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中学校长

(6)

字体:16+-

许生祥潜水遁身,玩人间蒸发,其实只能躲开容易躲的人,下决心要找他的人总能找得到。

龙川市很有名气的民营建筑企业“龙腾建安”的老板张篝盛派人在许校长家楼房外面“严防死守”,总算在晚上10点钟把他堵住了。张老板本来和许生祥熟识,不由分说拽他上车,弄到一家高档茶馆去了。

张篝盛为人处事很爽快,开门见山对许生祥说:“我的丫头该上初中了,想到你那儿去,给开个绿灯吧。”

“张老板你这年龄,孩子才小学毕业?是你亲生的?‘二奶’养的吧?”许生祥和张篝盛开玩笑,想寻找逃遁的空隙。任何人要往三中塞择校生都是给许校长出难题,这种事能逃就逃能推就推,简直成了许生祥本能的反应。

“这有什么可怀疑的?不是‘二奶’养的,是第二任老婆生的,我换过一回女人你又不是不知道,难道孩子也可以造假?”

“哈,开个玩笑开个玩笑。”

“我这人办事喜欢痛快。这么说吧,许校长你要是愿意接收我女儿上三中,我给学校赞助10万元。你个人要敢拿,我直接把钱打到你私人账户上也行。怎么样,我还算大方吧?北京、上海的学校收赞助费也不过这个价。”张篝盛一上手就使出杀手锏。

“10万元啊?张老板真舍得。我个人倒是想要,可我知道10万元能换来多少有期徒刑,你别害我。”

“你私人不敢要,钱就给学校,我只管孩子能上三中就行。事后我再感谢你许校长不迟。”张篝盛快人快语。

“学校能不能要这笔钱,我这会儿也不能答复你,兹事体大,需要请示汇报。不过,我会尽快给你回话的。”许生祥说。

晚上躺到被窝,许生祥让张篝盛10万元的许诺折磨得睡不着觉。就算龙川市财政状况不错,教育经费相对宽裕,可作为基层学校的校长,每年可支配的钱能有几个10万啊?听起来学校的经费额也不算少,可绝大部分是“人头费”,都给老师开工资了,能由着校长花的经费什么时候都紧紧巴巴。所以,许生祥当校长并不潇洒,有时候请人吃顿饭也不敢大大方方,规定的标准花超了就不知道钱该从那儿来。建筑商张篝盛主动提出用交赞助费的方式给孩子择校,假如三中给张篝盛后老婆生的孩子开一次绿灯,就能给学校带来10万元的额外收入;假如收赞助费这个口子能开,肯定还会有王篝盛李篝盛都来赞助,银子哗哗地,三中还愁没钱花?况且,办法也不是没有,假如教育局能同意把初一新生的班额扩大,每个教学班多放几个学生进去,大笔大笔的银子就来了。相信龙川市想让子女到三中上学的老板、有钱人不在少数,哪怕有些人达不到张篝盛赞助的数额,三万五万不少,七万八万不多,那也了不得呢!

人民币让许生祥心动,但是,龙川市这种小地方,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稍微有点出格的事情就能刮狂风掀巨浪,向择校生家长收赞助费毕竟没有政策依据,况且收费问题十分敏感,许生祥怎敢轻举妄动?

第二天一大早,许生祥直奔市教育局,找肖奎元局长。

肖奎元是个黑脸。按理说龙川市的海拔高度不足两千米,紫外线不算太强,肖局长的一张脸却让人想起高海拔地区强烈的光照和大漠戈壁上经年不息的沙尘暴。黑脸的领导比较威严,跟黑包公似的,所以龙川市教育系统的人对肖奎元都有几分怯惧,但许生祥不怕他。有一次,在学生家长酬谢性质的宴会之后,许生祥曾经陪肖局长洗过桑拿,他惊奇地发现肖奎元身体竟然那样白,白得像脂肪过剩的娘们儿,和他的一张黑脸反差过于大,也远远白过肤色偏黑的许生祥。更可笑的是肖奎元裆下男人的器具特别短小,小得连许生祥“那话儿”长度的一半都不到。估计此人在女人面前绝对英武不起来,不知道他平日是怎么应付老婆的,老婆不造反堪称奇迹。在许生祥的记忆里,这位局长哥哥偶尔在社交活动中还搞色情,那不是糟蹋行情嘛!所以,作为男人许生祥骨子里鄙视肖奎元,表面上对他很尊重只不过是冲着局长这个头衔。

“肖局长,有一件大事必须要请示领导同意。”许生祥的口气有点儿神秘兮兮的。

“你说。”肖奎元和许生祥之间隔着巨大的写字台,他在巨大的皮转椅上挺直了身子,拉着一张黑脸,显得很有领导的气派。

许生祥心想,老熟人了,谁不知道谁?摆什么架子,你交裆里那玩意比我的小多了!然后,他用十分恭谦的口气说:“局长,有家长找上门来,要给学校交10万元赞助费,给孩子择校,初一年级的。我专门来,就是想问问您,赞助费能不能收?”

“嗯。具体说说你的想法。”肖奎元仍然面无表情。

“我的意思是说,教育局领导能不能研究一下,允许三中适当扩大班额,多招收一些新生,给自愿交纳赞助费的家长开绿灯?局长,我给您算一笔账。我那儿今年新生计划招10个班,假如平均每个班扩招5人,就是50个。把这些名额全部用来招收愿意交赞助费的学生,不要说每个学生10万,就算收5万元赞助费,就有250万哪!不光三中日子好过了,还可以给教育局上交一大块,您的日子不也好过了嘛。”许生祥抱着要说服教育局长就范的目的,提供的数据很难说对肖奎元没有**力。

肖奎元沉吟了老大一会儿,然后往前倾了倾身子,字斟句酌地说:“许生祥,你想得太简单。咱这儿不是大城市,不要说赞助费,就是择校费也从来没收过。学校乱收费是热点,是敏感话题,你以为钱那么好收?到时侯偷鸡不成蚀把米,你我吃不了兜着走。”

“局长,这几年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咱从来没有收择校费,可择校现象依然存在,否则三中也不会被挤破大门,我当校长也用不着每到招生季节东躲西藏。我估计您这段时间手机也不敢开吧?会让择校的家长和说情的人打爆。既然这样,还不如明码标价收择校费、赞助费,这样能把一部分要求择校的人挡住,还能给学校创收。这些年走后门择校总是不能杜绝,虽说领导落了些人情,但往往弄得很为难,学校却一无所得。要我说,还是公开收赞助费、择校费比较好。”许生祥阐述了他对收赞助费的看法。

“钱是好东西,我何尝不想让你多收些人民币?学校有钱可以给老师改善工作条件,办福利,有利于调动工作积极性,也可以用来改善办学条件,多好的事啊!可是收赞助费、择校费没有政策依据,好处让学校得了,风险谁来担?你来我这儿,无非是要教育局给你撑腰,可我们当领导的不多拿一分钱,却要给自己增添犯错误、乃至犯法的危险性,我傻呀?搁你头上你干不干?”肖奎元说。

“局长当然有局长的道理,我也理解领导不愿意担风险的苦衷,不过,这件事我昨天晚上翻来覆去想了,操作空间还是很大的,规避风险也不是做不到。”

“嗯,你说下去。”

“‘择校费’这个叫法比较敏感,但大城市那些名校所收的‘赞助费’,其本质还是‘择校费’。您要是觉得公开收赞助费容易招惹事端,容易引起家长**,甚至招致有人告我们的状,那么咱这次搞地下操作行不行?”

“你说说,怎么个‘地下操作’?”

“就是说,对那些自愿送赞助费上门来的家长,学校收钱就是了,不给开收据,不留把柄,让他们之间相互保密,把孩子给安排好就行。”

“哼,平常看你脑子也不缺弦,想问题咋这么简单呢?许生祥你钱迷心窍了。你想想,不开收据,家长会不会怀疑学校领导把钱私吞了?等交了钱,孩子上了学,他要是告你一状,哪怕用匿名信匿名电话,上级派人来查,你能说得清楚?另外,既然开了这个口子,就是想多收些钱,如果采用秘密收费的方式,更多的家长并不知道交钱可以择校,能有几个人来给你送钱?你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嗯,也可能是我想挣钱心切,思考的不够周密。那么,咱们换一种思路,搞成阳光下操作,采用让家长自愿捐资办学的方式行不行?有钱人捐助学校总没有错吧?咱给开收据,公开送感谢信,甚至颁发荣誉证书。这样总可以吧?”

“嗯,许生祥你能提出一个思路来,总是好事情,况且你千方百计要为学校创收,出发点也是好的嘛。经费不足是我们办教育最大的难题,能为学校增加收入该有多好!问题是你把这件事看简单了,现在只要学校增加收费项目,不管合理不合理,都是大事,都会引起各方面的关注,所以必须谨慎从事。这件事我再好好想想,还要和教育局其他领导开会决定,最终要市上主管领导同意才行。一想到为这种事去找市上领导我头都大了,你也别抱太大希望,回去等着吧。”肖奎元说。

“肖局长,这件事全靠你们领导。要是弄成了,三中一定不会忘记教育局领导的关心支持,收来的钱除了上交给教育局一部分,我们也会好好感谢局长您。”许生祥说。

“八字没有一撇呢,你许什么愿?你要是能和市领导说上话,也在这方面花点气力,至于怎么花钱是下一步的事。”

“是是是,肖局长说得对。您请示主管教育的领导是最正规的渠道,万一不行,我也可以通过政协的曹杰副主席给做做工作。”

龙川市原来分管教育的副市长卜义仁被指控腐败,判了重刑,眼下管教育的高副市长是市委常委,年轻干练,处事果敢。教育局长来找他,说要让第三中学接受学生家长的“赞助”,从而为有钱人家的孩子择校大开绿灯。高副市长听了立即将肖奎元一顿训斥:“老肖,你在教育方面是行家,但我发现你的政治敏感性很差。今年的‘两会’教育问题备受关注,你知道代表们最关注什么问题?就是教育公平。教育行业问题很大,老百姓意见大了去了,总书记、总理参加分组讨论都讲教育公平,尤其义务教育阶段更要促进各学校均衡发展。你们通过收赞助费让择校合法化,岂不是要人为地扩大学校之间的差距,人为地制造重点校和薄弱校?这事情绝对不能做。”

“高市长,大城市的名校都收赞助费、择校费呢,咱们为啥不可以?”肖奎元分辩说。

“大城市是大城市,龙川市不能这样做。”高副市长的口气没有一点儿商量的余地。

肖奎元在市领导那里碰了钉子,回到教育局立即召见许生祥,将一肚子火转而撒在三中校长身上:“许生祥你琢磨点啥不好,偏偏想出来个收赞助费?害得我在高副市长那里挨训。这事情彻底黄了,你想都不要想了。”

听局长转达了高副市长的意见,许生祥犹如被人兜头浇了一盆冷水,全身上下透心儿凉。但是他又很不甘心,说:“领导高高在上,不了解下情,有时候难免武断,不收赞助费就能把择校之风刹住吗?教育公平难道是一句话的事?高副市长说要让各学校均衡发展,他能把全市所有的初中、小学全给打乱重来,办学设施、师资力量和经费都平均分配,学生严格按照学区划分就近入学?这么大、这么复杂的事情,凭领导一句话就能办得到?他要能办得到,我算服他了!要不然说什么都是空的。不管北京开会怎么讨论,咱在山高皇帝远的地方,做事情还得从实际出发。比方说像建筑商张篝盛,在龙川市能量大着呢,他愿意出钱给孩子择校很难得,咱就是不收他的钱,难道能挡住人家给孩子择校?高副市长官僚主义,这事情不能就这样算了。局长,咱要继续努力啊!”

“得啦,你在我跟前发牢骚有什么用?有本事你给高副市长说去,领导要是同意了,我难道还怕钱扎手?我就这么大的本事,我劝你还是偃旗息鼓吧。他说句话教育局无论如何都得听,下级服从上级,这是官场的铁律,你难道不懂?”

虽然教育局长好象鼓胀的气球被锥子扎破,泄气了,但许生祥仍然不甘心。俗话说“钱眼儿里有火”,家长主动要交赞助费这件事让许校长心里发烧,晚上辗转反侧睡不着。第二天早上起来,他黑着眼圈跑到市政协找曹杰去了。

“曹主席,曹领导,老曹同志,我遇到难办的事情了,想求您出手相帮。其实不是我个人的事,还是为了学校的利益。”许生祥对曹副主席说。

“看你急扯白脸的样子,还有几分憔悴。为公家的事把你急成这样?看来许校长敬业精神不错啊。不过,我能帮你什么忙呢?”曹杰神情温和,但语气却有几分居高临下。

于是许生祥给曹副主席说了学生家长自愿交赞助费给子女择校,学校可以借此缓解经费困难的窘境,于公于私都是好事,教育局领导也同意给开绿灯,问题出在高副市长以教育公平为由,反对三中收赞助费。

“您想想,学校之间发展不平衡,家长为孩子择校,此事由来已久,仅仅这一次不收家长主动要交的赞助费,问题就解决了?教育公平就实现了?咱俩是熟人,我说句很放肆的话,高副市长这是官僚主义,异想天开。”许生祥忿忿的样子。

“行啦行啦,你在我这儿攻击市政府领导,什么意思,有没有组织纪律性?小心我把你赶出去。”曹杰副主席半开玩笑半认真。

“再说啦,不收赞助费就能挡住择校?以张篝盛的能量——张篝盛您知道吧,龙川市有名的民营建筑商,就是他第一个提出要给三中交赞助费10万元,出手挺大方的——他随便找找关系,不用出钱,让哪个领导说句话,人家的孩子还不是照样进三中?反正我挡不住。或者人家用钱买得鬼推磨,给哪个领导行贿也未可知,与其让这笔钱流入私人腰包,还不如交给学校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呢。这里面的道理明明白白,我估计高副市长根本没想透。我估计您要是能出面给疏通疏通,把这其中的利害分析分析,说不定他能改变主意呢。”许生祥不在意曹副主席的批评,他也不认为曹杰真会赶他走。

“嗯,你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高副市长年轻气盛,对下级说话有时候自以为是。不过,这件事政协八竿子打不着,我要找高副市长去说,岂不是狗拿耗子?”

“我这不是级别不够嘛,和高副市长搭不上话。您和他是平起平坐的市领导——您排位肯定在他前面——帮我,也是帮学校说说话,我们会感激您的。如果这件事能办成,就不是一个张篝盛的问题了,三中说不定能收入一大笔钱呢。到那时候,我会理直气壮代表学校对您表示谢意。”许生祥已经从曹杰前面的话听出了体己的味道,所以他说话也不再顾忌。

“说着说着就没有原则性了,好象我在这里面有利可图。你回去吧,我找机会和高副市长说说,人家能不能听得进去就不是我的事了。”

“不是找机会,您必须抓紧。曹主席,我请您代我向高副市长致意,他肯关照三中,我们也不会忘了领导。”

也不知道曹杰副主席是怎样和高副市长沟通的,过了两天,这位主管教育的领导把教育局长肖奎元叫去了,对他说:“前两天你说学生家长中有富商自愿赞助学校,我回过头来想了想,咱们是不是重新考虑一下,给他们开绿灯?择校之风也不是一下子能刹住的,除非你把所有的初中、小学办成同一个水平。在目前情况下,既然人家愿意为教育做贡献,我看对他们的孩子适当照顾也没什么不可以,毕竟我们的教育经费短缺。教育公平是一个长期的目标,教育局要在这方面做出长期的艰苦的努力。只不过学校收了赞助费要专款专用,必须花在教育上。这些钱的使用要公开透明,接受捐款人和社会大众的监督。”

肖奎元听了十分高兴,当即表态说:“我们一定按照您的指示认真落实。其实,多收点赞助费,学校经费宽裕了,才能更好地配置教育资源,有利于教育公平呢。比方说三中收了赞助费,他们经费相对充裕,教育局再分配经费就可以向别的学校适当倾斜,促进各学校均衡发展。”

教育局长从高副市长那里得到尚方宝剑,回来立即开会作出决定,允许第三中学初一年级采用扩大班额的方式扩招50名学生,专门用来接收自愿捐助学校的商人和其他有钱人的孩子,规定每个择校的学生“其家长自愿给学校交纳赞助费不少于5万元”。同时审批了三中办实验班的申请,允许他们在整个龙川市区通过选拔考试招收两个班。教育局的相关文件还没有下达,许生祥打探到消息就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心想这下好了,三中钱也有了,接收更多择校生的条件也具备了,我许生祥当这个校长也更有意思了!

三中通过收赞助费招收择校生的决定公布之后,愿意出钱让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家长还真不少。一些富商和企业高管拿出这些钱来自然不成问题,官员中间甘愿拿钱的人却不多,他们即使要给子女择校,大都通过别的不用花银子的渠道。普通老百姓中间有的人钱不见得多,但宁可举债也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综合起来,想把孩子塞进三中的家长何止50个!眼看扩招指标快要满额了,学校赶紧采取刹车措施,说要以捐助学校交款先后顺序为依据,适当考虑捐款额,交钱多的优先,最终将规定名额收满为止。

眼看着大笔大笔的钱如流水般进账,三中校长许生祥兴奋得有点儿头脑发昏。他专门跑了一趟教育局,向肖奎元局长提出,能不能用家长捐助的钱重新给初一年级新生配置课桌椅,适当缩小尺寸,这样每个教室还能多坐几个人,以便让三中继续扩招。

“有市场啊,肖局长。家长挤破门要给咱们送钱,将他们拒之门外是不对的!”许生祥说。

肖奎元指着鼻子将许校长骂了一顿:“许生祥你利令智昏。班额太大符合不符合教育规律?老师负担加重他们难道不会有意见?还缩小课桌椅的尺寸呢,亏你想得出来!虽说这件事市上主管领导说话了,我还是担心会出问题。适可而止吧,凡事都要掌握一个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