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不是矮子

托马斯·贝克特英文名字的正确拼法为Thomas à Becket。

字体:16+-

被国王亨利二世(King Henry II)称为“胡闹的教士(turbulent priest)”的托马斯·贝克特出生于伦敦一个商人家庭,曾先后担任大法官和大主教一职。亨利二世与贝克特曾是十分要好的朋友,但后来二人心生嫌隙。一次,亨利二世未经细想就喊道:“谁能帮我摆脱这个胡闹的教士吗?”国王的手下见状就冲到贝克特的教堂里,用棍棒残忍地把贝克特杀害了。12世纪的修道士爱德华·格里姆(Edward Grim)为了保护贝克特而手臂受伤。他于1180年写成《圣托马斯生平》(Life of Saint Thomas)一书。该书写道,国王真正说的是:“我在自己的朝堂上培养和提携了如此卑鄙的寄生虫和叛徒,竟然让身为国王的自己被出身如此卑贱的教士污蔑!”这样听来,国王所说的更像是普通的哀叹之词,而不是要求进行血腥报复的命令。

杀人者有可能从未想过要把贝克特杀死。威廉·霍尔登·赫顿(William Holden Hutton)在其19世纪写成的《坎特伯雷的圣托马斯》(St Thomas of Canterbury)一书中写道,这群杀人者事后承认说,他们拽着他,“有可能是想在教堂外把他杀了,或者是把他带到监狱里”。但是,贝克特“不为他们的威胁所动”,直至最后惨死。

至于贝克特姓氏的英文正确拼法为à Becket还是Becket,有人认为应该是à Becket,后来当代的学者将他的姓氏拼写做了简化,简化成了Becket。但是,H.斯诺·登沃德(H. Snowden Ward)在《坎特伯雷朝圣》(Canterbury Pilgrimages)一书中说道,“没有与贝克特同时代的证据证明à Becket是其姓氏的正确拼法”。他说,“贝克特父亲名叫吉尔伯特·贝克特 (Gilbert Becket),其姓氏的拼法为Becket或Beket……吉尔伯特·贝克特的父亲来自法国鲁昂(Rouen),是来英国定居的诺曼移民者”。弗兰克·巴洛(Frank Barlow)在《托马斯·贝克特》(Thomas Becket)一书中也写道,“托马斯的爸爸吉尔伯特是法国诺曼人”,并认为“Beket”有可能是法语“bec”的昵称,一般指的是“鸟嘴(beak)”,但在诺曼地区也有“小河(beck)”或“小溪(brook)”的含义。

另外,巴洛还认为“没有证据表明吉尔伯特的儿子曾用过贝克特这个姓氏”,并补充说,“人们在使用这个名字的时候,有可能是为了嘲笑他出身不高贵”。他认为,贝克特“离开出生地后,就称自己为伦敦的托马斯(Thomas of London),一直到他在教堂担任要职后才又改成了贝克特”。F.唐纳德·洛根(F. Donald Logan)在《中世纪教会史》(A History of the Church in the Middle Ages)一书中认可了巴洛的观点。该书写道,“当时只有三个称他为贝克特的记录。人们一般称他为伦敦的托马斯,托马斯大法官或托马斯大主教”。

巴洛认为,“宗教改革后,有可能是为了模仿托马斯·肯皮斯(Thomas à Kempis)的名字”,才在Becket前加上“à”字母的。洛根也认为“à Becket”是“后来的模仿之作”。

这样看来,圣人托马斯本来就姓Becket,只是后来被人为加上了一个颇有神秘色彩的字母“à”,而这一加就是几百年,而现在人们采用Becket这种拼法,只不过是使用最开始的拼法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