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表达出自己的意见。在表达自己的意见的时候,要选择一个好时机,这样别人才容易接受你的意见。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恰当表达,则能够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假如不择时机地提意见,结果可能会引起别人的反感。因此,任何话都要三思而后说,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提意见的。该说的话,也要注意时机。《触龙说赵太后》一文中,触龙就很会把握说话的时机,最终说服了太后。
赵太后刚刚执政,秦国就加紧攻赵。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说:“一定要把长安君作为人质,才派兵。”赵太后不肯答应,大臣们极力劝说,太后对左右的人说:“有哪个再来说要长安君为人质的,我就要把唾沫吐在他的脸上。”
左师触龙希望进见太后,太后气冲冲地等着他。触龙来到宫中,慢慢地小跑着到了太后跟前谢罪道:“我脚有毛病,不能快步地走。好久都没见您了,私下里我还自己原谅自己。我怕您玉体欠安,所以想来见见您。”太后道:“我靠车子才能行动。”触龙又问:“每日饮食该没减少吧?”太后道:“不过吃点稀饭罢了。”触龙说:“我近来很不想吃什么,勉强散散步,每天走三四里,稍稍增加了一些食欲,身体也舒畅了些。”太后说:“我做不到啊。”太后的怒色稍稍地消了些。
触龙又说:“老臣的贱子舒祺年岁最小,不成器得很,而我已经衰老了,心里很怜爱他,希望他能当一名卫士,来保卫王宫。我特冒死来向您禀告。”太后答道:“好吧。他多大了?”触龙道:“十五岁了。不过,虽然他还小,我却希望在我没死之前把他托付给您。”太后问道:“你们男人也爱小儿子吗?”触龙答道:“比女人还爱得很哩!”太后答道:“女人格外疼爱小儿子。”触龙说:“我私下认为您对燕后的爱怜超过了对长安君。”太后道:“您说错了,我对燕后的爱远远赶不上对长安君啊!”触龙言道:“父母疼爱自己的孩子,就必须为他考虑长远些。您把燕后嫁出去的时候,拉着她的脚跟,还为她哭泣,不让她走,想着她远嫁,您十分悲伤,那场景令人伤心。燕后走了,您不是不想念她。可是祭祀时为她祝福,说:‘千万别让她回来。’您这样做难道不是为她长远考虑,希望她有子孙能相继为燕王吗?”太后答道:“是这样。”
左师触龙又说:“从现在的赵王上推三代,直到赵氏从大夫封为国君为止,历代赵国国君的子孙受封为侯的人,他们的后嗣继承其封爵的,还有存在的吗?”太后答道:“没有。”触龙又问:“不只是赵国,其他诸侯国有这种情况吗?”太后道:“我还没听说过。”触龙说道:“他们当中祸患来得早的就会落到自己身上;祸患来得晚的就会累及子孙。难道国君的子孙一定都不好吗?他们地位尊贵,却无功于国;俸禄优厚,却毫无劳绩,而他们又持有许多珍宝。现在您使长安君地位尊贵,把肥沃的土地封给他,赐给他很多宝物,可是不趁现在使他有功于国,有朝一日您不在了,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立身呢?我觉得您为长安君考虑得太短浅了,所以认为您对他的爱不及对燕后啊!”太后答道:“行了,任凭您指派他吧。”于是为长安君准备了上百辆车子,到齐国做人质。齐国派兵救赵。
能在最适宜的时机,说出最适宜的话,这才是最会说话的人。否则,如果说话的时机把握得不好,那你说出的话再漂亮,也是没用的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