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卫我们的英雄

文艺作品的道德、温度和筋骨

字体:16+-

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不论在文艺界还是在全社会,其影响可以说都是空前的。不少文章甚至把它与毛泽东同志延安文艺讲话并提研究。这就说明一个问题,说明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个讲话,表达了一个时期以来人民对浮躁和纷乱的文坛正本清源的盼望和期待。讲话发表的第二天早上,我在花园散步时遇见一位80岁的军旅老诗人,他非常认真地对我说,习近平主席昨天讲得好,我有个感觉,觉得共产党的声音又回来了。老人的话显然有点夸张。但他的近乎幽默夸张的话,却的确说明一个问题,在相当一个时期,在有的领域和时间,对有的作家来说,文艺成为市场的奴隶倒确实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习近平在讲话中用诗一样的语言,陈述了文艺的现状,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了可遵循的且能够操作的要求,指出了今后一个时期中国文艺应该把握的基本方向。他的许多词句被媒体称为“金句”,比如,他概述当前文艺现状是“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没高峰”,存在“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他对文艺家的要求是“要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要“通过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他还说“文艺不能成为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这些掷地有声的话不仅切中时弊,而且传达了人民的心声,在相当一个时期都是老百姓议论关注的突出问题。

我认为,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央高层对文艺现状是非常清楚的。一个时期以来,老百姓为什么对文艺的意见这么突出,这么集中,反映这么强烈?那就是我们的不少文艺作品和文艺工作者,他们的创作早就离开了人民的需要,离开了生活的源头活水,成了习主席说的“一味追逐市场和沾满铜臭味”的“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那样的“三无”作家和“三无”作品。

作为对人民大众影响最为直接和广泛的电视文艺作品,要沿着习主席指出的方向健康地向前发展,除了对文艺家本身的高标准严要求之外,恐怕离不开健康的负责任的文艺批评。习主席在谈话中说到电视剧时谈到谍战戏的真实性问题,其实这只是问题之一,这几年电视剧创作最大的问题是缺少有深度有高度能温暖人心的好作品。这些年有个怪现象,社会的评价和报刊的评论往往成了相悖的两股劲。那些社会上反映的问题很多的作品,往往得不到媒体的呼应。不过透过这个表象,它在说明一个问题,说明市场和投资在起着决定的作用。作品需要投资,投资需要资本,资本离不开老板,而老板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他可以去运作舆论,可以操作媒体,甚至还可以活动奖项。对投资人来说,这是一笔生意和一项资本运作,在他眼里作品即是商品,而艺术一旦真正成了商品,便不再是艺术。所以由于资本对利润的追求,就要像生产商品一样抢时间,时间就是金钱,于是电视剧制作周期越来越短,作品集数却越来越长,而剧情却越来越“狗血化”。有业内人士毫不遮掩地评价,不出两集就得上床,不出五集就得死人,这样才好卖呀,否则焊不住观众手里的遥控器。有的军旅作品,甚至连一向被认为不可亵渎的女兵形象也开始消费了,在有的作品中被穿上了三点式苦战敌人,高耸的**在摄影镜头下成为一道诱人的风景。更多的特种兵题材的戏,其实醉翁之意不在于爱特种兵,在于爱特种兵的打闹格斗可以吸引人眼球。对这样一些少筋骨、缺道德、欠温度的作品,社会上议论很多,但批评的声音却只能见于网络吐槽,很难到主流媒体发声。这就是问题。这种创作和媒体评论出现的背离现象,说明健康的文艺评论风气的建立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没有健康的有权威的文艺批评,评论便可能被当作被人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喇叭筒,这样的批评永远不可能建立起批评的权威来。我认为,按照习近平主席要求的实现文艺大发展大繁荣,建立有高度、负责的,值得社会和人民信赖的文艺批评,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文艺实践中有些现象正是因为批评的缺失,很多事情就变成了匪夷所思的问题。比如,社会上常常听一些学生家长说,什么什么省的卫视台可不能让孩子看,那些台的节目会把孩子教坏了。这批评不够严厉吗?然而媒体上却经常看到说这些电视台是经济效益的大哥大、领头羊类的话语。有的甚至被吹为全国效仿的样板,到底群众和媒体的认知谁发生问题了?这里没有批评家的参与。还有,现在一提网络很新潮,但作为传播意义上的网络文学与改编电视剧,毕竟还有很大差别,而这几年由网络作品改编电视剧却成为一种时尚,我不反对这么做。但我以为这种改编应该慎重。网络文学正在发展中,一般来说,这类碎片似的作品缺少深度,追求的是点击率。盲目地跟风改编,会弱化电视剧的品位。如果像拼接玩具拼图流水线似的拼接作品,是不可能打造出精品来的。这方面军旅创作应该是有教训的,这几年一些网络写手的作品不少被改编为电视剧,制作了不少花拳绣腿似的有市场没思想的作品,造成军队电视剧质量的持续整体下滑,《亮剑》《突出重围》《士兵突击》《DA师》《暗算》这样的好作品集中连年出现的黄金年代已经成为历史。

电视文艺批评要健康发展,需要批评家的使命和责任意识,同时更需要制度的保障和支持。比如,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最近出台规定,对劣迹斑斑的演员参与主演的作品,有关媒体可以拒绝播出,我认为这就是真招实招,其效果是批评文章和批评家做不到的。你在台上火得很,在台下却吸毒嫖娼,连起码的社会道德都不遵守,凭什么还让社会信任你。同样一个道理,对那些耍大牌抬高片酬、搅乱文艺市场的大腕们,完全也可以用这种类似办法加以管束。一个大腕动辄耍大牌,或罢演要价,或前呼后拥,动辄一集喊出七八十万,一半投资都被大腕拿走了,还怎么能拍好作品?据说韩国就有相关规定,大腕拿片酬超过一定比例,行业委员会就可以用行规名义在全国封杀。健康的文化环境需要多方面的配合。

党的十八大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共产党人追求的目标,同样,人民对高品位的文艺作品的审美需求也应该是当下文艺家的最高追求。今天可以说是乱花迷人眼,处处都是文化,到处都连着产业,文化产业都很时尚,但唯一缺失的是灵魂。所以有媒体撰文呼吁,请等一等,等一等被抛弃和丢失的灵魂。文艺缺失了灵魂,即使再大的投入、再大的制作、再大的景观,也不过是短暂的炫目而已。今天,在文化市场渐趋理性的情况下,人们对那些纯粹以吸人眼球赚取票房为目的的作品,渐渐开始避而远之,有业内人提供的数据证明,有思想有高度有灵魂讲究艺术追求的作品,如今再次成了抢手的稀缺资源,因为热闹过后,人们冷静下来发现,文艺还是要回归到有灵魂的作品上来,因为这样的作品流淌的是人民的情感,能让老百姓感受到温暖,作家通过这样的作品,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这样的作品与人民的心是相通的,因为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

(原载2014年第21期《国防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