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非常职业档案

章二 发丘中郎将

字体:16+-

文张春又

王先生下葬那天,村里几百号人都前来为他送行,那些人年轻时都受了先生的照顾,在他们心目中,王先生就是不折不扣的好人。然而先生却认为自己死后是要下十八层地狱的。那些神神道道的玩意儿我不懂,我只知道,在做木匠之前,先生是个盗墓贼。

先生出生在乱世,那时的皇上是个名副其实的弱智,竟说出了“何不食肉糜”这样的话,城中百姓都怨声载道,天下民不聊生。先生的祖爷爷就是个盗墓的,还是那曹操钦定的官位,叫发丘中郎将,专司盗墓一职。听话本子里说,曹操通过盗梁孝王刘武墓,养活了全军的将士整整三年。

发丘中郎将不是什么好官,祖爷爷是知道的。在投军之前,祖爷爷便精通寻龙与分金定位等术式,就是靠着到处挖宝贝吃饭的。东汉末年,被战火波及的百姓们,连饭都吃不上,命都保不住,谁管你那些宝贝是哪来的。干完最后一票之后,祖爷爷打算金盆洗手,刨人坟到底是会受天谴的,祖爷爷一辈子没成亲,因为没哪个姑娘看得起他。于是,祖爷爷后来投军了,曹操的军队。

曹操是个野心很大的人,同样也是个谋士,他不知道从哪知道新兵里有个盗墓贼,就把他叫来——给你个官做做,你要还是不要?祖爷爷哪敢拒绝,这差事不得不做,于是就有了发丘中郎将这一官职,一同设立的,还有摸金校尉,不过相比起摸金校尉,发丘中郎将的权力更大,并且会在行动前制定更为周密的计划,而不是盲目开凿。而曹操那时打的算盘,就是刘武墓。

梁孝王未死时,积累了大量的财富。盗墓者多会风水之术,此法可判断墓葬大小,真正的风水宝地,一般都是大墓,再有闻土质气味,翻开墓表土层,取一撮墓土置于鼻下,则可明了墓葬的朝代,再以地势地脉的走向推出棺椁的位置,然后从斜坡处打洞,直达墓室中棺头椁尾,盗取陪葬品。因此祖爷爷很容易就寻到芒砀山梁孝王刘武墓,然而陵墓的墓道用了千斤重的巨石封死,他们在每一块巨石的前头打上孔,农村俗话讲叫作“牛鼻子眼”,再将绳索穿进“牛鼻子眼”里面,把巨石拖出来然后再用锹、镐、铲、斧打通墓道,费了好些功夫才得以进入。

因军中无其他对盗墓这一行有研究者,祖爷爷决定独自下墓。墓中向来有诸多不成文的规矩,况且机关颇多,一时不慎,便会引发血光之灾,独自下墓合乎情理。然而当祖爷爷举着火把进到墓穴深处时,却惊奇地发现里面早已有一人在那等候。那人就像是凭空出现的,在当时的处境下,很容易被祖爷爷误认为是妖魔鬼怪。祖爷爷大骇,身体一动不动,那人和祖爷爷僵持许久,二人均一言不发,最后那人无视了他,从祖爷爷身旁走过。

祖爷爷心知在墓中遇见无法解释的现象时,一定不能轻举妄动。那条墓道笔直地通往地面,上面有曹操的军队在外守着,那人出来后,定会被捉住审问。祖爷爷心中默数了几秒后,静下心来,便原路返回。然而,待他回到地面时,却根本没人看到他之前有什么人出来,可他一路走来,分明一条墓道笔直通往地面,也没有任何盗洞,那人如何平白从墓中出现,又消失了呢?

祖爷爷后来仔细回忆起那人,总觉得似乎在哪见过,那人长得英明神武,眉间却似有煞气环绕。此事发生后,祖爷爷便不敢继续独自下墓,挑了几个精兵,随他一同前往,一有不对,便令一人回去通风报信。

那时盗墓极为谨慎,缘于奇人术士居多,生怕一不小心就中了墓里的蛊术。有一种蛊术,中了即痛苦无比全身溃烂而死,乃是无解之毒。墓里还有各种奇虫,尤其是大墓,稍有不慎,便只能赔上命。

探刘武墓持续了七日之久,每次下墓均补足储备,其间再无异事一二。

那天,祖爷爷抵达了墓坑深处,忽见前有一洞,里面闪动着异光。他心有犹豫,却咬牙走了进去,里面别有一番天地,各式亭台轩榭应有尽有,房舍雕龙画凤,金碧辉煌,竹林连绵几千里,桃花盛放,奇珍异兽或奔走,或打盹儿休息,繁胜皇宫。

祖爷爷看得痴迷,竟忘了这是在墓中。他走近了,迎来端着盘子的侍女们,在他周身逗弄一时,便大笑着离去了。他在雅致的小桥与河堤上闲逛,放声大笑,笑着笑着,渐渐心中生出一股莫名的悲凉。

此时,远处竹林间,一人正望着他。他觉着此人有些面熟,便前去想看个究竟。当那人的脸从阴影里显现出来时,他忽地打了个哆嗦。

那是入墓当天,他迎面撞见的那人。

他猛然意识到这一切不过是水月镜花,自己仍旧在墓中,这眼前的盛景究竟是梦还是幻觉,他无从知晓,只知此地不宜久留。便疯了般向后狂奔,依着记忆想找到他走出时的那个洞口。

然而,他如苍蝇一般四处打转,周围的路似乎在不断变化,他根本不知道从哪里才能出去。

终于他猛地惊醒,坐在卧榻上,浑身打战,一位术士正为他凝气把脉。

据侍卫称,从墓中回来,他已经昏睡了整整三天。

然而他腿上全是血肉模糊的伤痕,那分明是他在那个洞天内狂奔时所落下的,他分不清那到底是梦还是现实。但不管怎样,那很有可能是个警告。

这时他忽然知道了一个消息。在他昏迷期间,士兵们已经凿通了前庭,墓室中尽是价值连城的宝物。

祖爷爷冷汗直流,一句未说,披上衣物直冲进墓中。士兵们争先恐后地抢着墓中的宝物,如同饿狼扑食,没人想到这些陪葬品是死人用的东西,他们已经癫狂了。祖爷爷吼了好几声,甚至拉住几个士兵想要制止他们,却被掀翻在地,无人理睬。即便那些宝物都会上交,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也必会偷偷留下一两件。

他最终只能漠然地看着那些人上去疯抢。他已然知晓,他误入的那个洞天,实际上就是刘武曾经建造的梁园。后来他看了刘武的画像,更加确定那天从墓中走出的那人,正是昔时梁孝王刘武。

他辞去了发丘中郎将一职,曹操对他的行为不置可否,反正凿开刘武墓,已经获取了大量的军资,留他在军中做个闲人也没什么不妥。那时祖爷爷已隐隐有失心疯的前兆,逢人就劝阻不要进墓,一个人枯坐在屋里时,也是喃喃地说着这些话。

谁知曹操根本不信那些妖魔鬼怪,甚至亲临现场指挥那些士兵搬走宝物,所过隳突,无骸不露,祖爷爷曾经盗墓时从不敢动死人一根手指头,那可是遭天谴的事,万一被躺在墓中的墓鬼吸走了精魄,得不偿失。

新上任的发丘中郎将和曹操一个品性,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便无所顾忌。整座刘武墓被翻了个底朝天,破棺,收金宝数万斤,天子闻之哀泣。每夜祖爷爷入睡,总会梦见刘武目光阴冷地望着他。

数十天,军中人人都道之前那任发丘中郎将,已然得了失心疯了。

行军途中,军队突发了一件怪事,说是一夜醒来,数百名士兵暴毙身亡,都是在睡梦中死去,身体像被吸干了,呈现枯尸状。军中人人自危,害怕这种可怕的事有一天会降临在自己身上。曹操虽不信邪,但为了安定军心,破天荒请来各种巫师术士,然而根本查不出到底是什么原因。

再没人见过那举止奇怪、仿佛一夜之间苍老几十岁的肮脏男人在军中游**,只有少数几个士兵知道,他得了热病,躺在营地边缘一处营帐内,气若游丝。

这天,一人掀开营帐布帘走了进来,祖爷爷以为是来送流食的士兵,许久却没有一点动静。他用尽力气睁开眼,才发现那是个军中从未见过的白胡子老头。老头手持拂尘,手指奇长,身体瘦小无比,却仙风道骨,如同神仙下凡,一看便是大道之人。

那老头朝祖爷爷微微颔首,在他后背的穴位上轻点几下,他便感觉全身经脉活络了起来,脏腑阴阳中和,手臂瘙痒难耐,定睛一看,身边落下了几只身体僵硬的黑虫子。

祖爷爷连忙起身向那老头拜谢,却被老头用一根手指轻而易举地按下。老头自称不了道人,此番前来是为了寻找军中怪事的源头。

那天不了道人独自走进了芒砀山,告知士兵们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进墓,他们看见不了道人消失在了梁孝王墓中,在洞口守了三天三夜也不见人影。最终才进墓寻人,却连尸骨都寻不见,只在一间墓室里发现了一枚印,正面是“天官赐福、百无禁忌”八个大字,而背面则是一条栩栩如生的龙。

人们不知道到底在墓中发生了何事,只是后来军中再没有怪事出现,传言说那不了道人和梁孝王的魂做了一笔交易,若是再敢踏进墓中,必须手持那印。那印后来被称作发丘印,抑或天印,渐渐地,发丘门后人便以携带一枚发丘印作为标志,若是未携带发丘印入墓,便会在几天内,离奇地发热病惨死。

王先生曾说,发丘门真正的祖师爷并非是先生的祖爷爷,而是那不了道人。然而不了道人,是不喜盗墓的,只是上天有好生之德,才会出手解决军中的疑难。

那梁孝王刘武,生前曾去北方良山捕猎,当地人献上一头脚长在脊背上的怪牛,几日后就得热病去世了,想必同发丘后人的怪事也有一定关系。

那都是在我出生之前的事了,先生常常在醉酒后将那些奇事翻出来与我说,我听进了七分,想必这七分中也是半真半假。先生同样是发丘后人,早年间跟随军队,司发丘中郎将一职,他这样的人,从小师父教的都是与盗墓有关的术,除此之外什么都不会。他原本以为军队是为了保家卫国,才会使尽浑身解数,拼了命也要找到镶了金的大墓。直到他看见行军途中的饿殍,才惊觉自己不过是助纣为虐而已。为了弥补之前犯下的过错,先生决定利用私藏的宝物换来钱财去帮助一些饥寒交迫的百姓们。

于是先生逃离了军队,躲进了我们的村子,换了个教书先生的身份。他这样做,如果被发现,是会被当作逃兵抓去受酷刑的。我不晓得先生后来是否后悔过,然而人前先生都是一副温柔的模样,背后我撞见他,却总是不知在叹息着什么。

先生擅风水之术,又处处帮助村民,让我们得以避开祸患妖邪,在这乱世之中苟活下来。先生看惯了尸体,总告诉我们,活着就是很好的事情了。

先生生前执拗得很,让我们将他草草下葬就行,四处都是乱葬岗,然而我们却没有遂他的愿,让村里的棺材铺替他做了口棺材,这已经是我们所能做到的最高的厚葬。

在我极小的时候,先生将我从飘着大雪的山中捡了回来,我无父无母,在心底便将先生像父亲一般对待,一切都遵从先生的意愿,师父授我发丘之术,却从不让我进墓开棺,我以前还摸不清先生到底是何种意图。

先生临死前将我拉到床边,那时他约莫四十岁,却两鬓斑白,苍老得像个老人。我只觉得内心生出一股悲凉,眼泪簌簌落下。先生替我擦去眼角的泪水,道他阳寿已尽,我以后便只能是孤身一人了,盗墓之人都是这样,这行当逆了天道,嘱咐我千万不要涉足,讨个媳妇,安安稳稳活着便是了。我伏在他身上号啕大哭,不肯起来。村里人将我拉开时,先生的身体已然冰凉。

那时我暗暗下定决心,要做一个和先生同样受人尊敬的人,便揣上先生传予我的发丘印,不顾他的嘱托,被征进军队。同先生早年一样,我在军中替朝廷卖命,搜寻大墓,补充军粮,我不懂得孰是孰非,只觉得,这是我们这些人的宿命,在临死之前将发丘印传给下一任弟子,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只要战争还在继续,发丘中郎将就会一直存在。

——封卷——

职业小百科

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发丘中郎将,发,发掘。丘,坟墓。中郎将,官名,秦置中郎,至西汉分五官、左、右三中郎署,各置中郎将以统领皇帝的侍卫,属光禄勋。

与摸金校尉齐名,最早为三国曹操所设,通俗地说,就是国家盗墓办公室主任。专门发掘坟墓盗取财物以充军饷。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曾仿效曹操设立发丘中郎将一职,由建安王休仁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