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保障教育资金投入
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目前,我国教育体制机制亟待改革:在教育的管理体制上,政府对于学校的管理仍然管得过多、统得过死,制约着学校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不利于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在教育体系上,各级各类教育衔接和沟通的机制尚不完善,不利于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在学校内部管理上,行政化倾向严重,教师的主体地位不落实,人事管理、分配制度改革有待深化,民主管理和公共监督制度不健全;同时,尚未建立家长、社区组织以及其他单位参与学校管理和办学的有效机制。
下一步,我国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大教育投入,破解教育发展难题,提高教育生产力。主要包括:
以简政放权为重点,深化政府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加大省级政府对教育的统筹权。政府需根据自身职能,管好该管的,放开不该管的,正确界定政府与学校、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制定相关政策,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保证经费足额到位,并逐步下放权力,为各级各类学校的自主办学提供服务及必要的援助。
以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机制为重点,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形成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
以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为重点,转变政府职能,鼓励学校自主探索、创新,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多样化发展,增强学校办学活力。
以调动教师积极性、创造性和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效益。
以确保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和充分开发市场资源、社会资源、个人资源和国际资源为重点,深化教育投入体制改革,鼓励、引导、保护和规范教育投资,保障教育事业发展经费的稳定增长。
以培养适应国际竞争需要的人才为重点,扩大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总之,“十三五”是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时期,作为世界上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我国只有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并通过教育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公平分配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资金利用效率,才能顺利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中长期目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