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后厨,鲍一刀在给伙计们作早训:今天玉岩下式上灶,是他学徽菜上的一个喜事,也是鸿运楼的一个喜事,更是我鲍一刀的喜事。喜事从何来?玉岩上灶是他在徽菜上有一个新的起点,鸿运楼的喜事是又多了一个掌厨大师傅,可为酒楼的兴旺助一臂之力;我的喜事是玉岩终于能在我手下独立掌勺了,徒弟出息了,我当师傅的能不高兴吗?为此呢,请大家在后厨接纳玉岩,关照玉岩,支持玉岩。有人要问了,你这不是偏向玉岩么?不是,玉岩把全部厨艺发挥出来,把每一道菜做好了,全是为我们鸿运楼。这个道理我想大家都懂得吧?
伙计们齐声说,懂得。
鲍一刀又转向鲍玉岩说,玉岩呢,你敢不要骄傲,虚心向大家学习,向先来的金锁啊,二赖子啊学习,不懂就问,不会就请教。
鲍玉岩说,我记着师傅的话呢,请大家多多关照。
王金锁在一旁嗤之一鼻,二赖子挤眉弄眼。
鲍一刀把他们的表情看在眼里,没有做声只说,今天就到这里,散了吧。
鲍玉岩也要跟着大家去后厨,鲍一刀喊住他说,玉岩,到我房间来一下。
鲍玉岩跟着鲍一刀走进了他的房间,房间里就他们两人,鲍玉岩给师傅沏茶。鲍一刀接过鲍玉岩递过来的紫砂壶,抿了一口说,不想喝茶了,怕是身子又要不舒服了。
鲍玉岩不明白问,那是为什么,不
想喝茶就要生病?
鲍一刀说,我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反正我一要生病,就不想喝茶了。人哪,几十年养成的习惯,只要一反常,就是不对头了。哎,玉岩,我问你一句,师傅教你,别人在旁边听着,你真不在意吗?
鲍玉岩真诚的说,真的不在意,师傅,要是徒弟们传的全是你的名声,不好吗?
鲍一刀国库券,那倒也是啊,不过师门之外手艺不外传,不单是厨师这一行,天下所有行当的规矩都是一样的。
鲍玉岩想了想说,师傅,规矩是人立的,也是人破的,有些老规矩也不是都有道理。
鲍一刀叹口气说,师傅老了,脑筋跟不上了。不过,师傅的几个看家菜,还是打算只传给你一个人的。至于你以后怎么样,师傅就不管了。师傅是老派人,不想破了老规矩。
鲍玉岩诚恳地说,尊听师教。
鲍一刀说,乘着现在没人,我给你说点心得。徽菜的调味,讲究以味调味。这以味调味一般有三种方法,一是以香菇的水提味,记住了,香菇要用冷水浸泡;二是用咸肉火腿调味;三是将来你自己出去闯码头了,到了东南沿海地区,可以用开洋、干贝调味。不过,那就不是徽菜的本味了。老话说金华火腿出东阳,东阳火腿出徽州,天下的火腿,最先都是徽州人带出去的,所以火腿调味的法子,一定不要轻易丢了。
鲍玉岩点点头说,我知道了。
鲍一刀接着说,不光是热炒和蒸炖,徽式的卤菜,也有自己独特的卤制方式。比如卤舌条,要两次入锅,时间一定要短,要把握好,因为只有时间短,舌面的薄腱才能不酥不软,保持微脆的口感。学什么都是心里出,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只要你用心,将来一定能盖过师傅。
王金锁在门外,用手指扣着房门说,师傅,我能进来吗?
鲍一刀在屋里说,你小子也知道敲门了。
王金锁站在门口说,师傅,我想告两天假。
鲍一刀说,这么忙,你要告假?
王金锁故意说,再忙,不是有玉岩么。
鲍一刀想了一下说,可也是,你有什么事吗?
王金锁说,我十三太公要做六十大寿,我堂兄捎信来,让我回去寿宴掌勺。
鲍一刀想起了那个老人家说,你十三太公,看起来可不止六十了,才过六十大寿呀?
鲍玉岩强忍着不让自己笑出来。王金锁说,他是乡下人,看着老相,不比师傅看着年轻。
鲍一刀说,你去吧,别尽说好听的,早点回来。
王金锁高兴的说,好嘞!
在鸿运楼后厨里,鲍玉岩在做着上灶前的准备。伙计们给他戴围裙,脖子上围毛巾,给他捧茶壶,围前围后地伺候着。鲍玉岩上灶,鲍一刀捧着茶壶,坐在灶台边悠哉游哉地看着他操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