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超,字孟起。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是东汉名将、伏波将军马援之后。建安十九年(214),他归附蜀汉刘备,同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齐名,系刘备麾下五位著名大将之一,后人称为“五虎上将”。
一、识破曹操计,抗命屯三辅
汉桓帝时,马超之祖父马平为天水郡兰干县尉,后失官留居陇西,娶羌族女子为妻,生马腾。汉灵帝末年,马超之父马腾与金城的边章、韩遂等人共谋起事于西凉,“杀刺史郡守以叛,众十万余,天下**”(《三国志·武帝纪》)。初平三年(192),马腾、韩遂率兵到长安。朝廷任韩遂为镇西将军,遣还金城;任马腾为征西将军,遣驻屯郿县(今陕西眉县)。这期间,马腾和韩遂结为异姓兄弟。结拜初期,马腾和韩遂关系亲密,但不久即反目为仇,“转以部曲相侵,更为仇敌。腾攻遂,遂走,合众还攻腾,杀腾妻子,连兵不解”(《三国志·马超传》裴注《典略》)。
此时,曹操的势力已经逐渐壮大,曹操意欲夺取天下,而西凉诸侯与其貌合神离,因而他一直对西凉虎视眈眈。其时,与曹操并起的另一支地主武装力量—— 袁绍集团势力更强大,故曹操须先集中力量对付袁绍,以定中原。因此,他对西凉马腾和韩遂等采取了先抚后伐的战略。他派司隶校尉钟繇驻守关中,“持节督关中诸军”(《三国志·钟繇传》),调解马腾与韩遂之间的矛盾;并调马腾驻槐里(今陕西兴平),升为前将军,封为槐里侯,以“北备胡寇,东备白骑,待士进贤,矜救民命”(本传裴注《典略》)。然后,对马腾的力量加以利用。在用兵西凉之前,破袁绍之后,曹操以张既劝说马腾,令马腾遣其子马超跟随钟繇出战。马超随钟繇打败了勾结匈奴、作乱于平阳的袁绍残余势力高干、郭援。马超“为飞矢所中,乃以囊囊其足而战,破斩援首”(同上),杀了郭援。在这次战争中,马超英勇绝伦,显示了非凡的才能。
曹操此举,可谓一箭双雕,既剪除了异己,又笼络了马腾,解除了西凉之忧,从而加强他对西凉的控制。
建安五年(200),曹操在官渡击败袁绍,之后又通过对其他豪强势力的不断征讨,进一步巩固了他的势力。建安十三年(208),曹操任丞相后,积极筹措南征,但对于关中和西凉的割据势力终不放心,对马腾父子尤为戒备。他思虑再三,决定让马超赴京任职,作为人质,以掣肘马腾。但曹操妙计为马超识破,他怒不从命。曹操继而又让马腾入朝,“征为卫尉,腾自见年老,遂入宿卫”。不仅如此,曹操还将马腾家眷全部迁入曹操集团统治的军事政治中心—— 冀州邺城,从而将马腾置于牢固的控制之下。而对于不就曹命的马超,曹操只得拜其为偏将军,统领马腾之部,屯驻西凉。
二、被逼反西凉,兵败投张鲁
建安十六年(211),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已形成。曹操控制了中原,西凉马超不除,终是他的一大后患,然而用兵关中,又师出无名,因为马超以及韩遂等关中各部,在名义上是受曹操统辖的。为了达到出兵关中的目的,曹操用激将法命钟繇讨伐汉中张鲁,暗中却命大将夏侯渊出兵河东,与钟繇会师关中。曹操的行动激怒了马超。“是时,关中诸将疑繇自袭,马超遂与韩遂、杨秋、李堪、成宜等叛”(《三国志·武帝纪》),这就是历史上的马超反西凉。马超等人谋反,曹操讨伐他们就有了借口。
马超反叛后,屯兵潼关。曹操慑于马超的勇猛和多谋,不敢与之硬战,命令部下:“关西兵精悍,坚壁勿与战。”(《三国志·武帝纪》)同年七月,曹操暗中派遣徐晃、朱灵从蒲阪津(今山西永济)夜渡黄河,立营河西,以截断马超的退路,但马超对此早有预防,他提出对曹“宜于渭北拒之,不过二十日,河东谷尽,彼必走矣”(本传裴注《略典》)。然而,马超的这一良策,为韩遂所阻,未能实施。后来曹操得知马超之策后,曾惊呼:“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本传裴注《山阳公载记》)在徐晃、朱灵暗渡黄河的同时,曹操也亲自从潼关北渡渭水,马超在岸上追曹操舟楫,纵骑以箭追射,矢如雨下,曹操几乎命丧于箭镞之下。曹操渡过渭河后,“连车树栅”“循河为甬道而南”,坚壁不战,使善习长矛的西凉兵“不得以刺”。马超求战不得,割地不成,军心遂渐骄而涣散。最后,曹操使用“离间计”,挑起马超与韩遂互相猜疑,使关中诸将力量大大削弱,曹操乘机击败了马超。马腾及其宗族二百余人后来也遭曹操“所诛略尽”。
马超战败后,退还陇上。曹操也因北方有事,引军东还。西凉冀城(今甘肃甘谷)杨阜素知马超骁勇,曾对曹操说:“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西州畏之,若大军还,不严为之备,陇上诸郡非国家之有也。”(《三国志·杨阜传》)曹操兵退之后不久,建安十七年(212)初,马超果然率领西凉各路武装攻打陇上郡县,“陇上郡县皆应之”。建安十七年八月,马超占据冀城,并“自称征西将军,领并州牧,督凉州军事”。同年九月,杨阜同姜叙、梁宽、赵衢等合谋以图马超。“阜、叙起于卤城,超出攻之,不能下,宽、衢闭冀城门,超不得入。进退狼狈”,马超见大势已去,不得已去汉中投奔张鲁。
三、入川取成都,辅助汉中王
马超投奔张鲁后,“鲁不足与计事,内怀于邑”,他甚不得志。刘备素来好贤,得知马超的处境后,即派李恢去汉中交好马超。
这期间,刘备已兵分两路,进军益州,直取刘璋的大营成都。马超与曹操有灭族之仇,欲报不能,欲罢不忍,而又不能再称雄西凉,此时他寄人篱下,其情其景,可悲可叹。因此,一经李恢联络,便毅然向刘备“密书请降”,率兵直抵成都。刘备闻知,欣喜万分,曰:“我得益州矣。”(本传裴注《典略》)马超兵到,成都守军惊恐万分,不到十天,刘璋便向刘备投降了。时值建安十九年(214)。
刘备因得骁勇绝伦的马超,甚喜,兵定益州后,拜马超为平西将军。远镇荆州的关羽,因马超原非故人,现在一下做了平西将军,心中非常不悦。他便写信给诸葛亮,问马超的才能可以和谁相匹敌。诸葛亮深知关羽历来为人骄傲自大,不肯服人,便回信说:“马超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三国志·关羽传》)关羽看信后大喜,认为自己受到诸葛亮之推崇,颇为得意,并且将这封信拿给左右宾客们看。其实,诸葛亮在信中对马超做出高度评价,说他文武兼备,把他比之于西汉勇将黥布和彭越以及当代猛将张飞。
马超归顺刘备后,对蜀汉政权忠心耿耿,是“忠亮死节之臣”。当时,益州有一位豪强大族名叫彭羕。刘备初定益州时,为了争取益州士人,把他从布衣提升为治中从事。“羕起徒步,一朝处州人之上,形色嚣然,自矜得滋甚。”(《三国志·彭羕传》)诸葛亮看见他狂妄自大,一副小人得志的模样,就对刘备说:“羕心大志广,难可保安。”刘备听后,通过观察,渐渐对他疏远,然后,贬其官,外放他为江阳太守。彭羕得知后,心中怨恨,便跑到马超那里,咒骂刘备“老革荒悖”,并且煽动马超武装反叛。马超“闻羕言,大惊,默然不答”(《三国志·彭羕传》)。马超告发了彭羕,诸葛亮立即果断地下令将他逮捕处死。马超以其忠心获得了刘备和诸葛亮的信任。
建安二十二年(217),刘备亲率大军北进汉中,遣威震西凉的马超与张飞、吴兰等率兵入武都、屯下辨(今甘肃成县),牵制曹军,配合主力部队进攻汉中。第二年春,曹操命曹洪进兵下辨,一举击灭吴兰,马超、张飞退走汉中。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遣老将黄忠“杀夏侯渊,据汉中”(《三国志·黄权传》),刘备“逐于沔阳设坛场”而自立为“汉中王”。刘备称汉中王后,任马超为左将军。(胡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