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大家张大可讲史记套装(套装3册)

吕蒙 从草根到国士的翻身之路

字体:16+-

吕蒙,是三国时期一位以自学成才、文武兼备著称于世的吴国名将。他少年从军,本粗野无文;后勤学不懈,学问开益,智谋冠于三军。他善于运用心理战术击败对手,在激烈的竞争中创造出不少“用兵善诈”“出奇制胜”的生动战例,对东吴的创立和开拓,建有殊勋,特别是他所主持的智取荆州、擒获蜀汉虎将关羽之役,使吴汉之间的疆域得到均衡和稳定,终于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

一、自学成才

吕蒙字子明,汝南郡富陂县(今安徽阜南)人,他出身贫贱,幼年丧父,又逢战乱,在家乡孤苦无依,无以为生,十多岁时,随同母亲到江南投靠姐夫邓当。邓当在孙策部下任军职,经常要奉命出征。吕蒙自动悄悄跟上出征队伍学习作战。姐夫禁他不得,告知其母。母亲怪他小小年纪作战危险,严厉斥责。吕蒙回答说:“出身贫穷卑微,要想成家立业,总得作一番奋斗。”于是,十五六岁的吕蒙就从军了。

初时,吕蒙学习行军打仗,偏重胆略,唯以勇武自励,好凶猛斗杀,未免粗野。有一次,有个军吏欺他年少,讥刺他说:“你这毛孩子,上战场能干点什么,还不是白白往虎口里去送死!”吕蒙听了一时愤激,当即拔刀杀死了这军吏。事后躲避不得,只好通过校尉袁雄自首。孙策却十分赏识吕蒙的胆略,免了他的罪,留他在自己身边。这是吕蒙增长见识的好机会。他认识到浮躁冲动、轻率妄杀的缺点,并且从孙策的指挥艺术中得到启迪。邓当病逝,吕蒙受命继邓当为别部司马。

孙策死后,孙权继孙策为吴侯,整顿军队,每见将领年轻稚弱、军队装备粗劣的,就予以合并。当时,吕蒙才二十二岁,苦于军费拮据,装备不齐,为了免遭淘汰,及时向人赊账,装备一新。到了校阅那天,孙权见吕蒙所练军队军容严整,操练精熟,十分满意,不但不予裁并,还给他增添了兵员,让他从征。孙权为报杀父之仇,向黄祖开战。黄祖令都督陈就率水军对阵。吕蒙为了打击对方的士气,带领一队精兵直奔陈就的“都督”大旗,亲自带头杀死陈就,使敌军军心动摇。这时吕蒙高高地举起陈就的首级,向友邻部队大声呼唤。于是各路奋进,击溃敌方主力,俘获黄祖。孙权评价这次战役吕蒙居首功,把他从都尉提升为中郎将。

孙权在与吕蒙接触中,发现他有才干而无文化,深感可惜。告诫他,勇而寡谋,野而少文,不能成大将。要他经常读书,首先要读好《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即《史记》《汉书》《东观汉纪》。吕蒙感到为难,说:“军务繁忙,哪有时间顾得上读书?”孙权向他指出:学习与平时的军务同样重要,学好了可以更好地带兵打仗。还谈了自己日理万机,百忙中挤时间读书的体会。吕蒙领悟以后,开始用心读书,努力弥补从小不学无文的缺陷。他勤学不倦,日有进益,积年累月,所浏览的史传之多,连年老博学的读书人也很少胜过他,他读书注重实际,讲求心得,进步甚快。大将鲁肃早年就认识吕蒙,后再交接时,发现吕蒙已前后判若两人,非常钦佩地称赞他说:我原以为您只有武略,如今才知道您学识英博,不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了。后来,孙权也对吕蒙刮目相看,认为他“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已不亚于周瑜了。

二、巧挫曹军

人们都知道三国时期最著名的一次战役—— 赤壁之战—— 是周瑜指挥的,而往往忽视吕蒙在这次战役中的重要贡献。陈寿在《三国志》中做了客观的记载说:“吕蒙又与周瑜、程普等,西破曹公于乌林,围曹仁于南郡。”乌林就在江南赤壁山遥相对应的江北岸边,是赤壁之战曹操驻兵之地。南郡是荆州重镇江陵城,赤壁战后为周瑜所得。这里指明了吕蒙在赤壁之战与争南郡之战中协助周瑜,共同成就大功。

在东吴与曹魏对攻的多次战斗中,吕蒙曾一再设谋划策,挫败曹军。南郡夷陵之役,曹军围攻甘宁,甘宁危急求救。周瑜苦于兵力不足,集诸将商议,诸将都反对分兵援救,而甘宁部危在旦夕,势将影响全局。经吕蒙妥为谋划,先集中全力击断其一指,伏兵险道,袭杀曹兵,顺势渡江立屯,逼走曹仁,抚定夷陵、南郡。吕蒙因这次战功从中郎将升为偏将军。

庐江之役,曹军朱光屯田固守,又以张辽精兵为后援,咄咄逼人。东吴军本拟“作土山,添攻具,长围久困,稳扎稳打”。吕蒙力排众议,指出“作土山”费时日,长围久困,贻误战机,有腹背受敌之虞。他针对敌方弱点,提出速战速决方案,推荐甘宁为前锋,自率精兵四面并进,拂晓前后攻破北城。张辽援兵赶来,已晚到一步,只好退去。

濡须之役,吕蒙事先劝孙权利用地形夹水立坞。诸将以此引为笑话,议论道:“上岸击敌,洗足入船,何必筑坞,费工示弱。”吕蒙却预见东吴水军登陆,与曹军骑兵作战,是很难保证百战百胜的。倘有意外,敌骑兵步兵紧追不舍,那时要退兵上船,也不容易了。为此他坚持筑坞,进可以攻,退可以守。后来,孙权为张辽所袭,曹操又亲统大军出濡须进迫,吴军处境危急。所幸吕蒙在水边险要处立有坞寨,掩护撤退。吕蒙在坞上预置强弩万张,见曹军汹涌而来,梆子一响,万矢齐发,曹军前锋立脚不住,纷纷溃散,蒙军乘势出击,击退曹操大军。

这些战斗的实践,证明吕蒙平时熟习兵书史籍,用于实际,取得成效。他屡次建功立业,之所以超于诸将,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他“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具有远见卓识。曹军大将曹仁、张辽、朱光、谢奇等一个一个被吕蒙击败,连善于用兵的曹操本人也两次受挫,绝不是偶然的。

三、妙诈郝普

孙、刘联兵击退曹操以后。孙权把从曹操手中夺来的荆州暂时借给刘备立足。后刘备西取益州,留关羽镇守荆州,雄踞一方,威胁到东吴的发展。于是,孙、刘之间开始了角逐荆湘地区的长期斗争。

孙权命吕蒙攻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吕蒙利用政治攻势降服了长沙、桂阳。但零陵太守郝普坚守待援,拒不投降。这时刘备发兵来救,已到公安,关羽也统兵南下来争夺三郡。孙权闻讯,急命吕蒙立即放弃对零陵的进攻,火速回兵援助鲁肃,以迎接即将爆发的与刘备、关羽的厮杀。

吕蒙不赞同孙权的策略,又不能违抗孙权的命令,他盘算如何利用北撤前的片刻时光做出创举,迅速降服零陵守军。原来吕蒙南进途中得知流寓在衡山附近的邓玄之与郝普有深交,把他顺路接至军中,待以礼遇,而对他封锁消息。吕蒙在接到孙权命令后,不动声色,在邓玄之面前虚张声势,并且派他连夜进城做说客。邓玄之果然对郝普情真意切地陈以利害,告知此城孤立无援,迟早必破,届时玉石俱焚,连累老母,于事无补,言及此声泪俱下。谈话时邓玄之不知不觉传进了许多假信息:刘备正被夏侯渊围困在汉中,关羽受阻于南郡,均无力南顾;而东吴方面孙权亲统大军源源不断地向零陵开来……郝普听了,感到待援无望,孤城难守,不如早降。翌晨,郝普轻骑简从出城议降,吕蒙早已在城门附近暗伏四将,各率勇士百人,乘机突入。就这样,不费一箭,不伤一卒,只一顿饭的工夫,竟顺利地解除守军的武装,领有零陵郡。

吕蒙一面传令启程北归,一面接见郝普,执着郝普的手并肩下船。笑谈片刻,吕蒙出示孙权手谕,郝普才获悉刘备援兵已到公安,关羽亦抵益阳会师,零陵不久即可得救,而且孙权已下令退兵,自知中了吕蒙之计,惭愧得无地自容。吕蒙拊掌大笑,抚慰一番,催军前进。

孙权见吕蒙及时赶到,又听说三郡尽得,喜出望外。而刘备、关羽因三郡尽失,进退失据,陷入被动,只好请盟。东吴赖吕蒙谋略,以优势地位与刘备谈判,满足了划湘水为界的要求,并且避免了一场恶战。

四、智取荆州

湘水划界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荆州的争端。东吴对荆州志在必得,因它关系到吴国的安危和稳定。但荆州的战略位置,引起各方争逐,兵连祸结,前后近三十年。早在公元191年,孙权之父因争夺荆州被刘表黄祖部射死,孙权之兄孙策几番争夺竟也未能如愿,把未竟事业留给孙权;孙权赖吕蒙杀死黄祖报了父仇,正筹划西进,而荆州已为曹操捷足先登;赤壁之战,迫使曹操北撤,荆州却为刘备实际控制,后由关羽盘踞,虎视眈眈,威胁着扬州上游。关羽威势日盛、兵强马壮的现实,使东吴将帅们不敢与之抗争。鲁肃主持东吴军务时,多次用外交途径交涉荆州疆土,毫无结果,东吴君臣为此怪怨鲁肃,鲁肃也无能为力。只有吕蒙接替鲁肃后,敢于“图取关羽”。

吕蒙深知关羽勇武骄矜,不易力敌,可以智擒,因骄者自视过高,必有疏漏,纵其骄气,自可擒制。计议既定,便有意与关羽加倍结好,不断遣使聘问,礼仪隆盛,书礼谦卑,麻痹关羽,使其丧失警惕,放心北伐。

当然,关羽并不是简单的人物。他在讨伐樊城时,在后方的公安、南郡留有一定数量的兵力,沿江设有哨所,自以为一旦有警,便可随时调动兵力应付事变。他是有两手准备的。

吕蒙探知关羽留有足够兵力防备着自己,急切尚难攻取,就采取进一步的方法,假装病重,以“治病”为名,请求给假,从前沿的陆口返回建业。他与孙权暗中通气,孙权让年轻小将陆逊代理吕蒙的职务,批准吕蒙带着本部兵回都城疗养。他们故意把往返公文不封口,公开传递。消息很快传到关羽那里。原来关羽提防着东吴,派出间谍打听东吴动静,探知大将吕蒙病倒,小将陆逊代理军务,指挥力量和兵力均已削弱,大为放心。正当襄、樊战事紧急之际,便抽调后方预备兵力增补北线。

关羽在樊城战役中“水淹七军”,大获胜利,尽俘曹军大将于禁以下数万之众。他们加紧向后方索取粮食准备继续向北推进。在一片庆功声中,将骄兵惰,后方更加疏忽大意了。

吕蒙见时机成熟,一面让陆逊出面向关羽称贺,刻意逢迎,吹捧关羽“巍巍功勋,足以长世”,助长他的骄傲大意;一面挑选精兵藏于大型商船中,摇船的士兵全都打扮成商人模样,日夜兼行,直往荆州地区进发。关羽所设置江边烽火台上守军望见下游驶来商船靠岸,便加以盘问。吴人回答:“我等都是客商,因江中阻风,到此一避。”拿些财物送给守台军士,军士也就不多追究,任其停泊江边。夜间精兵齐出,将哨所守军全部缚倒,无一漏网。后续部队陆续赶到,一夜之间,尽占沿江交通要道,长驱大进,径取荆州,完全无人知觉。到达荆州城下,利用所俘官兵赚开城门,吕蒙率军突进,袭了荆州。

吕蒙传出命令:“如有妄杀一人,妄取民间一物,定按军法处理。”吕蒙有乡亲在军中任职,取民家一箬笠蔽雨,依法处斩。于是,军纪肃然,毫无骚扰。荆州守将傅士仁、糜芳等皆率部投降,所属公安等各县均归附,吕蒙让原任官吏,悉依旧职,只管安心工作。吴军驻守城寨,巡逻街道,维护治安,保护府库与跟随关羽一起出征者的家属,人心遂定。

吕蒙深知民心、军心的向背,为决定胜负的关键。为此特别注意犒军安民,对将士之家按月发给粮米,有患病者遗医治疗,缺衣缺物的给予供应,将士之家感其恩惠,消除敌意,释除疑虑。甚至感到吕蒙比关羽对待军民还好。

不久,关羽得知荆州被吕蒙占去,派人来探问情由。吕蒙厚待来使并陪同访问关羽手下将士之家。家属一概称颂吕蒙恩德,都告诉使者家门无恙,衣食不缺。有附家书,有传口信。这些信息带回关羽军中,无疑成了强大的宣传攻势、政治攻势。

这时,关羽前后受敌。眼看家属、府库、粮草、军械及一切军需物资,尽落入吕蒙掌握之中,心慌意乱。军心瓦解,将士纷纷抛弃关羽,各自逃回荆州,使不久前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一时陷于孤立。关羽父子被迫走上穷途末路,结果被吴军伏兵手到擒来。至此,荆州正式纳入吴国版图。

五、国士之量

占据荆州,是东吴孙氏三代梦寐以求的大功业,关系到三国的大局。鼎足之势虽在赤壁之战后已见端倪,但三分并未成立。因刘备立足荆州时,处在吴、魏双重压力下,很难立国,必须另图基业。刘备入蜀后,荆州孤悬于纷争的旋涡中,蜀汉事实上不易保有这块战略要地;而东吴必须争得荆州作为屏障,才能使江汉荆湘联成一气,立国江东。所以公元219年,吕蒙取荆州,使吴汉间从此疆域稳定,两国地理均势成立,才真正开始了三国分立时期(魏于220年称帝,蜀于221年称帝,吴于222年称吴王)。这就不难看出吕蒙智取荆州之役的重要性了。但吕蒙对此并不居功。孙权为此赏给他钱一亿、黄金五百斤,吕蒙固辞,孙权不允退还,吕蒙仍在临死前全数封存,遗嘱管理府库人员在他“命绝之日上还”。

他在攻取荆州时确实有病,是带病作战的。战争刚告一段落,吕蒙就病倒了。由于他的存在关系到东吴的命运,吴国君臣对他像家人有病一样关切。孙权把吕蒙置内殿,派人小心治护,募境内有能治愈吕蒙疾病的赐千金,每日隔着壁缝关切地观察着他的病情,见他稍能下食则喜,病势加重则忧,甚至夜不能寐,为之瘦损。大臣将吏也都十分关切,闻吕蒙病稍痊而贺,闻加重而愁虑不安。及至噩耗传出,军民咸感哀痛,足见他平时为人深得人心。

吕蒙处世的风范,表现于严于律己,好学不倦,宽宏待人,诚恳敦笃,居安思危,眼界开阔。成当等同僚病卒,遗下子弟幼小,吕蒙辅助他们成长,爱护无微不至;蔡遗曾揭发吕蒙部属短处,吕蒙不计私怨,推荐蔡遗升迁;甘宁粗暴好斗,吕蒙宽容为怀,用其所长;袭肃来降,孙权拟将袭肃军并入吕蒙麾下,吕蒙以大义为重,请求保留袭肃军的编制;吕蒙有三子,直到临死不为子孙谋取福利,遗嘱把大量金宝上缴国库,身后丧事力求简约。这些朴素的行事,在那个时代里表现出很高的精神境界。史学家陈寿为吕蒙立传,评论他“有国士之量”,可谓“恰如其分”。(邹身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