崎岖的山道上,一队挑工挑着蒲包,汗流满面地在山道上奔跑。一个中年男人跟在后面,手里拿着树条,嘴里不停地催促着挑工快走。他就是押运鳜鱼的吴老板。
挑工头叫苦道,吴老板,弟兄们累得都快晕过去了。
吴老板说,晕不晕我不管,不按时送到地方,鳜鱼就要变成臭鱼了。
前面出现了一道关卡,挑工头问,老板,前面又是关卡,怎么过?
吴老板也没办法,就说,绕。
挑工头说,还绕,怕是要误时间。
吴老板说,那就跑快点吧,总不能让关卡把这些鱼全卡去吧。
挑工们无奈,只好绕道而行。翻过一个山坡,前面又出现了两军交战的场面。挑工头说,老板,前面正打仗呢,我们歇会吧。
吴老板哭笑不得地说,还能歇?把鱼歇臭了,我还用你们担什么,快走吧。
挑工头说,怎么走啊?
吴老板说,绕道走,快,日头都偏西了。
挑工们又疲于奔命地向前赶路。
太阳落山的时候,挑工们终于走进了屯溪镇。街上的人看到他们,纷纷捂着鼻子。远远看到了鸿运楼的招牌,挑工们提起精神,一路小跑。来到鸿运楼大门口,挑工们已是筋疲力尽,把担子往地上一放,就靠在酒楼的墙上,起不来了。吴老板站在门外大声喊,朱老板,你要的鳜鱼送到了,快出来接货啊!
朱老板不慌不忙地从酒楼里走出来说,你们怎么才来啊,货都断了好几天了。
吴老板叫苦说,路上在打仗,不好走啊!
朱老板这才发现吴老板跟叫花子似的,衣裳一片一缕的,就问,什么?你刚才说谁跟谁打仗了?
吴老板说,听说是袁世凯的新军要与孙文的革命党军队开战,从芜湖到盐城一路上到处都是军队,沿途三步一哨,五步一岗,我们能走出来,是老天爷开眼了,终于把货给你运到了。
朱老板说,来了就好,把货送进后院去吧。
吴老板对躺在地上休息的挑工们喊,都起来了,赶紧把蒲包挑进去,解开,请朱老板验货。挑工们重新爬起来,把蒲包挑进后院。在后院的空地上,挑工们放下担子,稍
稍缓过气来后,纷纷向朱老板讨水喝。朱老板对二赖子说,二赖,去拎桶水来,别忘了带个瓢。
老周头与二赖子拎着水到后院,挑工们上前抢着喝起来。
蒲包解开的一刹那,一股带有腐质气味的鱼腥味,直冲朱老板的鼻孔。他皱着眉头说,哎呀呀,这么大的味儿呀!
吴老板抽抽鼻孔,故意说,味儿,我怎么没有闻到?
朱老板望了他一眼说,你那还是不是鼻子?鼻子眼儿是不是通气?居然闻不到。
吴老板被他呛了一顿,就说,这,这……
朱老板干脆说,吴老板,这个货还能用么?我不能收,远点扔了吧!
吴老板急了,什么,什么,你说什么?
朱老板说,你听好了,这货我不能收。
吴老板说,为什么不能收,我没按时交货?
朱老板说,我说吴老板啊,你的鼻子落家里了,还是没有长在脸上啊?你亲自闻闻,这鱼是香还是臭?
吴老板不知说什么好,这,这,这……
朱老板毫不客气地说,这什么呀这,都挑出去!
鸿运楼的伙计们围过来看热闹。挑工们纷纷嚷着向吴老板要脚钱。吴老板一脸苦相说,我亏死了我,拿什么给你们脚钱?
鲍玉岩从灶间跑出来,吃惊地看着嚎啕大哭的挑工们和地上的蒲包。王金锁也走了出来,隔着人群看着。
吴老板向朱老板哀求着说,朱掌柜的,你鸿运杰的镢鱼都是我从芜湖进的。鳜鱼这东西娇贵的很,路上只要稍微耽搁一点点,就有味了。所以运这个东西,一要用新蒲包,二要用刚刚从河里捞出来的水草,往常给你送的鳜鱼为什么没有味呢?是因为进了屯溪,我们要找一个地方把蒲包打开,散一散味。这次路上难走,耽搁了一点时间,就直接挑进来了。不过朱掌柜你放心,这鱼肯定是好鱼,要不你现在闻闻,是不是味道没有刚才那么冲了?
朱老板不搭理吴老板,鲍玉岩蹲下去,拿出一条鱼放在鼻子上嗅一嗅。朱老板不满地说,鲍玉岩你想干什么?放下。
鲍玉岩放下鱼,走到王金锁面前说,鲍师傅剃头去了,你快去把师傅请回来好不好?
王
金锁点点头,跑走了。
鲍一刀正坐在街边剃头挑子前刮头。
王金锁一路寻找着。鲍一刀手拿紫砂壶,闭着眼睛享受着刮头的滋味。王金锁看到了他,朝着师傅跑过来说,师傅。
鲍一刀似乎没有听见他的喊声。王金锁附在他耳边大声喊,师傅!
鲍一刀一惊说,金锁,你怎么来了?
王金锁在他耳边嘀咕了几句。鲍一刀问剃头师傅,师傅,好了吗?
剃头师傅说,好了,都刮干净了。
鲍一刀站起来,付过钱就与王金锁匆匆离开了。
鲍一刀与王金锁回到鸿运楼后院,与鲍玉岩一起观察一筐筐鳜鱼,想了想说,玉岩,要把臭鱼变香,你有什么办法?
王金锁也说,玉岩,想出办法了吗?
鲍玉岩说,我都看了下,鱼是不新鲜了,可绝对没有离剌。
鲍一刀点头说,嗯,没有离剌就好。鱼一离剌,别说是我,就是祖师爷活过来也没有办法了。
鲍玉岩想着往事说,我突然想起小时候随家父去绿营的一个满州统领府上,吃过一道臭鳜鱼,说是从京里和徽菜馆传过来的,味道特别的很,不知道师傅你有没有听说过?
鲍一刀说,听你这么一说,我也想起来了,早年是有人创过这么一道菜。
鲍玉岩接着说,我听过有这么一个传说。
鲍一刀来兴趣了,就说,说来听听。
鲍玉岩认真地说,据说有个姓苗的知府,食不离鱼,特别爱吃活蹦乱跳的鳜鱼。这一年,经常给苗知府运送鳜鱼的衙役王小二到江边收购了活鳜鱼,然后顾挑夫赶紧往回赶。可是天公不作美,上路后天气热了起来,鳜鱼在桶中都死了,发出一股臭味。王小二着了急受堂杖只是皮肉之苦,可要返回重买,自己要血本无归了。这个王小二情急生智,提出几条大鳜鱼叫一个饭馆煎烧。厨师们放了佐料红烧鳜鱼,吃了吓一跳,别有一番风味。王小二把一锅做好的鳜鱼送到苗知府的餐桌上,苗知府一尝,连声大叫美味!闻着臭,吃着香。真乃风味鳜鱼。
鲍一刀说,哦,我也好象听过。
鲍玉岩说,传说是有了,可是具体不知怎么做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