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与人际关系

戏仿模拟

字体:16+-

戏仿模拟法就是把原有的语言和情境,移植新意与原意形成对照,从而产生不协调之趣,造成幽默感。

仿拟,原为修辞格之一,即为使语言诙谐讽刺而故意仿照一种既成的语言形式。在幽默口才中,常常使用此法来制造幽默。

法国19世纪的著名作家台奥多尔·冯达诺在柏林当编辑时,收到一个青年寄来的几首拙劣的诗要求发表,并附了一信:“我对标点向来是不在乎的,请您帮助填上吧。”冯达诺很快给那个青年退了稿,并附信说:“我对诗向来是不在乎的,下次请您只寄些标点来,诗由我自己来填好了。”

一个说“对标点向来是不在乎”,另一个则说“对诗向来是不在乎”,都是书面语言,如果两人当面对话,肯定也是非常幽默的。

还有一种戏仿模拟是对大家都熟悉的句式的套用。

运用模拟幽默法要把握好这样三个字:名、热、新。

名,就是你所模拟的应当是知名度高的名篇、名言、名句,或大家熟悉的成语、台词、俗话等。旧瓶装新酒亲切自然。

热,就是你要表达的内容要与时代合拍,最好是人们关心思考或者有争议的热门话题,这样就能很快引起人们联想,产生共鸣。

新,就是观点新,这是模拟幽默法的灵魂。也就是说,旧瓶装了新酒还不够,还必须装上新的气息,以造成幽默的醉人气氛。

模拟幽默法的方法有顺拟法、反拟法、比拟法、仿拟法、别拟法等。模拟的要诀在于出人意料地把毫不相干的事扯在一起,内容越是风马牛不相及越好,距离越大越能引发效果;在形式上,则越是接近,越有幽默的效应。

顺拟法是顺着旧格式拟出新的内容。由于这种手法多用于触景生情而即兴创作,所以,常能迸发出新的寓意和偶发词。

反拟法就是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习惯用语,偶尔反用其意,造成新奇的幽默感。比较而言,反拟比顺拟更能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反差造成的效果。例如:

有一位经理,在大会上给员工们作报告。为了严肃纪律,奖勤罚懒,他坚决地说:“谁说我们是杀鸡给猴看?我们还偏要杀个猴给鸡看!”

“杀个猴给鸡看”这个反拟的幽默在这场斗争中,不是扮演了一个恰如其分的角色吗?

反拟法看起来简单,只是要将现成话反过来说,但是,必须说到点子上,才有幽默感。只要你懂得点到为止的道理,强扭的瓜也甜。

在“反拟法”的实践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反拟对象的选择,能找到精妙的搭配对象,幽默的效果才能更明显。

还有这么一个故事。

甲鱼又叫团鱼或鳖,俗称王八。其味鲜美,其价也日益昂贵,“吃的不买,买的不吃”,实乃送礼的极佳礼品,也是公关的明星。

甲鱼是乡下名贵水产品,乡下人的礼品能送到这一层次,已是极高级的了。某乡下人想为其子在一公司中谋一职,遂携甲鱼数只去公司送礼,因其重量不同,又须按“职”分配,为免错记,故将官名写在纸上,贴于鳖背上。

到公司大楼前,天色已晚。不料竹篓倾覆,众甲鱼乘暮色争相逃命,乡下人忙呼叫儿子:

“赵总经理”跑啦!那个块头最大的。

抓住“钱经理”——小心它咬手。

那墙角黑压压的,莫非是“孙主管”?

“李秘书”个头小,爬得快,怕是找不到了。

某报曾刊登过这样一篇寓言。

饥猫与饿虎相遇。猫问虎:“我因吃不到东西而饥饿,你精神不振,难道也吃不到东西吗?”

虎答:“我一直以人为食物,只是现在这个世界上,难以找到一个像模像样的人,我怎么还有东西吃呢?我真的有可能要被饿死了,这是我为什么精神不振的原因;而你一直以鼠为食,这世上没有人了,难道老鼠也没有了?”

猫叹道:“怎么能说现在世上没鼠呢?只是近些年来鼠辈太多,且越来越多有集体意识,其中的一些又极会钻营,一个个都钻营到拥有很高的地位,护卫森严,教我如何敢去吃它!”

应该说这是一则难得的寓意较深、讽世尖刻的幽默,是“比拟法”中的一篇杰作。试想,如果不是透过“猫虎对话”来把世上的坏人臭骂一通,一般还真不容易制造出这种效果。

模拟幽默的另一主要方式即“仿拟”。所谓仿拟,即故意模仿现成的词、语、句、调、篇及语句格式临时创造出新的词、语、句、调、篇及语句格式。

在人际交往中,恰当地运用仿拟可以更好地帮助你沟通与交际对象的情感;可以把原本很生硬、很无味的“死”语言化为生动活泼、诙谐幽默、意趣横生、新颖奇妙的“活”语言,可见,仿拟是幽默赖以产生的一块“肥沃的土地”。仿拟主要借助于某种违背正常逻辑的想象和联想,把原来适用于某种环境、现象的词语用于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新的环境和现象之中,产生一种新鲜、奇异、生动的感觉。

有些人精力过剩,浪费过度,有劲没处使,有力没处用,整天泡在麻将里。

“春眠不觉晓,时间何时了,夜来麻将声,输赢知多少。”

某大学一位团委书记,在汇报工作时谈到当今部分学生厌学状况,仿拟刘禹锡的《陋室铭》讲了一段“教室铭”: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惟吾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下象棋,寻思看电影。可以打瞌睡,写家信。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苦心。虽非跳舞场,堪比游乐厅。心里云:混张文凭。”

全场听众屏息静听,听完一齐欢笑出声,笑完又陷入沉思。这位团委书记的发言效果良好,当归功于“仿拟名篇”的技巧。

有人感谢朋友专程送行,手执朋友双手,吟道:“淀山湖水深千尺,不及老友送我情。”也算是仿拟李白的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真是情真意切。

在讲话中仿拟名句,以求生动的做法,古来就有先例。

据说,苏东坡和好友刘颁等人一起饮酒,相约各自仿照古人名篇即景讲述。轮到苏东坡时,他看到刘颁因病而脱光了鬓发的脑袋,还发现刘颁的鼻梁也陷了下去,陡然想起刘邦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于是吟道:“大风起兮眉飞扬,安得壮士兮守鼻梁?”两句戏言,引得众人大乐。

与其他方法制造的幽默相比,仿拟法制造的幽默常常带有讽刺的意味。

一次,与邱吉尔共事的保守派议员威廉·乔因森希克斯在议会上演说,看到邱吉尔在摇头表示不同意,便说:“我想提请尊敬的议员注意;我只是在发表自己的意见。”邱吉尔对答道:“我也想提请演讲者注意,我只是在摇我自己的头。”

有一首词讽刺了某些机关机构臃胀,处处大锅饭的弊病:

才不在高,应付就行;学不在深,奉承则灵;斯是科室,惟吾聪明。庸俗岂有趣,流言作新闻。谈笑无边际,往来有后门。可以打毛线练气功。无书声之乱耳,无国事之劳神;调资不落后,级别一样升。古人云“乐在其中”。

面对学习、考试,有些同学这样说:

“读书诚可贵,考试价更高,若非文凭故,二者皆可抛。”

仿拟的关键在于出人意料地把毫不相干的事扯在一起,内容越是风马牛不相及越好,距离越大越能引起惊讶,仿拟本体与薪词结构越相似就越有幽默性。

古典小说《红楼梦》问世以来,不知多少人模拟里面的《好了歌》抨击时弊。前些年有这么一首:

世人都晓“倒爷”好,倒来倒去都“发”了!只要能把大钱赚,道德良心不要了。

世人都晓“后门”好,这条路子“没治了”!不管事情有多难,最后全都办成了。

世人都晓“宴会”好,“四菜一汤”吃肥了!你请我来我请你,反正公家报销了。

世人都晓“扯皮”好,不费力气不费脑!扯上三年与五载,问题自然不见了。

世人都晓“官僚”好,这顶帽子妙极了!出了问题别害怕,戴上帽子事没了。

诸如此类套用旧格式填上新内容的模拟法,很像填词,只要你是有感而发,就不会“为填新词而发愁”了。

别拟法要拟得自然贴切,切忌生搬硬套,应当追求一种天然的妙趣,人为的痕迹越少越好。

我们为什么要通过模拟的方法,使幽默感在模旧中拟新呢?一方面是顺应人们喜新厌旧的心理,另一方面也不忽视人们喜新恋旧的心理,将这两种心理移植在一起,也便产生了模拟幽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