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人脉的12条白金法则

握手要"出手不凡"

字体:16+-

握手是大多数国家的人们在相互见面和离别时的重要礼节。与朋友相逢或相别而握手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一般在相互介绍和会面时握手。遇见朋友先打招呼,然后相互握手,寒暄致意。因为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见面礼、告别礼。但有时在一些特殊场合,如向人表示祝贺、感谢或慰问时;双方交谈中出现了令人满意的共点时;或双方原先的矛盾出现了某种良好的转机或彻底和解时,习惯也以握手为礼。

然而正确的握手是有所讲究的,因为它是人与人交际的一个部分。握手的力量、姿势与时间的长短,往往能够表达出不同的礼遇与态度,显露自己的个性,给人留下不同的印象。通过握手我们也可了解对方的个性,从而赢得交际的主动。美国著名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曾写道:手能拒人千里之外,也可充满阳光,让你感到很温暖。事实确实如此,握手是一种无声的肢体语言,是一种听不见的语言交流。

所以说,握手虽然是一种普通的礼节,但在人际交往中起到的作用非同小可,应得到相应的重视,不能因此而忽略了,更不容掉以轻心。

那么,正确的握手礼节是怎样的呢?

1.握手有方法

一般来说,当有人介绍你和朋友认识的时候,你应礼貌地主动伸出右手与对方相

握,表示欢迎或高兴认识之意。如果带着手套,应先行脱掉,再伸出手。

两手交握之际,必须注意用力适宜。太重了,像是仇人相见,会扭疼对方的手;太轻了,又显得过分自负,毫无诚意。正确而又让人觉得舒适的握手方式,应该是握得紧密有力、充满热情。如果伸出来的手无力地向下低垂,且握得宽松,不但失礼,也会叫人觉得你毫无诚意。

久别重逢或是友情较深的人相见时,总是两只手握得紧紧的,并且表情愉快,这样的握手方式充分表露了对朋友的真诚,也让人深深感受到相见的欢愉气息,令人兴奋。平常与人握手时,如能本着这种“诚意”,必能为你带来更多的朋友。

聪明的男士在与人握手之时,就能留给人良好而深刻的印象,出手的轻重、摇动的方式都有一定的分寸。此外,还要注意什么时候该伸出手来,什么时候不可以,也应了解与长者相见时握手之礼当如何运用。主人周旋在宾客中时该如何?当客人应邀赴宴时,需特别注意的礼节有哪些?男女之间的握手有什么忌讳?等等,这些都是必须随时注意的,此即所谓的"男女有别,主客不同",不能不弄清楚。

2.握手有顺序

在一般情况下,主人、长辈、上司、女士主动伸出手,客人、晚辈、下属、男士再相迎握手。

长辈与晚辈之间,长辈伸手后,晚辈才能伸手相握;上下级之间,上级伸手后,下级才能接握;主人与客人之间,主人宜主动伸手;男女之间,女方伸出手后,男方才能伸手相握;如果男性年长,是女性的父辈年龄,在一般的社交场合中仍以女性先伸手为主,除非男性已是祖辈年龄,或女性未成年在20岁以下,则男性的长者先伸手是适宜的。但无论什么人,如果他忽略了握手礼的的先后次序而已经伸出了手,对方都就应不迟疑地回握。

3.握手分男女,讲主客

如前所述,握手虽是一种很普通的社交礼节,却仍有它的规矩,搞错身份,或随意伸手与人相握,有时会得到相反的效果。

握手的礼节不但男女有别,就是主人与客人也是不同的。男士务必要分清楚自己在各种场合中的身份,然后才能恰如其分地“出手”。我们知道,在社交场合中,男性与女性所应注意的礼节有很多地方都不一样,握手也是如此。

男士与女士握手的时候,应轻轻地握,不可像和同性握手—样用力摇动,以免握痛女士们的纤纤玉手。如果女士没有与你握手的意思,则身为男士的你,只要欠身点

头,微笑致礼就够了,千万不要冒冒失失地强行握住她的手,这样轻则惹人生厌,重则可能惹出无谓的风波。有些女士,尤其是未婚女子,多半比较拘束,不习惯与男性握手,这时你要是先把手伸出去,会让对方十分为难。对于这些,身为男士的朋友不可不知,以免在大庭广众前出丑。

另外,主客握手的礼节也有差别。如果身为主人,或帮主人招待客人,必须先伸出手与客人相握,绝对不可以等客人先伸出手来,特别是在送客的时候,要与客人一一握手道别,并真诚感谢对方的光临之情。如果是客人,当主人伸出手来的时候,应立刻回握,切勿东张西望或犹豫不决。倘若告别的人很多,主人一时未能与你握手,那你就应等候片刻,千万不可不辞而别,或争先伸出手乱握一通,那是很不礼貌的,不仅会令主人感到不悦,也会让人觉得你举止失态,没有风度。

切记:在任何情况下拒绝对方主动要求握手的举动都是无礼的。当然手上拿着东西或有特别原因不便握手时可以谢绝,但必须及时向对方解释清楚并致歉。

由此可知,不起眼的握手细究起来确实还有不少门道,只有熟悉并运用这些知识,才能做到真正的“出手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