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诗免罪(1/3)
微-安史之乱中,安禄山久闻王维大名,于是专门派人把他送到了东都洛阳,拘于普施寺(一称菩提寺)中,并强迫他接受伪职,但王维仍称病,坚决不参加任何活动。有一次,安禄山在凝碧宫大宴其徒,王维因心情抑郁,称病未参加这次宴会。会后,他的好朋友裴迪来看他,向他讲述了安禄山在凝碧宫中凝碧池上饮宴奏乐的情景,王维听后也为之伤心落泪,于是写下了《菩提寺禁,裴迪来相看,说逆贼等凝碧池上作音乐,供奉人等举声,便一时泪下,私成口号,诵示裴迪》一诗,其诗曰:“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表达了自己急盼唐王朝光复的心情。后来唐王朝收复了长安和洛阳,凡是做过安禄山伪官的人,都要分等定罪,王维当然也在其中。此时王维将此诗送给唐肃宗看,肃宗看过,嘉赏王维有气节,还能想着唐朝的皇帝。于是法外开恩,没有给王维定罪,只是降职为太子中允。
准敕恶诗
微-唐德宗朝时,杜佑为淮南节度使,他向皇帝进献了100篇崔叔清写的诗。德宗对来送诗的人说:“这种恶劣的诗,哪里还用得着进献!”当时的人都把崔叔清的诗称为“准敕恶诗”(皇帝评定的劣诗)。
三步成诗贺皇帝
微-柳宗元字写得好,是唐代的大书法家,而他的诗写得也不错。据说,有一次他随皇上去未央宫,皇上在半道上停车对他说:“我有一件喜事,过去给守边将士的衣服,常常不能按时备齐,今年不一样了,二月份已把春衣全送去了。”柳宗元立即向皇上道贺,可是皇上说:“这可不行,你应该用诗祝贺呀!”随从太监就催他快些。柳宗元毫不迟疑,便应声诵道:“去岁虽无战,今年未得归。皇恩何以报,春日得春衣。”皇上听了非常高兴地说:“太好了,曹子建七步成诗,你只有三步啊!”
心正则笔正
微-唐宪宗看到夏州观察判官柳公权的毛笔字,非常喜欢,就任命柳公权为右拾遗、翰林侍书学士。宪宗问柳公权:“你的书法为什么能写得这样好?”柳公权回答说:“用笔在于心地,心
正笔法也就正了。”宪宗默然无语,他知道柳公权是在用书法来规劝自己。
诗人狎妓被跟踪
微-杜牧的官场伯乐大概要算曾任淮南节度使的牛僧孺,杜牧到扬州做官就是应牛之邀,去当了“节度使掌书记”。当年的扬州比现在繁华多了,是唐代最著名的“红灯区”之一,不然前朝荒**的隋炀帝也不会连江山也不顾,想着法子“下扬州”玩新鲜。
牛僧孺给杜牧提供了就业机会,也给杜牧提供了绝好的饱览风月的条件。据说,杜牧心情一不好,晚上便会独自一个人悄悄地外出逛妓院,在妓女的温柔乡里解愁,两年间把整个扬州的妓院全逛遍了,哪儿姑娘好,何处妓女善解人意,杜牧了如指掌。有意思的是,杜牧还以为神不知鬼不觉,瞒着牛僧孺。实际上牛僧孺最了解杜牧了,知道他就好这个,为了防止自己青睐的下属出什么意外,牛僧孺每次都会安排便衣跟着杜牧。
后来杜牧得到唐文宗重用,被提拔为监察御史,临别时,牛僧孺为杜牧饯行,提醒他要爱惜自己的身体,更要注意为官形象。杜牧力图表明自己清白和洁身自好,牛僧孺遂出示了他每次狎妓后下人的密报,杜牧顿时脸红语塞。
王禹偁的文章无人能比
微-北宋初期文学家王禹偁,是山东济州人。少年时期就擅长写文章,考上进士后被任命为大理评事,以后又任长州县行政长官。宋太宗知道此人后,提升他为右正言,又让他在史馆工作。一年后,再任命他为制诰官,专门负责起草皇帝诏书及诰命。王禹偁性情刚烈,且洁身自好,所以得罪了权贵,宦官尤其不喜欢他。皇上多次让宰相把他叫到中书省劝诫和警告他,但他始终不能改变自己的性格。后来,皇上又任命王禹偁为翰林学士,对王禹偁特别优待,与他同时的官员,都无法和他相比。皇上曾说过:“当今的文章,王禹偁的是最好的,是别人无法比拟的。”
杜少陵可杀
微-宋乾道年间,林谦之为司业,和正字彭仲举游天竺时在一起喝酒评诗。当谈到杜甫诗的绝妙之处时,彭仲举微有醉意,忽然大喊:“杜少陵可杀!”有个鄙俗无知的人在
隔壁,听到后到处告诉人说:“有一件怪事,林司业和彭正字在天竺谋划杀人。”有人问:“所要谋杀人是谁?”回答说:“杜少陵,但不知是何处人。”听的人都仰俯大笑。
古怪的字词谁认识
微-宋祁是北宋的文学家,在政治上、学术上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官居尚书。他写文章常常专求深奥,好用古怪的字词。当时欧阳修受命和宋祁一起编写《新唐书》,他对宋祁的这种文风很不满意,但鉴于宋祁位居高官,又不好直接去批评他,却又想使宋祁改改自己的缺点,想来想去,最后想出了好办法。
一天,他在自己门上写了一副对联“宵寐匪祯,扎闼洪庥”,然后特意邀请宋祁来欣赏。宋祁看来看去,百思不解其意,就请教欧阳修这副对联是什么意思。欧阳修笑了笑说:“这还不好懂吗?不就是‘夜梦不祥,
出门大吉’嘛!”宋尚书听了以后,明白了欧阳修的意思,不由得红了脸。
不怕先生责,却怕后生笑
微-欧阳修在文学上之所以能够取得很高的成就,与他对自己的创作一向精益求精是分不开的。他常常把写成的文字,“贴之墙壁,坐卧观之,改正尽善,方出以示人”。欧阳修自己也说过:“为文有三多,看多、做多、商量多”“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唯此尤可以属思耳”。他对写文章从不敢大意,“虽作一二十字小柬,亦必属稿,其不轻易如此”。即使到了晚年,他仍然在改定过去的文字时“用思甚苦”。他的妻子说:“何自苦如此,难道还要怕先生责怪吗?”欧阳修笑着回答:“不怕先生责怪,却怕后生笑。”
奔马杀犬于道
微-欧阳修在翰林院任职时,经常与同院翰林出外游玩。一次,奔马踩死一条狗,欧阳修说:“众人试写写这件事。”一人说:“有条犬卧在通衢大道,奔马狂蹄将它杀死。”另一人说:“有马奔跑在市街,卧睡黄犬被踏而毙。”欧阳修说:“让你们编修史书,用上一万卷也写不完啊。”众人问道:“学士以为应怎么说?”欧阳修回答:“奔马杀犬于道。”大家相视同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