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世师表孙家鼐

#二

字体:16+-

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崛起,使许多中下层官员茅塞顿开,向皇帝上书吁请“变法”成为一种时尚。当“变法”成为朝臣邀宠晋级的敲门砖的时候,“聪明人”谁还愿意再坐冷板凳?而且,吁请变法的“点子”越刁专越惊世骇俗,越能争到“头彩”,敲开皇宫大门的机会也就越有可能。于是,他们挖空心思地琢磨“变法”方案,以期早日得到皇上的赏识。这与“木子美”等美女作家的“作秀”吸引眼球之法,大有异曲同工之妙。

七月初五(8月21日),王照经过多日的思考,终于完成了一份标新立异的奏折。他建议“皇上奉皇太后圣驾巡幸中外”,也就是到世界各国去访问、考察,开开眼界。这个建议,在今天看来不过是个“小儿科”,但在当年,却是前无古人的大胆设想。因为,中国历来自认为是天朝上国,只有蛮荒小国的君主来此朝拜、进贡,那有皇上去各国“取经”的道理?而且,请皇上、皇太后出访外国,不但有背大清祖制,无例可循,在礼仪、交通、保卫等技术上也难从操作。李鸿章出使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时,就遇刺受伤,拣了一条老命;明治二十四年五月(1891年6月),俄国皇太子访问日本时,竟被执勤警察津田三藏拔刀砍伤。皇上、皇太后出访的第一站就应该是日本,在这种情况下,谁能保证皇上、太后的绝对安全?

王照只是个六品官,无权直接上奏,就请其顶头上司礼部堂官代奏。可是,礼部六堂官都予以拒绝。王照是个“一根筋”,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他找到礼部尚书怀布塔、徐应骙,“咆哮公堂,籍端挟制”,并声称,如再不帮助代递,就到都察院告状。七月十六日(9月1日),怀布塔、徐应骙勉强同意代递,并附上一折,将王照的所作所为报告皇上。没想到,却是画蛇添足,光绪皇帝龙颜大怒,对怀布塔、徐应骙“阻隔”言路大为光火:“怀布塔等均交部议处。此后各衙门司员等条陈事件呈请堂官代递,即由各堂官将原封呈进,毋庸拆看。”并要吏部拿出处理意见。

七月十九日(9月4日),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孙家鼐等奏称:怀布塔、徐应骙等“均照事应奏而不奏者私罪降三级调用例,议以降三级调用。”光绪皇帝却把此事作为树立权威、畅通言路的“突破口”,在《奏折》上硃批道:“吏部奏,遵议礼部尚书怀塔布等处分一折,朕近来屡次降旨,戒谕群臣,令其破除积习,共矢公忠,併以部院司员及士民,有上书言事者,均不得稍有阻格,原期明目达聪,不妨刍荛兼采,併借此可觇中国人之才识。各部院大臣,均宜共体朕心,遵照办理,乃不料礼部尚书怀塔布等,竟敢首先抗违,借口于献可替否,将该部主事王照条陈,一再驳斥,经该主事面斥其显违谕旨,始不得已勉强代奏,似此故为抑格,岂以朕之谕旨为不足遵耶?若不予以严惩,无以儆戒将来。将礼部尚书怀塔布、许应骙及左右侍郎六人即行革职。至该主事王照,不畏强御,勇猛可嘉,著赏给三品顶戴,以四品京堂候补,用昭激劝。特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