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30岁前要给幸福多加点本钱

合理运用好家里的闲钱

字体:16+-

在东方,人们非常注重节俭,守住财富的意识比赚钱的意识强。但在西方,人们认为投资比守财更重要。

《伊索寓言》里有这样一个故事,某人把金子埋在花园的树下,每周挖出来陶醉一番。忽然有一天,他的金子被一个贼偷走了,此人痛不欲生。邻居来看他,当他们了解事情的经过后,问他:“你从没花过这些钱吗?”“没有!我每次只是看看而已。”邻居便告诉他:“这些钱有和没有对你来说都是一样的。”这个寓言告诉人们一个道理:财富闲置等于没有。财富只有在流动中才能显示出价值,并能更多更快地创造财富。

许多家庭之所以不能致富是因为他们把钱仅仅就当做钱,而不会把钱变成资本,变成生钱的工具。其实,作为资本的钱,是能带来利润的钱,是在资本运动中不断增值的货币。稍有财务知识的人都知道,资金是有时间价值的,如果资金闲置,那就是浪费。而且由于通货膨胀的原因,资金还会贬值。中国有句俗话:“有钱不置半年闲”,就是说要让钱生钱,让钱为你的致富服务。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资金的生命就在于运动。资金只有在进行商品交换时才产生价值,只有在周转中才产生价值。失去了周转,不仅不可能增值,而且还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如果把资金作为资本,合理地加以利用,那就会赚取更多的钱。

怎样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家里的闲钱,让闲钱变成一只会下蛋的母鸡,然后鸡生蛋、蛋变鸡……如此循环反复,让家庭的财富达到更大的自由?

一句颇为时髦的口号正在流行:“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何谓“理财”?即运用自己的头脑,去操纵运用你所拥有的金钱,让它运转起来为你所用。我们不妨来看一篇摘录于网络上的短文——

20岁:“我没有钱!好不容易自立,况且我想买好多东西,等我工作稳定再说吧。”

30岁:“我现在还没有钱!一家子的开销和责任,令我喘不过气来,贷款、生活费、小孩奶粉钱……等我手头宽裕点再说吧!”

40岁:“我家孩子上中学了,哪来的余钱?我没有钱!等孩子成家立业再说吧!”

50岁:“我现在没有钱!财务规划和自己想的有出入,孩子又要出国留学,存钱?再说吧!”

60岁:“我真的没钱!一直想早点退休,但靠什么吃呢?真希望当初身边存一笔钱。”

70岁:“我没有半点钱,生了病,银子大把大把往外洒,真是苦了家人、孩子,真后悔当初没存钱!”

——读完上面的短文,年轻的你有什么感想?如果你不愿意有40岁的尴尬、50岁的拮据、60岁的无奈、70岁的后悔,请你立即行动起来。无论如何,想要安度一生,我们需要知道简便理财的方法,也要知道快速积累财富的途径,并运用正确的理财来化解疑虑,做好财务管理。

我们在前面说了,有一句很时髦的口号叫“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其实,这个口号说的并不全面。对于某些不懂科学理财的人来说,“你一理财,财就离开你”。2008年股市的暴跌,击碎了多少家庭的“理财梦”。但财还是要理的,什么都在涨价,即使你的工资跟得上物价的上涨,你也应该为曾经付出心血得来的钞票负责,不让其日渐贬值。

当今社会,随着金融产品的丰富多彩,可供选择的个人理财工具也日益复杂多样。年轻女性们对于金融产品相对来说都不太留心对比研究,因此不当的理财思路比比皆是。例如,将所有积蓄存放在银行里吃低息,有的则将所有余钱(甚至借钱)投资股票等。究其原因,在于大多数投资者缺乏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综合理财规划,以至于无法总体把握存款、证券、保险等多门类理财工具的特点及相互关系。

像一座大厦有它科学的建筑顺序一样,理财工具的组合遵循如“金字塔”般的先后顺序。各项理财工具的风险由上而下递减,收益由下而上递增。

一般而言,理财起步于一个由低风险理财工具构成的基础层。它包括稳定的工作收入、合理的保险保障、适宜的住房条件和充足的现金储备。在完成了基础层的建设后,不同个人投资者才结合自身情况,投资于风险更高、收益也更大的理财品种。

对于年轻的小家庭来说,可将每月家庭收入采取“三三三”分配的原则,即三分之一作为日常开销;三分之一进行定期定额投资开放式基金;最后三分之一用于储蓄以备不时之需。

总体来说,应该从健康医疗、子女教育、退休养老等三方面为家人做理财规划。例如,可以参加银行的教育储蓄,购买医疗保险。如果参加炒股、买卖外汇等风险性投资,资金不宜超过家庭收入的三分之一;而购买保险,目前比较通用的定律是拿出年薪的10%用于缴纳每年的保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