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盖是三国时期东吴的著名将领。他自跟随孙坚起事,历经三世,纵横东南,战功卓著。黄盖一生为东吴政权的巩固做出重大贡献,特别是在决定“三分天下”的赤壁之战中,立下不朽的功劳。
一、江东宿将,效命三世
黄盖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永州零陵区)人。年幼时父母双亡,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饱尝了人间苦难。尽管生活艰辛,但他常常利用打柴的休息时间,勤于学问,而特别好论兵事。
黄盖最早曾以孝廉被举荐,做过郡吏。孙坚起兵时,即随孙坚“南破山贼,北走董卓”,被授予别部司马之职。汉献帝初平二年(191),孙坚被黄祖的士兵用暗箭射死,黄盖继续跟随其子孙策和孙权,转战南北,驰骋疆场。
黄盖追随孙坚、孙策、孙权打天下,是江东创业的宿将之一,效命三世,献出了他的一生。他长期为地方长吏,历任九县,为巩固江东政权,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当时,江东一带居住着大量的山越人,这是一个人数众多的少数民族,大部分是秦和西汉时期的闽越、南越人的后裔。他们分别散处在今江苏南部及浙江、安徽、福建、江西等地山区,以宗族形式组织在一起,好武习战。他们承受着孙吴政权的沉重负担,加之曹操派奸细煽动,山越经常发动暴动。他们凭借深山幽谷的险阻地势,攻击城邑,杀虏长吏,给孙吴的统治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当时,江东一些县城被山越人进攻、扰乱,孙权就派智勇双全的黄盖去镇守。黄盖每到一处,绝不轻率行事,总是根据具体情势,策划谋略,以致所到之处,皆能平定扰乱。因而,派他前去镇守过的九个县,都相继出现安定的局面。
二、克己奉公,执法不阿
石城(今安徽马鞍山)在当时是一个很难治理的地方,那里的长吏恣意违法行事。黄盖去后,立即委派两个官吏,让他们分别掌管下面各官署。一天,他对二人说:“从前这个地方的县令品行不正,以致出现不稳定,到处是叛贼,军队时常有战事。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委派你们二人来管治各官署,你们千万要认真约束好下属,带头奉公守法,如有错误须及时纠正。你们所布置的事情,办事人应积极办理。假如发现其中有欺诈行为,我将不用鞭杖来处理问题。你们只管各自竭尽全力,努力工作,做出表率。”开始,大家都惧怕他的威严,日夜勤勤恳恳,尽忠尽职。时间一长,大家就不以为然了。两个官吏发现黄盖从不查看公文,渐渐忘记了他的教诲。黄盖也察觉他们办事马虎,并有不轨行为。果然,黄盖不久就听到了许多关于两个官吏违法的事件。他非常气愤。一日,他请来许多下属官吏,赐予他们酒食,并就那些传闻查问那两人。开始,两人还极力辩解,待到黄盖举出许多事例时,他们理屈词穷,才慌忙叩头认错,表示悔改。这时,黄盖不慌不忙地对他们说:“以前,我告诫过你们,我不会用鞭杖来惩罚你们,这并不是句空话。”说完,立即令人将两人斩首。事后,石城县沸腾了,大家纷纷议论此事,对黄盖执法严明、干练果断十分敬佩。不久,黄盖先后被任命为春谷(今安徽芜湖西南)、寻阳(今湖北黄梅)县令。后又转丹阳(郡治今江苏南京)都尉。在那里,他也采取一系列措施,抑制豪强扶持弱民,使丹阳出现了新的局面。
黄盖为人正直,秉公办事,他的军队纪律严明,令行禁止。他处理很多事情,都能够顾及民众的利益,这就感动了山越人,使他们愿意率部族归降。他们心悦诚服地归顺东吴,这对东吴政权的巩固起了很大作用。
三、善于养众,得效死命
据《三国志》记载:“盖姿貌严毅”“善于养众”。黄盖不但严于责己,执法严明,而且对于士兵十分关心爱护。作为一个长期带兵打仗的将领,这一点尤其难能可贵。在当时你争我夺、战争频繁的混乱局面下,士兵常常有倒戈投敌的可能。而黄盖的部队上阵,士兵们总是争先恐后,勇敢冲锋,拼死作战。
汉献帝建安四年(199),黄盖作为武锋中郎将,随孙策进讨黄祖于沙羡县(今湖北武汉)。不料,武陵郡(今湖南常德)发生叛乱,叛军攻占城邑,情况十分危急。孙策就派黄盖为太守,去平定叛乱。当时,武陵郡城中仅有兵卒五百,敌我力量悬殊。黄盖对此情况进行仔细的分析,他知道硬拼决然不行,须用妙计智取。由于黄盖与士兵同甘共苦,得效死命,兵虽少而精,上下一体,为施行奇策妙计奠定了基础。于是,他令人将城门敞开,让寇贼**。当他们半数人马入城后,五百伏兵猛然出击,城中顿时杀声震天。叛军在惊慌失措中,阵脚大乱,霎时间,贼兵人头纷纷落地,剩下部众均投降了黄盖。事后,黄盖只斩了头领,将随从全部释放,叛军士兵感激涕零。由此可见,黄盖对敌军不是单纯靠武力镇压,而是以德服人。几个月后,叛乱基本平定。在黄盖的影响下,僻静深远的巴、醴、由、诞的少数民族首领,也开始改变自己的习俗,以礼拜见黄盖。从此武陵边境平安无事。之后,孙吴又派黄盖去平定长沙益阳(今湖南益阳)的叛乱,加封为偏将军。黄盖在武陵太守的职任上直到病故,默默地为东吴献出一生。
四、施苦肉计,诈赚曹兵
黄盖不仅治军有方,而且在战争中深谋远虑,表现出非凡的才能。他的这一品质和才能,在赤壁之战中建立了特殊的功勋。
赤壁之战,周瑜统帅的孙刘联军,只有三万多人,而敌方曹军有二十多万,众寡悬殊。周瑜愁眉不展,不知用何方略才好破敌。黄盖见曹军不习水战,把船舰用铁链首尾相接,连在一起,便心生一计。他把火烧曹军的计谋献给了周瑜。周瑜十分高兴,立即采纳。黄盖又自告奋勇来担当火攻的先锋。他取来十艘大型战舰,装满干柴,上面浇上油,周围用幕帐围起来,并且在舰上插着旗帜。又预备了十只轻便快艇,各系在大舰后面。战斗打响之际,黄盖率领所有舰队一齐驶向曹营,他身先士卒,站在最前面的战舰上指挥。
在此之前,他还与周瑜密谋,用苦肉计诈降曹操。他写好降书,派人送至曹操处,书中写道:自己虽“受孙氏厚恩”“然顾天下事有大势”“众寡不敌海内所共见也”“今日归命,是其实计”,并表示在交锋之时“当因事变化,效命在近”,以此博得曹操信任。
曹操看到黄盖战舰,以为是黄盖来降,说道:“盖若信实,当授爵赏,超于前后也。”他手下的士兵也毫无防备之心。不一会儿,当舰队快接近曹营水寨时,突然,黄盖一声号令,十艘战舰同时放火。此时,江风猛起,风助火势,火趁风威,曹舰很快全部着火。江面烟火弥漫,火势一直蔓延到岸上的曹营,曹军人马溺死、烧死的不计其数。黄盖在恶战中被暗箭射中,堕入水里,后被士兵救起。
战后,孙权为了嘉奖黄盖,特将他战前训练水军的湖泊命名为黄盖湖,并且把周围一带地方封赐给他。他死后,赐予他儿子黄柄“关内侯”的爵位。(夏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