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而言,陈少敏的知名度不是很高。尽管如此,她的人格魅力仍然可圈可点,党的八届十二中全会召开时,陈少敏是中央委员,对刘少奇“叛徒、内奸、工贼”进行认定表决时,在众多的中央委员中,只有陈少敏一个人没举手,不管别人怎么说,陈少敏不同意就是不同意,她没有违背自己的良心,致使对刘少奇的“罪行”表决没有达到“一致通过”的目标,差了一个人举手。
在众多的中央委员中,偏偏只有一个女同志表现出起码的善良正义与勇敢,确实是件令人扼腕的事,这不免让人产生疑问,在当时,正义与良心为什么显得那样孤立无援,刘少奇那顶荒唐至极的“叛徒、内奸、工贼”的帽子竟然被认定通过。历史留给后人一个沉重的疑团。
近读《皇帝的新衣》,仍感余味无穷。那个光屁股的皇帝在大街上大摇大摆地走,没有一个大人指出他一丝不挂。只有一个心直口快的小孩点破皇帝没有穿衣服的事实,其实,大人们也都清楚地看到皇帝光着屁股,可说了,虽然坚持了真理,但会有麻烦,于己不利,于是大家都装成看不见,或者违心地说,皇帝的衣服真美。大家为了自己的私利,便漫不经心地违背良心,颠倒黑白,践踏正义。
当时,刘少奇怎么想的无法弄清,我想,有一点可以猜测,那就是他的心肯定冷到冰点以下。相处几十年的战友,可以说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可有一天,人们认定一个共和国的主席是内奸,良心何在?正义何在?天理何在?
其实就在此以前的1959年庐山会议上,彭德怀向中央呈上了“万言书”,一开始,大部分人认为彭德怀讲的有道理,于是站在彭德怀这一边,可是政治气候突变,彭德怀受到了批评,于是人们纷纷倒戈,转向批判彭老总。很快,彭老总等人被孤立起来,庐山会议的悲剧,不仅是彭老总的悲剧,也是众人的悲剧。大家为了跟形势,非常残酷地孤立了彭老总,更为严重的是,由此产生的是非颠倒、黑白不分,给共和国、给老百姓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
相比之下,陈少敏在党的八届十二中全会的举动令人钦佩。我们常提倡坚持正义,坚持真理,坚守良心,保持独立之精神,这些话说起来很容易,但做起来并非易事。孔孟程朱之道,在中国的影响根深蒂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纲纲常常,形成一张可怕的巨网。加上人们潜意识中的功利观念,使人们随风倒、随大流、顺从权势等成为一种可怕的思维定势。“文革”期间,那么多人积极地加入了这场浩劫就是一个最说明问题的例子。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盲从啊。后来,有人鉴于此,写出一篇文章,名叫《还我头来》,就很有针对性,抓到了点子上,我觉得还应补上《还我良心》。
时下,我们已走入了二十一世纪,在中国的文明进程中,必须跳出盲从这个怪圈,坚守良心这个道德底色,提倡陈寅恪所说的“独立的人格,自由的精神”,这样会大大减少悲剧的发生。
(原载2001年4月27日《上海法制报·芳草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