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深处的这些人,那些鬼

权术达人宋太祖

字体:16+-

权术达人宋太祖(1/3)

宋太祖赵匡胤(927——976),算得上中国数千年封建史上少有的英武之主。他不仅是北宋王朝的开国者、推动历史发展的杰出人物,而且其在位时间虽不算长,但16年间,他不断强化中央集权,提倡文人政治,开创了中国的文治盛世,故而是一位被史家称为“英明仁慈”的皇帝。

其实,称颂这样一位皇帝英明,固无不当,但要论起“仁慈”来,至少在我看来,是经不起推敲的。这从众所周知的史实“陈桥兵变”即可看出,宋太祖能当上皇帝,实际上是一种大逆不道的篡权行为,不但违背了后周世宗的托孤之命,且在具体的兵变过程中,先以“镇定二州”的名义,谎报契丹将联合北汉大举南侵,骗取朝廷的领兵权;到了陈桥又逗留不进,靠着与弟弟赵光义及赵普等一帮子爪牙的种种诈术,达到“不得不”被“黄袍加身”,代周称帝的目的。这种环环相扣的阴谋行径,不说其卑鄙已算客气,仁慈云乎哉?不过,史家这么评说,也不是全无道理。盖因宋太祖一生行事,都讲究一个策略和手段,且其虽然军功也很了得,但更大程度上,似乎天生就是一个聪明透顶的政治家和谋略家。说白了,宋太祖能有种种辉煌成就,必有其过人之处,这个过人之处的突出之点,就是他是一个善于把握时势、善于操控政局且擅长驾驭人心的权术大师。还是以陈桥兵变为例,太祖在兵变后回师进入汴京皇宫时,见宫妃抱着一个婴儿,就问是谁的儿子,宫妃回答说是周世宗之子。当时,范质、赵普、潘美都在一旁,太祖问他们怎么处理。赵普等回答说:“应该除去,以免后患。”太祖却说:“我接人之位,再要杀人之子,我不忍心。”就把这婴儿送给潘美抚养,以后也没再问起过,潘美也一直没有向太祖提起这婴儿。这婴儿成人后,取名惟吉,官至刺史。太祖这种姿态,在当时的情势下,的确也算得上仁慈之举了。因为历史上举凡朝代更替,新朝皇帝通常的做法是给前任被迫“禅位”的皇帝封上个王或公什么的,过不了多久就必然会找个茬子将其毒死或赐死,以免别人打着先皇的旗号卷土重来(许多时候甚至把前代帝王的兄弟叔伯都杀个净尽)。能不杀周世宗遗子,太祖好算是有胸襟的了。当然,这里也未必不是他另一种权术,毕竟他已站稳脚跟,以此来笼络人心的价值,显然要比杀掉一个幼儿的作用和意义大得多。这也的确看出,宋太祖确有过人之处。

宋太祖之权术最高明之作,莫如另一个著名史实:“杯酒释兵权”了(因亦众所周知,故具体不赘)。喝一顿酒,就让那些个佐命元勋、开国功臣乖乖释甲,归老田园了。虽然其中赵普的功绩不可抹煞,但赵普再能,亦不过是太祖玩弄于其股掌中的一枚棋子,他的一些妙计,未必不是太祖诱导出来的。恰如“黄袍加身”,太祖从来自称是被众人硬推上帝位的“苦主”,实际是怎么回事,还不是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的吗?

说到赵普,这位可谓太祖最为倚重的臂助,且能“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杰出政治家,最终不还是栽倒在太祖的手下吗?

据说开宝六年(973年)春,太祖亲自去看望病中的赵普,此时的赵普已被太祖擢为右仆射和昭文殿大学士。太祖无意中发现赵普家廊下堆有海货十瓶,心中便即起疑。但他不露声色,似乎随意地问了句那里是什么,赵普答是海货。太祖命人打开看看是什么海货,结果瓶罐打开,里面全是小颗粒的瓜子金。赵普只好流着汗坦白,这是吴越王钱俶送来的。太祖当下呵呵一笑,表情恬淡地说了一句:“钱俶大概认为国家大事全由你决断,所以送你金子呀。”此言一出,尽管他又补了一句“但受无妨”,实际上心里作何感想,我们不难揣测了。作为臣子尤其是赵普这样的重臣收受点贿赂,太祖原本是不会放在眼里的。“杯酒释兵权”实际就是他以丰厚的经济利益换取功臣手中之兵权的赎买政策。

但赵普此举却是他无法容忍的。因为这触及了太祖独揽大权和皇权尊严的要害问题。他是决不允许臣下来愚弄他,或者暗中操弄属于他的权柄的。即使是赵普这样的宠臣也不行。但太祖并没有立即发作,而是表面涵容,暗中进一步监察赵普的一举一动;当他随后又发现赵普有违反禁令私运木材扩展府第,且有官员冒充赵普名义经商等问题时,就毫不客气地借题发挥了。但对赵普他还是客气的,并没有就他的罪状作文章,而是先设副相等一系列监督措施来分赵普之权,随即又一纸诏命,将赵普贬为河阳三城节度使。一代名相赵普从此失宠,淡出了权焰熏天的政治舞台。

宋太祖的权术秀还远不止这些。不妨再来看上几例:

在他称帝之初,节度使的势力很盛,骄横难制。但太祖自有他的办法。有一天,便将几位节度使召来,授给他们每人一把佩剑,一副强弓,一匹骏马,然后他也单身上马,不带卫士,和这些节度使一起驰出皇宫。到了固子门的树林之中,又与他们一起下马饮酒。饮了几杯酒以后,太祖突然对他们说:“这里僻静无人,你们之中谁想当皇帝的,可以杀了我,然后去登基。”此言一出,这些威风八面的节度使都被他这种出其不意的气概镇住了,一个个拜伏在地,战栗不止,连称“不敢,不敢”。太祖再三询问,他们吓得只是埋头不语。太祖就训斥他们说:“你们既然要我做天子,就应当各尽臣下的职责。今后不准再骄横不法,目无天子!”众节度使们自然都三呼万岁,表示顺从。

太祖用人也有其相当独到之处。只要是有用之才,他常常不问资历。一方面命令臣下要注意选拔有才能而缺少资历的人担当重任;另一方面,他自己也随时留心内外百官,见谁有什么长处和才能,他都暗暗地记在本子上。每当官位出缺,他就翻阅本子,选用适当的人去担任。这又使臣下都不敢草率懈怠而致力于提高自己的能力。

陈桥兵变时,宋太祖黄袍加身后回师京都,陈桥驿的守门官却闭门防守,不放他和军队通过。太祖只得转道封丘,封邱守门官马上开门放行。太祖正式即帝位后,反而晋升了陈桥守门官的官职,称赞他忠于职守;并斥责封丘守门官临危失职,将他斩首。

太祖“杯酒释兵权”后,一方面把开国功臣的兵柄尽收于己,另一方面又简选得力亲信分镇各地。同时颁布一条诏令,所有出镇诸将在军务上,均可便宜行事,即赋予他们以实权。而他们的家族,则统统居留在京师,由朝廷厚加供养。每当地方藩镇军官入朝来时,太祖必定会亲自接见并赏以重金。因此地方诸将都能尽忠死力,西北因而长期无虞。而太祖此招的实质正在于,他羁留镇将家族表面上是关心厚受,其实等于扣作人质,厚加赏赐则无疑是买部将之欢。其驭将之道不可谓不高。

有一天,关南地方忽然有一老头进京告状,告的正是太祖的爱将、镇守关南的李汉超强占自己的女儿,并且借钱不还。太祖听说后,便将老头召来问他:“你以为汝女可适于何人?”老头唯唯道:“她能嫁谁?还不是嫁给农家。”太祖又问他:“李汉超未到关南时,辽国人曾来侵扰你们否?”老头叹道:“那是年年入寇,小民苦不堪言哪。”“那么今日又如何?”老头老实摇头说,现在再没有辽人入侵了。太祖立刻板起脸说:“既然如此,汉超是朕之贵臣,汝女能给他为妾,比出嫁农家应更荣宠。而且假如关南没有汉超镇守,你的子女财产家资,能保得全吗?区区小事,便值得来此控诉么?”说罢,竟喝令左右将该农民赶了出去。而当这老头哭泣着回乡后。太祖却派遣一位密使到关南,让他传话给李汉超说:“你赶紧把民女还给人家。并且立即清偿贷款。此后慎勿再为!如果你手头拮据,尽可向朕言明,何必向民间借贷?”李汉超听说太祖如此宽待自己的过错,自然是感激涕零。立刻遵旨将人财都归还农家,并上表太

祖谢罪。此后亦小心谨慎,益修政治,死心塌地为太祖卖命了。

尚有一事则更说明太祖不仅有谋有术、善于驭人,且也真正具有领袖人物必具的胸怀与雅量。说的是环州有一位守将,名叫董遵诲。他的父亲董宗本,曾在后汉当过随州刺史。太祖发迹前,曾经与朋友一起游历随州,并至董宗本署中作过客。董宋本颇有识人器,很欣赏太祖,因此留他多住几日。偏偏儿子董遵诲却看不起太祖,言语里常常踞傲甚至有侮慢意。有一天,他对太祖说:“我曾经见城上紫云如盖,又曾梦见自己登上高台,遇着一条黑蛇,约长百丈,然后竟飞腾上天,化作一天巨龙飞走了。你说这是什么原因?”

太祖心中有数,却微笑不答。董遵诲心下便觉不快。几天后,又与太祖在闲谈中辨及兵事,太祖侃侃而谈,董遵诲渐渐理屈词穷,竟然恼羞成怒,霍然起坐,欲对太祖享以老拳,太祖不理他,匆匆避出,并向董宗本告别后,离开了随州。到了周末宋初,董遵诲已在朝担任骁武指挥使,有一天太祖在便殿召见了他。董遵诲想起旧日冲撞太祖之事,心中自然惶恐得很。他一见太祖便长伏不起,自称请死。太祖呵呵一笑,命左右将他扶起,并安慰他道:“卿还记得从前紫云化龙的事呵?”董遵诲更加不安,连声道:“臣当日极其愚昧,以至不识真命天子。今天如蒙圣上赦罪,后当肝脑涂地,衔环报德!”太祖大笑,当即让他起身,并明确表示自己并不介意旧事。偏偏不几天后,又有董遵诲部下的军士向衙门击鼓鸣冤,控告军中不法之事多件。太祖获悉此事及具体情状后,又召见董遵诲。董遵诲更加惶恐,心想这回太祖定将借我的失职之罪而重惩我了。不料太祖说的却是:“朕方提倡赦过赏功,何忍再因旧恶和小过而惩罚大臣。卿勿再为过往担忧。只要从此你立志自新,朕还会破格重用你的。”

董遵诲自然感恩戴德。后来,太祖听说董遵诲母亲在战乱时困于幽州,便命人纳钱买通边吏,赎回了董遵诲的母亲,使他母子团圆。董遵诲自然更加感激,誓死以报太祖恩德。后来,他受太祖命担任通远军使,镇守环夏。他一到镇,就招抚诸族酋长,宣谕朝廷的恩德,使众部酋都心悦诚服。当他们后来又叛乱时,董遵诲就发兵深入,大获胜仗,边境从此安宁。由此益发可见,太祖深谙用人之道,即便虎狼,只要驾驭有方,照样可以为己效命。当然,太祖的高明之处还在于,他对部下并不是一味笼络,该严明时他也决不含混。如有个叫宋白的官吏曾奉命主持科考。结果却收受贿赂,又怕红榜贴出去后会有非议。便自作聪明地先将中举人的名单呈报太祖过目,想要借皇上的旨意来为自己开脱。太祖当即不和气地对他说:“我让你去主持科举考试,中举的名单应当是你自己决定,为什么要向我报告?我怎么知道这些人合不合适呢?如果红榜贴出后遭到别人的非议,我就要将你斩首以谢天下!”宋白大为恐惧,于是就老老实实的将榜单上原定的名字改掉,使它符合大家的意愿,然后才将榜单公布出去。

赞同

从上可以看出宋太祖之种种权术,虽然有老滑和手腕功夫,根本上还是体现了他独特的雄才大略与非凡的领袖气质。此外,宋太祖毕竟非同凡俗。他本人也确实具有几乎可称为完美的人格魅力。他嫉恶如仇,宽仁大度,虚怀若谷,好学不倦,勤政爱民,严于律己,更难得的是,作为帝王,他几乎不近声色且崇尚节俭。这一切不仅对他改变五代以来的奢靡风气具有极大的示范效应,而且深为后世史学家所津津乐道。正因为如此,宋太祖才能在其短暂的皇位上重新恢复了华夏主要地区的统一,结束了安史之乱以来长达200年的诸侯割据和军阀战乱局面。为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作为五代十国的终结者和大宋王朝的开拓者,赵匡胤无愧于我国历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杰出代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