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人脉的12条白金法则

用"投其所好"观察朋友

字体:16+-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不贪钱的人也许很多,但一无所好的人肯定不多。这个“好”,对己是优点,是个性,对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来说,则是攻破你防线的突破口,是你致命的弱点。因此,金钱敲不开的“铁门”,投其所好者往往能乘隙而入。举凡字画、古懂、锦衣、玉食、轿车、猎枪、渔具、美色……只要好其一种,一旦被人"投中”,就会情不自禁地改变初衷,干出原本不愿干的事。

近日读到这样一则故事:王羲之书艺盖世,多少人重金求书不得,可他有一雅好:对白鹅情有独钟。一道士便蓄意养了一群,王羲之一见,果然不舍,道士便乘机提出早已盘算好的交换条件:替他写一卷《黄庭经》,便可笼鹅而归,王羲之满口答应,此即有名的“书成换白鹅”。

集邮界也流传着这么一桩趣闻:某公想调到一个待遇高的单位,但该单位编制已满,拒绝接收。此公四下打听,非得一个起关键作用的人物点头才可,可此人却“滴水不进”。送酒,回答:不喝。送烟,答曰:已戒。送红包,更是毫不客气地被挡回。正在一筹莫展之时,忽闻该人酷爱集邮,赶紧送两枚“猴票”,果然顺利调入。

王羲之何等人也,那个"关键人物‘何等人也,而他们却最终都被别人的“投其所好”所“投中”,可见投其所好这一招在人际交往中是何等有效。

观察朋友的窍门很多,也不是人人能懂,但有一则“伊索寓言”里的故事却很值得参考。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个王子养了几只猴子,他训练它们跳舞,并给它们穿上华丽的衣服,戴上人脸的面具。当它们跳起舞来时,逼真精彩得像人在跳舞一样。有一天,王子让这些猴子跳舞,供朝臣们观赏,猴子的精彩演出获得满堂的掌声。可是其中有一位朝臣故意恶作剧,丢了一把坚果到舞台上去。这些猴子看见了坚果,纷纷揭掉面具,抢食坚果,结果一场精彩的猴舞就在朝臣的嘲笑中结束。

这一则寓言说明了猴子的本性并不因为学习舞蹈和戴上面具而改变,猴子就是猴子,看到坚果就原形毕露。

如果把人比成这故事中的猴子,人不是经常戴着假面具在人生的舞台上表演吗?因此小人戴上面具,会让你误以为是君子;恶人戴上面具,会让你误以为是大善人;好色之徒戴上面具,会让你误以为是柳下惠。这种事是令人防不胜防的。

我们为人处世,虽然要求不害人,但防人之心却不能没有,目此识破假面具的功夫也就不能不修炼一些了。赢在人脉的白金法则告诉你一个观察朋友的好方法,那就是——投其所好。

猴子不改其好吃坚果的本性,因此看到了坚果,就忘了它开在舞娱人。人的表现虽然不会像猴子那么直接,但不管他怎么伪装,碰到他心仪的东西,他总会无意识的显示他的真面目。因为,好色的人平时道貌岸然,但一看到漂亮的女性就会两眼色迷迷,言行失态;好赌的人平时循规蹈矩,但一上牌桌就废寝忘食,欲罢不能。不是他们不知道显露这种本性不好,而是一看到所好之事或所好之物就忍不住要掀掉假面具——就像那群猴子。

在实际运用上,你可以主动地“投其所好“,倒不是先了解其‘所好”再“投之",而是在刻意安排的情境中去了解其所好。譬如说,如果你想了解某个朋友的喜恶性,可主动安排,若某人真的有某方面的喜好,假面具至少要掀掉一半,甚至忘形到忘了他是谁,**裸地露出真面目。而你便可以从其表现来推断他其他方面的性格,作为与他来往的参考。有些商人就是用这种方法来掌握他的客户的。

如果你没有能力安排各种情境,那么也可以利用各种机会趁便观察其所好。这种观察比刻意安排的更为深刻有效,因为你观察的对象没有防备,真面目会显现得相当的彻底。

曾听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位面容娇美的女青年在马路上走时,突然发现后面有一个“摩登”男青年在其后紧追不舍,怎么办呢?她忽然有了主意。她回过头来对这个男青年说:“你为什么老跟着我?”“摩登”男青年说:“您太美了,真让人着迷,让我们交个朋友吧!”姑娘嫣然一笑,说:“谢谢您的夸奖,在我后面走的姑娘是我妹妹,她比我更美。”“真的吗?”“摩登”男青年非常高兴,马上回过头去,但却不见姑娘的身影。他知道上当了,又去追赶那位漂亮姑娘,质问她为什么骗人。这位女青年说:“不,是你骗了我,如果你真心爱我,那么为什么去追另一个女人,经不起考验,还想跟我交朋友,请你走开!"“摩登”男青年被说得面红耳赤,讪讪地溜走了。

这位女青年之所以能制服“摩登”男青年,就是顺着对方贪图美色的心理,“投其所好”,设计诱之。对方不知是计,却去追更美的姑娘,这就使其丑恶的嘴脸暴露无遗。

由此可知,用“投其所好”来看朋友虽然不一定能看出他是君子或小人,但却可以看出人品,而人品会影响他的行事、判断和价值观,甚至影响他为善或为恶的抉择。无论是交朋友,找合作伙伴或共事,这都是一项重要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