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生命来点幽默

访美散记

字体:16+-

应美国洛杉矶华人作家协会的邀请,我有幸成为中国作家协会访美代表团的成员,在美国度过了难忘的十五天。

飞机降落在洛杉矶机场正是7月9日下午三点。首先感到的是洛杉矶气候很舒适。我们一行人住在了胡桃假日饭店,傍晚参加欢迎晚宴时穿上西装都不觉热。晚会上,华人作家和美国作家共到了六十余人。他们中大多数人刚刚参加完欢庆香港回归大游行,脸上带着喜庆。洛杉矶华人作家协会周愚会长举杯致欢迎词说:“在香港回归祖国之后,我们迎来了中国作家代表团。天涯若比邻,我这位在台湾长大的人,每时每刻都盼望华夏子孙的团聚。”洛杉矶作协曾于1994年由当时的会长肖逸先生带团前往中国访问,1996年再度成行,而中国作协代表团是在1995年初首度来美的,我们这次是中国作家代表团第二次访美。

代表团团长、著名作家袁鹰介绍说:“我们这个代表团的组成是老、中、青三代。我与天津作家柳溪七十三岁,金坚范、陆天明、胡辛等人五十多岁,而迟子建、关仁山三十多岁,简直是一部活生生的中国文学近代史。”然后袁鹰团长向洛杉矶华人作家协会赠送一幅长卷书画。我们在宴会前看到了一家中文书店和画店,使我们觉得有太阳的地方就有中文书籍。吃饭时,周愚会长告诉我们,洛杉矶不但中文书店应有尽有,许多华人作家的作品还上了国际互联网络,这样就缩短了作家与读者间的距离,让美国和欧洲各地的读者都能读到他们的作品。他希望中国作协能够定期提供好书、好文章,使网络上的文学作品更丰富。柳溪很兴奋地说:“将来把我们满意的作品提供给你们。”柳溪是我们的副团长,她本名叫纪清岚,是清朝大学者纪晓岚的第六代孙女。袁鹰团长介绍中方团员时,顺口说出我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洛杉矶作家和美国作家立刻询问我唐山大地震的情况和今天的新唐山。著名新武侠小说作家肖逸坐到我身边,认真地问:“你真是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我点头一笑。柳溪在一旁说:“这小子是出土文物。”我愣神儿的时候,肖逸先生介绍说:“洛杉矶是个多地震的城市,人们对地震特别敏感。”我这才明白,我们坐车行驶在洛杉矶的高速公路上,看到的多是矮层建筑,就连我们住的假日饭店也是木板墙。

饭后作家们互相赠书。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洛杉矶华人作协的残疾作家潘天良先生。他送给我一本精美的散文集《居美随笔》,我也将刚刚出版的中篇小说《大雪无乡》送给潘先生。潘先生是广东潮州人,身残志不残,他在洛杉矶一家保险公司做业务经理,业余时间坚持文学创作。周愚会长称潘天良的散文是“从笔尖传达新移民的心声”。潘先生的散文文笔洗练老到,流溢着思乡爱国的情怀。他对美国社会的认识也客观公正。他在文章中告诉我们美国人的守法、和蔼和宽松自由的一面,同时也指出美国不公正、盗匪和抢劫等黑暗的一面。潘先生感慨地对我说:“我们这一代旅美华人进入美国这个‘大熔炉’,何其不幸又何其有幸。不幸的是当初创业之艰难,有幸的是我们中国人终于在这里站稳了脚跟。”任何一个人,由长久生活的母国移往他国,意味着一切都将从头开始。因为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他们面对的不仅是一个陌生的环境,还有不同肤色人种、不同的生活习惯和不同的语言文字。这时他们必定有许多依恋、许多憧憬和许多感慨。当他们一旦接触了陌生的土地和人,必然有新奇的经历、新的观感和新的思索,便有了他们的文学。

在交谈中得知,像周愚会长、潘天良先生一样,所有华人作家都是业余创作。为此,他们都十分羡慕我们这些专业作家的写作时间和环境。在现实中告别的都在回忆中相逢,在加快中告别的都留在了文字中。他们觉得劳动是生存,文学便是希望。我觉得这些作家都是善良而透明的。这些生长在异国他乡的生命树,用许多奋斗的汗与泪浇灌,还要忍受季节的绿肥红瘦,终究不曾向命运低头。只有拼搏才有笑看天下的那一天。他们的行为告诉我,如何珍惜光阴和友谊。人生光阴的一段长河里,有一瓣恒久的心香。

去好莱坞环球影城参观回来,我们全体到女作家曹天芳家吃晚宴。年轻漂亮的女作家曹天芳用烤肉、鸡尾酒招待我们。曹天芳家住的别墅坐落在铺满草坪的小山顶,站在小院的游泳池旁就能望见整个洛杉矶的万家灯火。曹天芳与她的丈夫是台湾移民。她不满足于洋房、汽车的豪华生活,喜欢文学创作。我问她:“这样富有的家庭,你幸福吗?”曹天芳微笑不答。陆天明显然对我的提问感兴趣,凑过来听曹天芳回答。曹天芳说:“人拥有了物质享受并不是最幸福的,人一定要有精神追求。”我终于明白了,她为什么加入洛杉矶华人作家协会了。在院里吃完烤肉,风就凉了,我们都进了曹天芳家豪华的大客厅。大家聚集在大厅里,开始进行文学交流。

这时,潘天良先生坐在我和陆天明身边,他悄悄对我说:“你的小说我读了一篇,感觉人物活,生活气息浓厚。你《大雪无乡》里边的潘老五,是不是写我呀?”我知道潘先生跟我开玩笑,就问他看得懂吗?潘先生说,他对中国大陆体制有了解,恐怕真正的美国人就难读懂了。我点点头,从他嘴里得知,我们中国文学并没有走进美国读者中。我们从电视和报纸上了解美国,可美国传媒并不客观地报道当代腾飞的中国。这种隔膜是由来已久的。潘先生又对我身边的陆天明说:“你送我的长篇小说《苍天在上》读了一部分,你们走后再细读。”陆天明说,《苍天在上》并不是他最好的小说,他自己比较满意的小说是《泥日》,《苍天在上》是反腐败题材,也有它存在的意义。这部作品拍成了电视剧,曾在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地播出。在场的一些华人作家说看到过。潘先生十分感慨地说:“反腐败是百姓关心的问题,哪个国家腐败,就很难做到经济腾飞,墨西哥就是一个例子。”

最后一次晚宴是我们回国的前一个晚上。中国驻洛杉矶总领事冯树森先生将我们请到他家中。这是我半个月以来吃到的一顿最地道的中国饭,同时也宴请了周愚、肖逸和潘天良等洛杉矶华人作家。两地作家再一次畅叙文学和友情。第二天下午,当我们坐上飞机看到《侨报》,我们的照片和活动内容,都登在了上面。

由于篇幅限制,虽然我们访问了洛杉矶、纽约、华盛顿、费城、拉斯维加斯和尼亚加拉大瀑布,但我只能写三次晚宴。人生没有不散的宴席。相聚和分离,都能使我们把温馨的回忆装在心里。两岸华人作家拥有共同的理想,一个梦、一则故事都热爱祖国、忠实于生命,为我们的创作孕育着力量,将五颜六色折射到生命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