刚刚露出的曙光一下又还原为黑暗。

甘奇志面临两种选择:一,回到公司,禀明情况,但恐怕从此就失去跑销售的机会了;二,向朋友借钱,硬着头皮北上。

他毅然选择了后者,在成都他借到了100元钱;到了兰州,又在兰州办事处借到了800元钱。还掉学校里同学的旧债后,甘奇志两手空空奔赴呼和浩特……

2.人生希望的冲刺

美丽的内蒙古为什么无人愿意前往?那里是什么样?将遇到些什么?年轻的办事处主任心中毫无概念。抵达办事处,住宿、吃饭、出行完全可以签单了,身无分文的他生活上缓过一口气来;但在市场上,却是两眼一抹黑,除了“一定要卖掉产品挣到钱”的万丈雄心,其余的则是一无所有。

他做了半个月的市场调查,确立了以大医院为主攻方向的销售策略。一般药界同行们通行的做法,是从小药店、小门诊做起,而甘奇志第一次提着“恩威洁尔阴”上门推销,敲开的竟是内蒙古各大医院的领导、自治区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满贵的办公室。这份“豹子胆”得益于他在恩威的应聘和工作心得:越高层次的人不一定就是越难打交道的人。

经过一番“死缠烂打”,这位出了名的“油盐不进”的副局长,终于被甘奇志的真诚和个人经历打动了,他告诫甘奇志:“挣钱后,一定要回学校完成学业。”在这位副局长的帮助下,各大医院的大门被一个初来乍到的营销新手轻而易举地敲开了。第一笔货款到账,提成;再到账,再提成;……甘奇志终于摆脱了债台高筑的日子。

从1991年度,甘奇志在营销业界声名鹊起,恩威公司在内蒙古的销售额直线上升,年终总结会上,他被提升为西北片区小组长。

“桂龙咳喘宁”内蒙古推销员对甘奇志崇拜有加,在详细研究了他的营销模式之后,向“桂龙”老板作了汇报,并邀请他到太原总部一游。这一游,甘奇志又成了桂龙全国销售部经理。他将桂龙销售总部搬到成都。正值成都主治医生下海热,甘奇志广撒英雄帖,大量招聘。下海的主治医生们很快为桂龙打通了各地医药系统的供销渠道。

1992年秋天,甘奇志遵从满贵的叮嘱,回到兰州商学院复读。一位同班的同学见甘奇志呼机在手,皮鞋锃亮,做药品推销发了财,也给大连某制药厂写去自荐信。为了表示自己对药品销售的了解,把同学甘奇志吹嘘了一通。不料药厂老板对甘奇志大感兴趣,邀请二人一同前往大连。甘奇志被聘为董事长助理兼全国销售公司总经理,全国销售一把抓,个人奖励按销售额的3 qo提成。甘奇志将销售总部设在兰州,全国的销售员都必须到兰州参加培训。

临近毕业,同班同学实习期间满世界找工作之日,正是甘奇志全国各地马不停蹄地开推广会之时……这一年,甘奇志真真正正挣了大钱,近百万的提成,擦亮了他的自信,也擦亮了他在销售业界的名声。

自信心的膨胀使他感到自己无所不能,毕业后的甘奇志回到成都,投资办厂,而且是与医药领域风马牛不相及的精细化工厂,半年之内,彻底失败,上百万资金亏得干干净净。

时隔近三年,甘奇志又回到了起点。

3.东山再起

个人创业的念头像春天的野草在内心生长,但他发觉自己所缺的,不仅是资金,最重要的还是经验和素质(这与他四年前坚信自己的素质形成鲜明对比)。1994年上半年,甘奇志又开始四处打工,三个月里干了七家企业的市场调研员或推销员,潜心观摩每一家企业的运营模式。

1994年下半年,甘奇志辞去了工作,注册成立成都普生营销公司,承包市医药物资公司,开始自己真正独立的医药经销之路。

一个完全不具备体制内背景的创业者,在营销领域最容易产生的行为取向就是打破传统,求变求新。甘奇志选择了区域总代理的道路。所对应的,一方面是国家有关部门对医药领域总代理制度的不提倡政策,另一方面是一大帮经济热潮中诞生的中小制药厂,缺乏广设办事处的实力,无奈之中只好选择总代理道路的现实。

随着时间的推移,承包公司的弊端显现。其一,客户关系的维系不敢大手笔大投入,因为承包随时可能被中断,品牌不属于你;其二,员工来来去去跳槽频繁,因为你都是承包的,我在你这里干有什么前途?甘奇志千方百计想收购被承包企业,却不料当不生蛋的鸡变成了天天下金蛋的金母鸡后,主人家早就在盘算如何收回饲养权自己捡金蛋了。

眼看承包期将满,屋漏偏逢在连夜雨,普生营销公司的普生二字悄悄被人抢注,1996年下半年,甘奇志在成都业界面对客户时,居然有了递不出名片的尴尬。

天无绝人之路。1997年,正逢重庆成为直辖市的消息沸沸扬扬的时候,甘奇志断然收购了重庆亚太医药公司和新惠医药公司,重打锣鼓另起灶,全线移师重庆。在重庆,甘奇志又收购了农工民主党旗下一家业绩平平的企业——时珍阁医药科技开发公司的大部分股权。以三家医药公司为“旗舰”,甘奇志提出以医药连锁为主,产业纵深拓展的经营方向。

1998年以来,甘奇志将从前时珍阁名下分散的药店收回来统一包装和管理,然后再一个一个收购一些零散药店加以改造,静静地等待政策门槛的降低。2000年4月,国家经贸委下达批文,同意开办非国有连锁企业,甘奇志拿着这个文件到药监局、卫生局、商委一家家散发,打报告,仍然碰了一鼻子灰。与此同时,国有体制的和平药房和桐君阁却跨栏而出,开始在重庆乃至全国市场星罗棋布地运行起来。

直到2001年4月,甘奇志才拿到时珍阁连锁大药房的“准生证”。尽管一次次的希望和失望冲淡了本该早已到来的喜悦,“时珍阁”上上下下还是开了一个像模像样的庆祝会。甘奇志举杯祝酒,给同仁们打气:“就好比我们共同在一场马拉松比赛,裁判让和平药房和桐君阁先跑了1000米才给我们鸣枪。但相比其他民营医药公司,我们是偷跑了100米;而且因为预测到一定要跑,所以我们早就在补营养,做热身运动。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没有理由不赢,没有理由不做到民营医药公司里的头号种子选手……”

岁月的风霜,似乎已经把年轻的甘奇志磨炼成为一个乐观而理性的人,一个事事看见希望,处处谨慎从容的成熟企业家。

4.一个可以无穷繁殖的活性基因

1998年一年,甘奇志收缩战线,几乎砍掉与医和药不相关的所有项目,下决心全力以赴、独沽一味。时珍阁药业连锁及相关医药产业成为他的重点。而经此周折,他开始对民营企业的先天性局限有了认识。

首先是企业创始人本身的局限。“因为民营企业一开始就是老板本人一手一脚做起来的,造成自己每个细节都很清楚,每个环节都很能干,因此往往太在乎这些细节和环节。就像一个太在乎孩子的父母,永远希望他在自己的视线之内,所以在分权问题上,民营企业就没有国有企业大度。比如我在公司运作中,早两年往往容易这也不满那也不满,动不动就跳起来亲自插手,一插手就坏了,员工们久而久之形成依赖:反正你会插手,我何必多费心思……”

其次是人才的局限。如何吸引好的人才,留住好的人才?甘奇志推己及人,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人最大的动力是自己的梦,一个人只有为自己的梦而辛苦,才没有任何怨言。员工也是如此,他到你的公司来,同样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的道路选择。因此,如果公司的梦和每一个员工的梦能够结合起来,产生的力量是非常大的;反过来,我对公司管理层说的一句话是:最残酷的行为就是打破别人的梦。”

在今天的奇志实业集团和时珍阁控股公司,管人事的不叫人力资源开发部,而叫员工发展规划部。公司的经营理念是:学校、军队、家庭;目标是“助有志者大写人生”。每一个前来公司应聘的人以及在职员工每一年的年终总结,都要有一人书面的“个人生涯规划”。然后公司结合生涯规划进行个人成长培训,告诉你要达到目标,还需要做到哪些方面,还有哪些不足。因此在他公司,大多数员工都始终很有目标感。

2001年6月底,甘奇志和他的董事会拿出了公司管理层期权股份方案,尽管尚未公布实施,但它对员工心理产生的重要作用是几乎可以预见的:无论从前的功臣还是外来的人才,将会产生从员工到老板、“屁股坐上实凳”上的感觉,员工与公司进一步融为一体。同时,人才的流失率大大降低,因为同行公司猎头的门槛提高了。

对于时珍阁的事业,当所有关闭的大门缓缓开启时,甘奇志发现新世纪的阳光对自己变得温暖起来。对于未来,他说了一句很耐人寻味的话:“我很珍惜现有的一切,但不会把它看成唯一;我会自爱,但不会故步自封,企业要发展就必然会有风险,我的年龄令我完全有重来一次、两次的能力;而且我们这个团队所正在形成的核心力量,正是一个可以无穷繁殖的活性基因……”

5.简析

甘奇志的创业经历,颇有些传奇味道。在这个传奇人物身上,我们看到了当代成功创业者所共有的特质:

一是坚强的意志力。甘奇志的人生道路充满了荆棘和坎坷,从最早的钱被偷走、再次被偷走,到毕业生回到成都投资办厂上百万的资金亏得一千二净,再到跨行业的集团公司上司项目全部泡汤,是坚强的意志力使他顶住了压力,义无反顾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二是积极进取的精神。甘奇志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内蒙古的营商环境落后,无人愿意前往,他主动请缨;医药市场别人从小店做起,甘奇志却志存高远,从上层突破。如果永远跟随别人,就永远不能成功。

尽管后来的创业者无法模仿他的成长,却可以学习他的意志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