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顽强以平原郡为中心的河北东南部官民同叛军浴血奋战的时候,常山郡官民与平原郡的抗敌斗争遥相呼应,也与叛军进行了顽强的战斗。
常山郡位置非常重要(治今河北正定)是叛军南北咽喉之地,西南有土门(井陉口)之险,是河东通河北的军事要塞。时颜真卿任常山太守,他性情刚烈,处事果断,原任范阳户曹参军,经安禄山推荐始任营田判官、摄常山太守。
安禄山起兵南下到了槁城(今河北槁城),颜真卿一时无力抵抗,只好与长史袁履谦前去迎接,安禄山赐予他紫袍,赐袁履谦绯袍,并把他的一个儿子作为人质随军南下。
在返回常山的途中,颜真卿指着所赐章服对袁履谦说:“我与你为何穿此服?”袁履谦明白了他的意思,遂秘密准备起兵。颜真卿从此称病不治理郡事,暗中却与袁履谦、真定令贾深、内丘令张通幽谋划方案,又让其子颜泉明往返于各地联络,并与太原尹王承业取得了联系。
天宝十四年(755)十二月,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奉命率军东下,击败了进犯振武军(今内蒙托克托)的叛军大同军使高秀岩部,又乘胜东进,攻下静边军(今山西右玉)。
郭子仪命左兵马使李光弼、右兵马使高溶、左武锋使卜固怀恩等将击溃了前来进犯的大同兵马使薛忠义部,坑杀其骑兵七千余人。
接着,郭子仪派兵包围了云中(今山西大同),另派将领公孙琼岩率二千骑兵攻克军事要地马邑(今山西朔县东北),又打开了雁门东陉关(在今山西代县)。至此,解除了大同叛军对河东太原的军事威胁,为官军进兵河北扫清了道路。
颜真卿认为起兵时机成熟,既可开井陉口,迎接官军,又可牵制安禄山主力军西攻长安,遂决定起兵。这时安禄山派金吾将军高邈赴幽州征兵,尚未回来,颜真卿以安禄山之命召驻守土门的李钦凑及其将领来常山受犒赏。
十二月二十二日傍晚,当他们来到常山后,先用酒食妓乐盛情招待,乘他们喝得烂醉不省人事时,杀死了李钦凑,捆绑了其将领,并解散了守井陉的兵士。接着又设计于槁城捉住了从幽州征兵回来的高邈,于礼泉驿又生擒从东京来的何千年,并一同押送到常山。
胆小如鼠的何千年向颜真卿献计说:“常山郡士兵多是新招募的乌合之众,难以应战,要深沟高垒,勿与敌争锋。待朔方军到,并力齐进,传檄赵、魏,断燕、蓟要膂。现在要扬言李光弼率步骑万余人出井陉,并派人去劝说围攻饶阳的张献诚,说他部下多团练兵,无坚甲利兵,难以阻挡李光弼劲兵,他必解围逃去。”
颜真卿觉得有理,便按照他的计策去做,果然张献诚撤围而去,其团练兵也多溃散。颜真卿一面派人进入饶阳城慰劳将士,一面让槁城尉崔安石等分别到各郡县宣告说:“唐大军已下井阱,早晚即到,将平定河北诸郡,先下者赏;后下来诛!"于是河北诸郡纷纷响应,原来陷落的十七郡又重归顺朝廷,安禄山所能控制的只有范阳、卢龙、密云、渔阳、汲、邺六郡而已。
与此同时,颜真卿又派人秘密地潜入范阳,劝说范阳守将贾循、马燧弃暗投明,反戈一击,以倾覆叛军老巢。贾循虽然答应了,但犹豫不定,没有按时起兵,被别将牛润客察觉,密报给安禄山,安禄山即派他的亲信韩朝阳到了范阳,设计缢杀了贾循,命别将牛廷环知范阳军事,马遂知道计谋泄露,急忙逃进西山。
虽然颜真卿欲捣毁叛军老巢的计谋未能实现,但是常山起兵曾一度使得河北的抗战形势大有改观,给安禄山增加了后顾之忧。
当时安禄山欲亲自率大军进攻潼关,刚行至新安(今河南新安),听说河北形势骤变,马上退兵回到洛阳。他先曾命史思明、李立节率蕃、汉步骑十万人进攻博陵、常山,这时再派蔡希德率兵十万人,从河内(今河南沁阳)北上,进击常山。
颜真卿起兵仅仅八天,守备尚未完复,史思明,蔡希德率领的大军即兵临城下,城内兵寡粮少,难以抵御,向太原尹王承业求援,但他却见危不救。
原来,颜真卿派使者将李钦凑首级与何千年、高邈二将押送京师途经太原时,王承业窃取他人之功为己有,改换了他的奏表,另派自己的使者送往京师。现在王承业已窃取其功,希望常山陷落,杀人灭口,哪里还肯出一兵一卒?颜真卿孤立无援,又势单力薄,尽管昼夜拒战,终是寡不敌众。至德元年(756)正月八日,粮尽矢绝,城破被俘,叛军屠杀了数万人。
这时,王承业的使者到了京师,玄宗十分高兴,拜王承业为羽林大将军。后来得知颜真卿的功劳,遂拜他为卫尉卿、兼御史大夫,袁履谦为常山太守。但朝命还未到达,常山已经陷落,其他如广平、巨鹿、博陵等郡,也再度陷入叛军之手。
颜真卿被押送到洛阳,安禄山责备他说:“我把你从户曹参军举荐为常山太守,为何还反叛我?颜真卿却怒目而视,斥责他说:“汝本营州牧羊羯奴,天子擢汝为三道节度使,恩幸无比,何负于汝而反?我世为唐臣,禄位皆唐有,虽为汝所奏,岂从汝反耶!我为国讨贼,恨不斩汝,何谓反也?臊羯狗,何不速杀我?"
颜真卿正气凛然,铁骨铮铮,把安禄山骂得狗血淋头,他又羞又恼,暴跳如雷,立即下令把他与袁履谦绑在天津桥柱子上,一刀一刀地零割碎剐。颜真卿骂不绝口,至死为止。颜氏一家死于刀锯者,竟有三十多人。
常山及河北诸郡县相继失守,安禄山减少了后顾之忧,使他可以全力进攻长安了。在这种情况下,玄宗命郭子仪停止围攻云中,回兵朔方,然后进击东都洛阳;还命他选拔一名良将,分兵出井陉,以平定河北。郭子仪慧眼识英雄,推荐李光弼。李光弼本为契丹族酋长李楷洛之子,从小善于骑射,爱读《汉书》,少年从戎,严毅有大略。
天宝初年,李光弼任左清道率,兼安北都护,补河西王忠嗣府兵马使。王忠嗣欣赏他的才干,常说:“光弼必居我位。”玄宗任命李光弼为河东节度使,并分给他十万兵士。
至德元年(756)二月,李光弼率蕃、汉步骑万余人及太原弩手三千人出井陉,兵临常山城下。常山团练兵三千人发动兵变,捆绑了叛将安思义,出城投降。李光弼劝他立功赎罪,询问敌方情况,他说:官军远来疲劳,难以应敌,不如入城加强守备。胡骑虽然迅猛,但不能持重,一旦不胜,则气沮心离,此时方可出击。李光弼觉得有理,亲自为他松绑,照他的方略行事。
史思明、蔡希德正围攻饶阳,听说常山光复,急忙回兵自救。第二天凌晨,其先头部队即飞驰而至,史思明率大军也随后赶到,合兵二万多人,直抵城下。
李光弼欲率兵从东城门出战,叛军堵住城门不退,官军无法出城,他只得命弓弩手于城上万箭齐射,叛军立时后退。李光弼组织了五千人的长枪队,沿呼沱河两岸布下了阵势。史思明用骑兵冲击,官兵即用箭远射,叛军人马中箭者过半,只好撤退等待步兵。
这时,有人向李光弼报告说叛军步兵五千人从饶阳来这里,一昼夜走了一百七十里,精疲力竭,正在九门以南的逢壁休息。李光弼当即派出二千骑兵,偃旗息鼓,沿河悄悄进发。
到了逢壁,叛军正吃饭,官兵跃马横刀,直冲向叛军,一阵砍杀,五千名叛军步兵个个横尸地上,无一人逃脱。史思明得知此消息后大惊失色,一时锐气顿失,只好退入九门。
李光弼初战告捷,极大地鼓舞了常山地区官民的抗敌斗志,常山郡所属九县,只有槁城、九门仍在叛军手中,其余七县先后回归了朝廷。
李光弼与史思明两军各自坚守城池,相持四十多天,谁也不肯轻易出战。史思明常用奇兵断绝官军的粮道,城中缺乏草料,致使战马以草席草垫充饥。李光弼派出五百辆车去附近的石邑县取草,驾车者皆披盔戴甲,又派出一千名弓箭手加以保护,结成方阵而行,叛军无可奈何。
史思明命蔡希德率兵进攻石邑,被守城裨将张奉璋击退。但是,因为李光弼孤军深入叛军腹地作战,河北大部分郡县仍在叛军控制之下,粮草运输困难,又面对强敌史思明,一时感到难以决战,便向郭子仪告急。
这年四月,郭子仪率大军出井陉,抵达常山,与李光弼会师,拥有蕃、汉步骑十余万,占有压倒优势,遂主动出战,在九门城南与叛军决一死战,叛军全线崩溃,叛将李立节被射杀,史思明收集残兵败将逃奔赵郡(治今河北赵县),蔡希德逃往巨鹿。
接着,郭子仪、李光弼乘胜追击,兵下赵郡,一天血战,即拿下赵郡城,俘虏四千人,杀死了太守郭献璆。李光弼治军严明,当官军攻下郡城时,他坐在城门,见士卒掠夺的财物,全命他们物归原主,老百姓十分高兴。而叛军却烧杀抢掠,十分残暴,河北人民恨之入骨,常常聚集在一起,多的有二万人,少的也有万余人,各自为营,自动抗击叛军,郭子仪、李光弼率大军一到,又主动与官军联络,配合作战。
史思明从赵郡逃往博陵(治今河北定县),李光弼尾随而至,进而包围了博陵,连续攻打了十来天,没有攻下,粮草又一时接济不上,只得暂时退兵。
郭子仪、李光弼回师常山,史思明收集了数万散兵游勇,紧紧尾随。郭子仪选拔骁骑轮番挑战,持续了三天,叛军疲惫不堪,只好撤退,郭子仪又乘势追杀,大破叛军。
蔡希德从巨鹿赶到洛阳告急,安禄山感到形势危急。河北是叛军的巢穴所在之地,稍有动摇就会军心不稳。于是又分出二万步骑,让蔡希德率领北上,以支援史思明;同时,又命牛廷蚧从范阳等郡发兵万余人南下助战。这样合兵六万余人,其中同罗、曳罗河居五分之一。史思明一时恢复了元气,又卷土重来。
郭子仪率军进至恒阳(今河北曲阳),史思明率军也随后赶到。郭子仪见叛军来势凶猛,兵锋甚锐,宜徐图之,遂深沟高垒,坚壁以待。他采用灵活机动的战术:“贼来则守,去则追之,昼则耀兵,夜斫其营”,闹得叛军不得安宁。
过了几天,郭子仪与李光弼说:“叛军已人困马乏,丧失了锐气,可以出战了。”遂全面出击,在嘉山与叛军展开了决战。
官军奋勇冲杀,打得叛军人仰马翻,全线溃败,斩首四万级,俘虏千余人。史思明在混战中跌下马来,枪也折了,丢了头盔,跑丢了皮靴,直到天黑才披散着发髻,光着脚,拄着半截枪,狼狈不堪地逃回军营。
史思明见四面楚歌,不敢久留,随即逃奔博陵。李光弼乘胜追击,再次把博陵围得水泄不通。
嘉山大捷不但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而且沉重地打击了叛军的士气,使官军重振了声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