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继续教我他所专长的知识,而我也不断让他了解着我的专长。有一天,方哲远充满诧异地问我:“你的领悟力那么高,应该是很会学习的,为什么没有上大学呢?”
“我偏科,虽然我的语文、英语、历史、地理等文科科目的成绩还不错,但我的数学实在太差了,从来没有考过三十分以上的成绩。而且那时候太喜欢画画,虽然我画得不够专业,但却把很多时间用在画画上了,因为我的水平还达不到考取美术学院的地步,我父母就认为我干那些是不务正业,总是训我,甚至打我。于是,一向逆反心理很强的我就对学习讨厌至极,干脆不学了,高考发榜后,我的数学只考了十九分,总分竟然比最低录取分数还低二十多分。”我无不遗憾地说,“那时候我太傻了,没有意识到学习其实是为了自己,并不是为了父母,但等我意识到时,已经为时太晚。考不上大学就离不开家,这个现实让我很痛苦,我受不了父母的冷嘲热讽,受不了依靠每天吃他们的饭而生稍大,先是想自杀,可又觉得不值得,所以我就离开了家,一个人在社会上飘荡,到现在为止有三年多了。”
“你父母不找你回去吗?”他听了我的话,显得更吃惊了。
“找过,”我淡而无所谓地说,“可是我宁死也绝不再回去做一个寄生虫,去看他们的脸色生活。从我离开家的那天起,我就再也没有用过他们一分钱,所以我能心安理得、自由自在、不用听他们的命令生活,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他们,因为有我哥哥这个好儿子在身边,恐怕也不想要我了,他们已经回上海定居了,跟我哥哥在一起,几年没见了,他也许孩子都长到好大了。总之,我父母看我不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希望,也就随我去了。”
“这大概又是你不同于他人的地方,”他感叹道,“你把天底下最无私的父母之爱看成了枷锁。你父母要是能找到你,一定会高兴的,可你却这样说他们。”
“我认为父母和我们的地位是平等的,我没有必要放弃自由的生活而听从他们的意愿,我是为自己活着,不是为了他们才活着的。”我认真而感叹地对他说,“其实,父母是最自私的,他们不能免俗地生下了我,却还自以为功劳卓著,想当然地认为我应该感谢他们的生养之恩,于是必须要听从他们的指示,否则就是不孝。可实际上,他们养我是应尽的义务,不是无私的奉献,谁让他们生了我,还是违反国策地生了我,他们其实是还想要一个儿子,可没想到又生了一个女儿。说到我,我并没有要他们生我,你说是吗?”
“你太偏激了!”
“我知
道你会这么说,”我无奈地转过脸去,“可感情是实实在在、来不得半点虚假的,我对他们没有感情,有的只是太多的打骂和干涉,还有靠他们养活时的那种仿佛寄人蓠下的屈辱和悲哀!别人家的孩子都被父母捧在手心里,我却不能享有这种关怀。但我也不是绝对的没有良心,如果他们要钱,我可以给他们钱,只要我有,但是我无法给他们感情,因为他们没有在我心中注入什么感情,我拿什么给他们?”
“你也有你的道理,”他说,“不过有机会你也该回家看看,不管怎么样,他们是你的父母,就算他们生你时心存了许许多多的私心,但他们仍是世界上最最爱你的人。你可以设想这样一个情形,当你一无所有、又冷又饿、身心疲惫的时候,有多少外人会收留你?这时你去找你的父母,你就会发现,无论他们原先是多么生你的气,也无论他们现在的境况是多么差,既使他们自己都吃不饱,他们也会无条件地收留你,让你跟他们一起生活,无怨无悔!这就是天下的父母!”
“是吗?”我听得有些心动,可还是不能将他所说的这种伟大的爱同自己的父母联系在一起,他们尚且不能接受我的高考落榜,又怎么能像他所说的那样收容一个如此落迫的女儿呢?天下父母也是有区别的。我叹道,“难道要让我变成你所说的那种一无所有的可怜虫去试探父母对我的爱吗?我可是看到过报上的报道,说一些父母为了向儿女讨赡养费,把儿女告上了法庭。如果父母的爱真是无私的,他们为什么还要向儿女要钱?为什么不自己悄悄地饿死?这世上,没有什么是无私的,就算有些人付出了爱,一分钱的回报也不求,但却仍然在精神上要求回报,要你去看他们,去陪他们,去哄他们开心。”
方哲远深沉地看着我,一语不发。良久,他才轻轻地问了我一个问题:“你,将来打算做母亲吗?”
我愕然地看着他:“你知道我连结婚都从来不去想。”
“我是说如果,如果你会结婚,你要吗?”
“没有如果。”我说。
我不知道我这样的人是否能够真正地享受到爱情,并且还步入婚姻,假如我是一个凡事都能将就的人,得到这些也全然不是梦,只要降低标准,就能实现,不是有很多做过小姐的女人都“从良”了吗,她们嫁给了同乡,那些身份、地位、文化和她们差不多的男人,和他们在一起做点小买卖,过着或自满或将就的日子。可那种日子不是我想要的,那样的男人也是我不能接受的,我想追求我真正愿意要的爱情,追求我眼中有品味、有文化、有事业的男人,我决不会降低标准
去嫁一个我不爱的、大字不识一个的男人。可是,现实的问题是,被我爱上的优秀人男会爱上我吗?我不抱这个希望,所以,不如放弃对婚姻的幻想。
他看了看我,不知为什么,忽然微微地笑了笑。我不明白他微笑的含意,却也不想多问,他也没有再朝这个坚硬无味的话题说下去,而是随手翻开了身边的一本英文版的小说:“好了,言归正传,我们一起来研究这本书好吗,虽然你只是高中毕业,但你的英语水平在我看来还是挺不错的,而且这只是一本西方浪漫小说,粉丝们管这类小说叫西曼,这个是乔安娜•林赛写的,书名叫《礼物》,最适合年轻女孩看,这是我在淘宝网上买的,专门买来给你看的。”
“我的英语比起你来差得太多了。”我说。
“我还有电子辞典,你来查生词吧。”他把电子辞典放在我手中,又伸手揽我靠近他的身边,于是,我们肩并肩地对着一盏温泌的灯共读着同一本书。
每当这个时候,我总是读得格外专心,心里也格外温暖,好像有一种隐隐的家的感受弥漫在心中,那么安逸,那么馨甜。偶尔,他的眼光似有意似无意地从书页转向我,一瞬间里,眼光中仿佛含有一种不可知的秘密,静静地铺满我的全身,我想与他对视,却又失去了这份勇气,只将眼光转向他处,掩藏掉内心深处的我自己也不清楚的不安,虽是不安,我却喜欢。
“你喜欢看言情小说吗?”方哲远问我。
“不常看,但我知道现在谁的青春言情类小说最火,应该是郭敬明、饶雪曼一类的人吧,我以前认识几个女孩子爱看他们的书,但我从没看过。”
“我也没看过,所以不好评价,我几乎不看通俗小说,要看也看武侠和悬疑。”
“那你为什么买了这本书?”
“这是外国言情小说,又是英文原版的,可以提高英语水平。”他笑道,“而且,我听说这些西曼里面有很多*描写。”
“哦,这就是你买了它的原因吗?”我不禁不住笑了,心里明白他是在有意无意地和我开玩笑。
“没错。”他说着,语气也像是开玩笑。
我装成不解风情的样子,开始用电子辞典查询书中的陌生单词,而他,也像从未说过“*描写”这个词汇那样,无比平静地和我一起共读。
“故事发生在中世纪的英格兰。”我淡淡地说。
“是啊,这些著名的西曼小说大抵都是古装题材,不是英国贵族系列,就是美国西部系列。”
“嗯,我喜欢看那个时代的英国故事。”我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