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结
中美关系的发端是与近代中国被迫开放同时起步的。中国开放战略是与中美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开放战略的肇始、形成与发展都受到中美关系发展变化的影响与制约。同时,中国开放战略也对中美关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以说,中国开放战略形成以来,中美关系就是在与中国开放战略统一与对立过程中不断发展与前进的。
在开放战略与中美关系相互作用下,到目前为止,中国开放战略的形成与实施大体上经历了4个阶段:形成阶段、政策性开放阶段、制度性开放阶段和战略性开放阶段,而中美关系也大致经历了4个时期:正常化时期、快速发展时期、波动起伏时期和走向成熟时期,4个阶段与4个时期大体上是相吻合的。在第一个阶段,开放战略与中美关系相互促进,呈现出良性互动状态,开放战略的形成与中美关系正常化同步实现。在第二个阶段,中国开放战略的实施为中美交往架起了一座桥梁。两国关系在长期隔绝之后百废待兴,迅速而全面地发展。同时,在“眼睛复明效应”影响下,两国关系存在不适应现象,相互理解缺乏,相互信任不足,出现了一些小波折。在第三个阶段,随着冷战结束,美国对中国开放战略的成功产生担忧,不断在中美关系中制造麻烦,妨碍中国开放战略顺利实施。同时,美国又担心中国开放战略逆转,加之在开放战略长期作用下中美相互依存加深、相互理解增多。因此
,两国关系虽然麻烦不断、争斗不止,但是总体上保持了发展势头,中国制度性开放取得了重大进展。第四个阶段,虽然中国“走出去”战略在中美关系中引起了新矛盾,但是世界贸易组织为中美解决争端提供了新渠道。在“9·11”事件影响下,两国相互理解进一步增加,中国主动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倡导构建和谐世界,中美关系逐渐走向稳定成熟。
考察开放战略与中美关系的互动过程,以下几个变量是值得关注的:
第一,权力转移。权力转移是促进开放战略与中美关系互动的主要因素。在中美关系改善和发展的长过程中,权力转移一直在发生作用。权力转移推动了中美关系改善和发展,进而促进了中国开放战略的形成与发展。反之,中国开放战略的成功又增加了中美之间权力转移的可能性,从而导致中美关系的波动,进而影响中美关系的稳定与发展。因此,美国对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迅速发展一直采取防范措施。
第二,经济纠纷。中国开放战略最基本最核心的内涵是经济开放,引进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开放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经济利益重组的过程,而这种重组又不可能是绝对均等的,存在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的区别。因此,中国开放战略不可避免地会与其他国家产生经济纠纷与摩擦。随着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程度不断加深,经济纠纷在短时间内会有所增加、有所激
化,从而影响中美关系的稳定,进而影响开放战略的发展。但是,随着中国开放战略的调整升级,随着中美关系从不对称走向对称,随着国际政治关系民主化和平等化,随着国际经济关系规范化和正常化,这种状况最终会得到缓解。
第三,社会认知。权力只有被认知和被利用才有意义。同一事物对不同人的影响是不同的,同一事件对不同国家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很多,与认知对象的隔绝是产生错误认知的主要因素之一。开放战略为中美相互认知架起了一座桥梁。在开放战略不断深化过程中,中美双方相互理解在不断加深,错误认知在不断纠正。同时,随着两国交往的加深,中美对彼此的利益关切也逐渐有了一个明确的把握。这些都有利于两国避免对彼此误解和采取错误的政策,从而有利于中美关系稳定发展,进而推动开放战略不断深化。
第四,相互依赖。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世界上最强的发达国家。随着中国开放战略的成功,中美两国的地位逐渐变得平等和对称,两国必然形成一种“强强依赖”关系。在这种“强强依赖”模式下,两国融入国际社会越深,利益交汇就越多,相互依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就越强,合作相处的机会就越大。因此,在中国开放战略作用下,中美关系虽然在短期内可能出现紧张和冲突,但是从长期看会走向稳定与和谐。这是中美关系发展的大方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