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卫我们的英雄

镌刻在江河大地的红色记忆

字体:16+-

——读《指路的明灯——长征标语口号》

这是一部内容别致意义特殊的书,说它意义特殊,是因为循着这些标语口号连缀而成的历史碎片,我们看到,它字里行间,燃烧着的是澎湃的**,叙写的是英雄的传奇,揭示的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如何能够以弱胜强最后建立新中国的成功密码。由成都军区编辑出版的这部史料性图书《指路的明灯——长征标语口号》,我以为在近几年出版的革命历史读物中它别具一格,是一部具有极其重要的史料价值的著作。它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及其红军走过的那段光荣的历史。

循着镌刻在江河大地上的红色记忆,当我们走进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常常会有许多让人叹为观止的发现。那段历史仿佛与我们已经渐行渐远,但是,如今,面对那段壮阔的征程,中外的学者专家们依然也会常常发出这样的叩问:凭着什么样的神力,一支每天遭受几百万敌人围追堵截并有数不清的飞机大炮狂轰滥炸的队伍,能在枪林弹雨中冲过二万五千里的险山恶水,最终创造了人类征战史上前无古人的辉煌?他们何以能突破人类有史以来的生存极限,创造了人类决战自然的伟大奇迹?读《长征标语口号》,我们沿着山崖断壁,寻着破墙老屋,抚摸斑驳碑石,面对苍苍古木,突然发现,原来那些曾经被理论家们当作破解的难题争执不休、被学者们猫在书斋苦思冥想的历史疑问,它的答案就镌刻在这古老深山的崖壁上,题写在苍然老屋的木板上,隐藏在这山河大地的皱褶里。请看:“天下穷人是一家”“跟定共产党,穷人有生路”“蒋介石把中国出卖了一大半,要不当亡国奴只有打蒋介石”“红军是工农的武装”“斧头劈开旧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只有苏维埃能挽救中国”……这一行行铿锵作响如誓言警语似的标语,以言简意赅的内容,震撼着那个时代的中国心灵,唤醒着千千万万的穷人投身红军干革命。它告诉我们的是一个真理: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就是留给学者教授们破解的历史难题的标准答案。如果说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这支被蒋介石称作穿破衣烂衫的“叫花子”的队伍,最后能打败武装到牙齿的国民党800万正规军有什么秘诀的话,这个秘诀就是紧紧依靠千百万劳苦大众,把为人民谋利益的旗帜高高举起,真正建立起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靠着人民,中国共产党及其工农红军,不仅战胜了二万五千里人迹罕至的险山恶水,而且最终战胜了装备精良的国民党正规军的围追堵截,并最后在陕北站稳了脚跟。打天下,人民是靠山,这是中国共产党一步步夺取胜利的法宝。战争年代如此,和平建设的新时期,它依然是中国共产党人取胜的不二法门,是须臾不可忘记的治国理政的警世格言。

我之所以称这部汇集长征标语口号的书弥足珍贵,是因为通过这样一些似乎只象征“时代关键词”的文字,透视的却是上个世纪30年代的历史侧影。从这些关键词里,我们不仅看到那个特殊年代共产党人对信仰坚信不疑的精神,而且也看到这些关键词后许许多多撼人心魄的故事。长征标语口号内容十分丰富,有宣传革命真理、彰显共产党政治主张的,有鼓舞士气振奋军心的,也有号召人民参加革命的。比如:“共产党是为穷人谋解放的政党”“拖死中央军、打死滇军、拖死川军”“穷人要有饭吃,就要打土豪分田地”等等,这些标语口号,像进军的鼓点,激**着那个年代水深火热中的中国老百姓的心,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团结人民战胜敌人的精神利器。

如今,当历史的脚步走过了七十年之后,我们透过这些标语口号回望昨天,依然还可以品味那个时代我们的党和人民军队与人民的关系,依然可以欣赏老一辈那种务实的文风。当然,作为标语口号,不可能去作那些冗长的政治说教,不可能书写那些让群众读之如云里雾里的文字,但长征标语口号文字的鲜明洗练,却可以让我们学习和鉴赏先辈们的政治工作本领。“扩大红军,平分土地”“活捉贼老蒋”“消灭刘湘”“打倒田颂尧”“打倒杨森二十军”“消灭胡宗南”“打死马家军”“欢迎白军士兵拖枪入红军”等等,这些直白晓畅言简意明的文字,让目不识丁的穷苦人一听就懂。本来抽象繁冗的革命道理,在这里变成了说给老百姓的直白家常,在黑暗和苦难的时代给人民指出了生存的希望。这样的标语口号,不仅激励着苦难跋涉中的红军队伍,也感召着千千万万的穷苦百姓。正是在长征标语口号的感召下,成千上万的老百姓为红军筹款筹粮,烧水做饭,传递消息。万里长征途中,先后有数万青年补充进了红军的队伍,成为后来抗日战争年代中国革命武装的中坚。

作为历史故事,收入这本书中的,还有云贵川人民群众保护红军标语的诸多历史往事。泸定桥边的贫苦农民王孝云,为了保护红军写在他家墙上的《共产党十大政纲》,几乎付出生命的代价;乌江岸边的农民李玉清,怕国民党军把他家门板上的红军标语收缴掉,摘下门板藏起来,宁可过无门遮挡透风进雨的艰辛生活,并一直坚持到全国解放。甚至有更多的群众,直到全国解放,为了保护红军标语,宁可住在留有标语的旧房里,也不肯因为建房而破坏了标语……在这些普普通通老百姓心里,或许那时候他们根本不曾有过保护红色文物的概念,更没有想过因为保护标语而获得国家和政府的褒奖,在他们心里,共产党人及其红军写在他们墙壁石板上的,是穷苦百姓的心声,是留给穷苦大众一种圣洁的精神图腾,保护好这些标语,表明他们对中国共产党及其红军的那种发自内心的拥戴。

重读这些我们似曾相识却又感陌生的长征标语口号,常常会让人为之怦然心动,并触发很多联想。在如今鉴赏娱乐已经多元化的时代,时尚影视剧、喧嚣热闹的晚会已经让观众目不暇接,它们常常能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浅层次的通俗文化鉴赏,所以今天已经很少有人会阅读这样打着红色标记的《长征标语口号》类的读物了。但是,假如你的心灵还不情愿被市场的那些俗文化牵着鼻子走,还想对我们昨天和今天的历史作属于自己的对比性思考的话,那就不妨认真读一读这本《长征标语口号》。读这些镌刻在江河大地上的红色记忆,不仅仅在内心会产生对先辈精神的由衷敬仰,更主要的,它会让我们引发这样的联想:今天在我们的事业蒸蒸日上,我们的经济已经跃居世界前列,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执政党的情况下,我们怎么像当年一样,继续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怎么踏踏实实做到不但在艰苦年代而且和平发展的新时期,都心甘情愿地依靠人民、当好人民公仆?怎么切实兑现我们当年写在山崖断壁石墙老屋上的誓言:“永远为大多数中国人民谋利益”?读一读这本书,它甚至会让我们感到内疚,我们所做的是不是不如我们的先辈了?它会有助于唤醒我们的红色记忆,重新激发我们澎湃的热情,从而做一个有坚定理想信念的自觉的共产党人。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部近乎革命历史和思想碎片的著作,不啻于是一部让当代共产党人阅读的警世恒言。这便是此书出版的更深刻意义。

(原载2013年8月28日《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