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

第三十章 小年祭祀事无常 月下诗文悼严父

字体:16+-

且说陈伦放假的当日回到家中就开始打扫屋子,准备明日的小年。一回到家中,他顿时就感觉这日子显得颇是疲惫,让人度日如年。坐在椅子上,他遐想之际,不觉就打起盹来。陈义天奉母亲的招呼来喊侄子吃饭。一进院子,却发现侄子俏皮地躺在老爷椅上睡觉。见到侄子憨态可掬的样子,他慧心一笑,心中暗道,这小子还挺会享受的!睡吧,睡吧,趁着日子还好!陈义天又看了看天,意识到夜色快要降临。他便进内屋拿了件军大衣和毛毯把熟睡的陈伦裹好,而后带上了堂屋的大门。这一切妥当后,他又转身透过门缝看了看侄子,人依然是睡的香甜。此刻,在陈义天内心里却有那么一种恨铁不成钢的纠结;他对于侄子遇到熟人而不打招呼,而且吃饭要人屡次相请的行为感到莫名的厌恶。但他却不敢加以灌输他的想法给陈伦,因为他仅仅就这么一个侄子;况且这一门人丁也甚是单薄了,这陈家的将来还得指望着他。想到这里,陈义天深叹一口气,转身就离开了这屋子。

次日,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射进陈伦家里时,陈伦方才睡醒。他揉了揉眼睛,见到自己身上裹着的军大衣和毛毯,不由婉转一笑。他嗟叹一声,心想还是家里好,至少有一个人怕你着凉,会为你盖被子。“咚咚”,一阵敲门声从门外传来。随即,院门被打开。陈伦也推开了大门,他定睛一看,原来是奶奶端着一碗炒米煎蛋面来看自己了。看到孙子已醒,陈老太太一边递过面条,一边关爱地笑道:“伦儿,这么早就醒了。学校里学习是不是很累啊?昨天晚上,你二叔说你昨天睡着了,就没有叫醒你吃饭。怎么样,现在是不是饿昏了啊?”陈伦见到自己喜爱的炒米煎蛋面,不由馋虫涌出。他双手端过碗,边吃边说:“奶奶,您要是不端这面来,我还真不知道自己饿了。我的胃一见道是您的手艺,它就来劲了。”见到孙子囫囵吞枣的神情,陈老太太叹息地说道:“慢点吃,吃快了伤胃!每次回来,你都像从牢里放出来一样。要是读书不如意,我看,你还是老老实实做个小本生意,然后,攒点钱,把媳妇娶了,我可等着抱曾孙子呢?”

听罢,陈伦颇为警惕道:“奶奶,你可千万不能这么想?您知道孙子是不能离开书的哦。您孙子唯一的爱好就是读书。除了读书外,其他的事情我真的没什么感兴趣的。我想着将来可以做学问,用我的知识去改造这个糟糕的世界!”。说完,陈伦心中不免有些失落,他未曾想到爱他的奶奶却并不支持他读书。

“孩子,奶奶为你的志向感到高兴。可是,将来你又如何生计呢?就算你上完大学,谁又能供你继续学习呢?奶奶我年事已高,只期望你在我有生之年能成家立业!起码,当这个世界有你另外一个深爱你的人托付的时候,奶奶我也就去得了无牵挂了!”陈老太太深沉地说道。

“奶奶,您是在杞人忧天拉!俗话说的好,‘儿孙自有儿孙福’,奶奶,你就别想这么多了。孙子我真心希望您能见证我的婚礼。但不是现在!您老要好好地活,活到千年万年!”陈伦安慰道。

“呵呵!”陈老太太听到孙子的言语,不禁开心而乐。她继续说道:“傻孩子,就知道拿自己奶奶寻开心。碗拿过来,奶奶再给你过去盛!”

“奶

奶,你歇会吧。我饱了。今天是小年,我上街去买点香蜡纸炮,马上就回!”说完,陈伦转身欲走。

“不用了,你二叔上街了,我嘱咐过他多买一份,你就不用去了。我先过去了,晚点,你就过来吃饭,不要又让你二叔为难,你知道你二婶那嘴巴子厉害着呢?”陈老太太嘱咐道。说完,她就迈开步子,准备离开。

“哦,知道了。现在地面都冻上了,您路上慢点!”陈伦望到奶奶的身影也嘱咐道。陈老太太刚才的一番话,引得陈伦心中一阵絮乱。也许奶奶并不知道姑妈家支持自己考军校的事情,但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世事无常,尚若今后真的到了奶奶说的那一步,那也不失为是一种后路。而此刻,陈伦却觉得这对于自己而言却是一个不好的预兆。

“砰砰碰碰”一阵清脆的鞭炮声响起。也不知是谁家先开了响,引得这声音陆续在陈家湾响起。空气中立刻弥漫着鞭炮的芬芳,村里的年味也就从此刻浓郁了起来。小年被视为过年的开端;小年也是民间祭灶的日子。祭灶,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在古代,过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而今,人们似乎也淡忘了这些由时而久的说法。无论是在哪一天过小年,大家的目的不过是为了辞旧迎新的心情罢了。

这个时候,陈义天也回到家中,刚要出门给陈伦送些祭祀的香蜡纸炮,却被媳妇葛梅叫住。看到媳妇一脸不满的样子,陈义天立马就知道了这其中的缘由,随即笑道:“小梅啊,你看,伦儿这孩子还是挺听话的,买这东西他不会不给钱的,这要心诚才灵的。”葛梅意外地笑了。她神情自若地说道:“知道就好!‘亲兄弟,明算账’,这是根本。伦儿如今还算本分;不过,咱们还是不能惯着他,由他的性子来。今天小年,记得快点回来办自家的事情!”说完,她对丈夫使了使眼色,就回屋了。陈义天一阵苦笑,他有些难以明白自己和葛梅究竟是哪辈子修来的缘分?离开屋子,他径直奔向陈伦家。途中,他和陈老太太不期而遇。陈老太太嘱咐他动作快些,别人家的仪式早就开始了,别落下了。于是,陈义天便加快步伐,大步迈向陈伦家。当他赶到陈伦家里时,陈伦正在清点祭祀的器具。陈义天二话没说,将三根大檀香插进案几的香炉,又摆好了一对龙凤浮雕红蜡烛,而后放下炮竹,黄表,黄草纸及几扎冥币。做完这些,他又问陈伦有打火机没有,陈伦有些茫然。陈义天也没有等他开口,随手扔下一个打火机,说道“动作快点!”就扬长而去。等陈义天走远,陈伦这才回过神来。他望着案几上的东西,忽然发觉自己没有给二叔钱,但人已走远。再见再给吧,他有些自勉地暗思道。祭祀的事情,陈伦有些深刻的印象,他仍就记得爷爷和父亲在面对眼前这案几的虔诚和恭敬。于是,他先拿起打火机先点燃两只龙凤浮雕蜡烛;而后,他又拿了三根小檀香点燃;接着,他把黄表也引燃。当黄表燃起的时候,他同时在口中念叨“祖先们,爷爷,父亲大人,孙儿陈伦给你们送钱来,十万,百万,不够的话,再托梦给我!”说完这些,黄表已烧到一半,陈伦便随手扬起它。它落下时,他又抖起它。如此反复几次

,黄纸终于化为灰烬而熄灭。接着,他又找来草垫和一个破旧的落灰锅放在案几前面;而后,他拿了些草纸,冥纸放在锅旁。引燃黄草纸后,陈伦就跪在草垫上一张张地把黄草纸和冥纸扔进锅里;同时,他也自言自语地跟逝者聊起心中的话语。半晌,当黄草纸和冥纸已经仍得差不多了的时候,陈伦急忙起身,然后行三拜三叩首之礼。最后,他点燃鞭炮,屋子顿时炸开了。一阵阵芬芳飘入空中。仪式终于结束,陈伦轻叹一口气,然后回望了案几一眼,便虚掩上门,到二叔家去团聚了。

当吃过小年饭,和堂弟堂妹相叙一些时间后,那寂寥的夜又来临到这个世界。月色朦胧,陈伦独自一人坐在老人椅上,他不禁又想起了父亲的那些事儿。那久违的身影,一直是他歇斯底里式呐喊的胆气。那亲切的面容,更是时常在他心头荡漾,。每当想到这些,他不能不心酸。每每想起心中的事业,尽管他感觉那些已属于前世之事,他仍然不能不为之振奋。这似乎已经成为他精神的源泉。父亲对于他的严格要求,他也一直铭记于心。只是这些远远不够,他觉得似乎应该为父亲做点什么。人没有了,无论做什么都显得多余,而且他又能做什么呢?月光洒在屋子里,院落中,树叉间也有。这个时候,陈伦忽然想起了李白的五言绝句《静夜思》。此刻,阅书无数的陈伦内的诸多感触突如齐来,如泉而涌;他渐渐抑制不了这些东西;他得赶紧写上几笔。于是,感情在他的笔下升华,他在他的日记上写下了题为《这不是一颗流星》的散文诗用以悼念自己的父亲。他这样念叨着父亲:

我不知道你离去,是我一生的尘哀.

好像昨天,你我的背影还在.

你的逝,如箭一般划落,

我,你亲爱的儿子,不愿为你哭泣,只想为你悼念.

儿不是当年的孩童,明白你博大的胸襟.

因为爱,你没有觉察到儿的成长,

你在生活的痛苦中,苦苦寻觅,那孩子成功的法则.

时间催促生命,我早已长大,

时机让你我相识,我终于让你欣赏.

但是,你累了,过早的沉睡.

思绪如麻,痛苦就像精神鸦片,让我失去了觉.

一颗流星划过,奶奶说那是你,

但那苍穹的流星,未曾让我感知你丝毫,甚至你的影.

也许,你也如鲜花般凋零,不再盛开.

或者,你眷恋那如画的天堂,乐不思蜀.

然而,我未曾失去希望,

你那生活的原则在我血液中流淌,

真挚,热情,果敢...

我不知你的离去,好比流星.

好像昨天,那逝去的爱!

当写完这一切,他感到全所未有的那种舒畅。如今,他觉得自己总算为父亲做了一点有纪念意义的事情。他感到,或许,当若干年自己的下一代问到自己和父亲的事情时,他便可以自豪而骄傲地念叨这诗文,告诉他们自己无悔与父亲的友谊和父子缘。当他再一次地看完诗文,一丝倦意袭来。于是,他便虔诚地合上日记本,躺在老爷椅上,安静地睡了。屋前,月光映在地上,恰似朦胧一地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