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若要摆脱经营上的挫折,重新翻盘,最好的办法的就是勇于开拓创新,脱胎换骨。经过戈恩如此的一番“折腾”,日产企业文化的特色如今已经变成精打细算,勇于冒险,不再是先前的那种墨守成规,故步自封的传统企业文化。这些不能说不是戈恩的功劳。
辟土地,建新厂只是企业发展的一个方面,并不等于企业从此就不会遭遇挫折。戈恩几十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们,要想在挫折中翻盘,就必须有一个好的“领路人”,有一个能带领全体员工,并充分相信员工,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的“领袖”,舍此,别无其他。在日产的翻盘过程中,他们抛开传统管理模式,融入了不少大胆的反常规做法,这对于21世纪的企业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尽管当年裁掉两万多员工,如今还得有新员工补充进来为企业工作。日产公司引人注目的一步就是招募大量的新人,而且是优秀青年。日产再度招募新人,不能不说是创造了新闻热点。8年中连续7年亏损的企业,在新的CEO上任不到3年的时间,便大量招募新人,这与不少只裁员不招人的企业相比,确实是新鲜的地方。连日产扭亏之前,那些渴望得到终身职位的日本年轻人,怎么也不会想到这里来工作,他们将日产看做是职场坟墓,重振雄风后的日产如今又成了青年才俊的首选职场。
挽救日产并非只是单纯地削减成本或把业务紧缩,或是更加侧重投资等简单措施,作为日产的CEO,戈恩的管理艺术应该给我们一些启示。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社会透明度越来越重要,可事实有时却恰好相反。越来越多的企业在遭受挫折的时候,往往采取避讳,从总裁到普通员工谁都忌讳言败。希望通过一时的欺骗能渡过难关,然而事与愿违,更多的企业最终是纸包不住火,弄得无法收场。
戈恩的“透明主义”正好给无数企业管理者上了一课。在企业的危难关头,试着改变以往对外界封锁消息的态度,将企业透明化,这样也许更能引起投资者的兴趣和好感,因为没有谁愿意将钱投入到对自己都不讲真话的企业中去。
一系列的新措施,新观念,令日产的面貌焕然一新,日产趁着改革的春风步履矫健地迈向成功,迈向辉煌。
2004年,在世界500强排行榜中,日产汽车排名第29位;到2005年,其销售额达到832. 74亿美元,利润达45. 76亿美元,其利润率在全球汽车行业中排名第3。
相关链接之一:
日产汽车大事记
1934年 汽车制造公司改名为日产汽车公司。
建设横滨工厂,并在日本汽车企业中率先实现流水线生产。
1936年 横滨工厂生产“DATSUN”6163辆,生产规模首次超过5000辆。
1952年 从英国奥斯汀汽车公司引进A40型小轿车制造技术。
1958年 获得澳洲汽车选拔赛冠军引起了国际的注目。
1959年 日产汽车在中国台湾的台湾裕隆公司开始其海外工厂生产的历史。
1960年 获得年度优秀质量管理戴明奖,产品已有相当高的技术质量水平。
1960年 日产汽车在美国开办美国日产汽车销售公司。
1965年 日产汽车又在加拿大开办日产汽车公司销售小轿车和卡车。
1966年 日产汽车在日本历史上首次公开征集车名,选定“SUNNY”作为新开发产品的名称。
1969年 收购“王子”车厂。
1970年 推出GT-R树立了日产汽车品牌形象。
1973年 推出R28在日本车坛刮起了一阵旋风。
1975年 推出R29。
1985年 日产汽车公司北京办事处成立。
1989年 推出第三代全新GT-R,厂方编号BNR32。
1993年 由日产和中国东风汽车有限公司、郑州轻汽合资的郑州日产有限公司成立,主打产品:日产皮卡、帕拉丁多功能车。
1994年 日产汽车(中国)有限公司在香港成立。
1995年 推出第四代GT-R,编号BNR33。
1999年 日产汽车与雷诺汽车组建雷诺一日产汽车联盟,卡洛斯·戈恩执掌日产,拉开了日产复兴大计的序幕。
2000年 日产实现8年来的第一次盈利。
2002年 日产汽车完成复兴计划,并提出从2002年开始实施的“180计划”。
日产与东风汽车公司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关系。
2003年 日产与东风汽车公司举行东风日产汽车有限公司( DFL)成立典礼。
相关链接之二:
日产与东风的合作
2003年6月9日,中国东风汽车公司与日产汽车公司联手打造的东风日产汽车有限公司浮出水面,并于7月1日正式挂牌运营;6月16日,东风日产汽车有限公司的第一个轿车项目SUNNY(阳光)在广州隆重下线。东风日产位于广州花都,拥有员工5800人,注册资本167亿元人民币,是中国汽车行业迄今为止合作规模最大、层次最深、领域最广的合资企业。
“日产东风合作方案”的大致内容是除神龙、东风本田、东风实业等少数实体外,几乎东风汽车所有的项目都将纳入与日产的合作计划,双方持股的比例各为50%。东风以其包括相关子公司、关联企业股权在内的存量资产入股,日产则以现金方式出资约10亿美元。
新东风的诞生,是东风和日产精诚合作的结果,凝聚了双方的智慧、胆识和与时俱进精神。其人员、资产规模之大,未来业务领域之广和双方由此平台展开的合作层次之深,在迄今中国汽车工业对外合作中都是前所未有的。新公司的成功运作,不仅对东风寻求跨越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也必将对中国汽车工业的战略性调整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如今,在中国的轿车市场上,东风日产的“骏逸”、“轩逸”、“骐达”、“颐达”、“天籁”、“阳光”、“蓝鸟”等车名,在汽车迷看来,那是耳熟能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