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德童话100则

68、腊八粥

字体:16+-

相传很早很早以前,一个小山村里住着老两口儿。家里有八亩田地,老头儿是个勤快人,天一亮就起来干活儿。老太太也是个勤俭持家的人,精打细算,日子过得还不错。左邻右舍有人问:“你家日子过得那么仔细干啥?”老头说:“一顿省一把,十年买匹马。”

转眼间,儿子长到十七八岁了。小伙子可跟他爹妈不一样,喜欢吃饱饭睡懒觉,人们送他个外号“瞌睡虫”。

有一天老头儿摸着花白胡子说:“孩子啊,爹娘只能养你小,不能养你老,要吃饭,得流汗。往后啊,你别老睡懒觉了,也得学种地过日子啊!”

瞌睡虫哼了两声,左耳进右耳出,懒觉照样睡得呼哧呼哧响。老两口没办法,就给他成了家。谁知媳妇跟儿子一样,同样好吃懒做,是针线都不拿的人儿。老婆婆梳着满头的白发,对儿媳妇说:“家常便饭吃粗粮,粗布衣裳穿得长。过日子得会精打细算哪!”

儿媳妇只当耳旁风,一句也听不进去。

过了几年,老两口儿都得了病卧床不起。他们把小两口儿叫到跟前:“要想日子长富,鸡叫三遍离床铺;俭是聚宝盆,勤是摇钱树。”说完,老两口儿就咽气了。

小两口儿看着粮食满囤,儿子说:“吃不愁,喝不愁,何必种地晒日头。”再看看被褥满床,衣裳满箱,媳妇说:“冬有棉,夏有单,何必忙到日西偏。”

小两口儿一唱一和,谁也没把老人的嘱咐放在心上。

转眼又是一年,八亩田地变成了荒草坡。家里的柴米油盐,一天少一天。一青一黄,地里颗粒没收,家里吃喝将尽。小两口儿只得躲在屋里忍饥挨饿。

天气越来越冷。这一天腊月初八,大雪封门,北风“呼呼”地刮。小两口冻得直筛糠。肚里没食,身上衣单,眼看没有活路了。这时,小两口儿才想起了老人的话,可是已经晚了。

忽然,他们瞧见粮仓地缝儿里还有一小捧米,角落里有几棵干菜和一点麦糠。两口子乐坏了,这可是宝贝呀!就点上灶火放到锅里去煮,煮了一锅杂七杂八的粥。

小两口儿端了一碗杂七杂八的粥,刚吃几口,一阵大风刮来,房子被刮倒了。等邻居们赶来扒开一看,小两口儿已经死了。

从这以后,每年到了腊八这天,人们就做这样的粥,让孩子们吃,边吃边讲“瞌睡虫”的故事,要让孩子们记得勤劳节约。于是父传子,子传孙,一代接一代,人们就叫它“腊八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