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年轻女性健康小百科

卡拉不会永远OK

字体:16+-

卡拉OK由日本传人我国后,一直受到年轻人的追捧。整天处于压力下的上班族女性,下班后去卡拉OK唱上几句宣泄情绪,也不失为一种休闲减压的方法。但是,如果唱卡拉OK不当,也会给人带来疾病。很多人过度演唱卡拉OK,结果唱出了“卡拉OK病”,唱坏了嗓子难以说话,影响了身体健康。

卡拉OK厅一般场地不受限制,自演自唱,再配上高调音乐,使唱者难以自控,往往放声高唱,手舞足蹈,而且唱起来就难以收场,连唱不止,结果就容易导致咽喉疾病。

在正常情况下,人的声带每秒钟震颤50~100次,演唱时则高达80~120次。如果持续不断地演唱,声带可能会充血、水肿、发炎,以致血管破裂、出血,久之就会造成结疤性增生、肥厚。患这种病时,除声带发生上述病理变化外,临**还出现喉干、发音嘶哑,甚至呼吸困难等症状。

歌唱家的歌喉,有的音色浑厚、圆润、明亮;有的柔和、轻雅、温情;有的高昂、豪迈、奔放,令人赞叹和羡慕。他们优美的歌声除了先天嗓音的生理条件外,还是长期训练、正确的呼吸以及注意歌喉卫生的结果。练嗓子和锻炼身体一样,要循序渐进,不断适应,而不能操之过急。体弱或初学卡拉OK者,每天练声时间宜短,次数要小;体强或有一定唱歌基础者,练声时间可以适当延长。练嗓子不宜超过自己声带的固有能力。如果超过自己嗓喉的条件,一次练声时间过长,就会出现喉肌劳损,声带张力下降,声门关闭不全,必然出现声嘶、喉痛等症状,如果再不能及时休息,声带于内收运动中不能靠拢,相距1毫米以上,则可发生“失声”,成了“哑巴”,需要很长时间的休息才能恢复。

一些人唱卡拉OK,不讲究嗓子的卫生,大声连唱几个小时,就会由于发声过度、持续超负荷用声,造成喉部粘膜(特别是声带)进一步充血,喉粘膜上皮下水肿,就会出现声嘶症状,并感觉发音困难,出现喉痛和嗓子如同火燎感。如果此时因喉干再唱凉水,喉部“热胀冷缩”,突然受冷刺激,血管遽然收缩而阻碍血流,更加重了喉黏膜水肿,出现失音状态。

噤声是治疗喉肿、失音的重要措施之一,患者要立即噤声休息,要多喝温开水,进食流质和稀饭及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生素治疗,并戒酒、烟。急性喉炎多于5~7天内可以恢复,若是休息、治疗不当,可转为慢性,此时治疗更为困难,甚至留下后遗症。

此外,卡拉OK厅空气污浊,灯光暗淡,闪烁的屏幕以及转动的五颜六色灯光,还会强烈刺激视网膜,造成视觉的疲劳,产生头昏、心悸、视力短暂衰竭等症状。

因此,唱卡拉OK过度则对身心健康不利,应在控制自己情绪的前提下,在适合自己条件的状况下适当唱歌,而且在卡拉OK厅内不宜过久停留,以免造成心理不适和伤害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