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大师列传(全8册)

第二十章 胡适之子

字体:16+-

胡适在台北病逝,结束了他辉煌而又坎坷的一生。胡适是北大的校长,也是著名的教育家,他桃李满天下。

胡适有三个孩子,两个儿子,一共女儿。胡适的大儿子叫胡祖望,他给长子起名为祖望,意思是光耀门楣。还有一个没有言明的意思,就是他自己还没有做到这件事,所以将希望放在了孩子的身上。胡祖望是非常听话的好孩子,从小喜欢读书学习,长大之后更是凭借优秀的成绩考入了康奈尔大学,和父亲成为了校友。之后又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了出色的工程师。

胡祖望和胡适一样聪明,他认为人应该学自己喜欢的东西,所以大学还没有毕业,就留在美国学习了机械工程专业,然后在美国的一家大型汽车厂,找到了稳定的工作。随后去台湾发展了几年,最终回到美国创业成了富翁。胡适对大儿子不是很满意,但也不算太失望。

胡适的女儿叫做胡素斐,是胡适最宠爱的孩子。胡素斐温柔可爱,聪明伶俐,胡适将所有的宠爱全都给了这个女儿。但遗憾的是素斐在五岁的时候生了一场大病。当时因为医疗条件没有现在这样先进,在经过一段时间救助之后,胡素斐还是离去了。

胡素斐离去之后胡适陷入了深深地悲痛之中无法自拔。为了缓解自己的悲痛心情,他每天都要靠酒精来麻痹自己,后来为了表达对女儿的思念,胡适还创作了一篇《素斐》纪念女儿。

胡适的小儿子1921年出生,当时胡适的恩师杜威离世了。为了纪念老师胡适给儿子取名叫做胡思杜,胡思杜出生之后胡适工作非常繁忙,并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和儿子相处。胡思杜一直和母亲江东秀生活在一起。

江冬秀这个人我们前面提到过,她是民国时期少有的封建女性。她的知名事迹也多是泼妇行径,所以就算是江冬秀想要好好教孩子,她也是没有这个能力。江冬秀对孩子的教育很随性,几乎是孩子除去上课的时间外便是江冬秀做什么他们便跟着做什么。江冬秀和胡适有着共同的爱好,那就是打牌。万幸这个爱好胡适的两个孩子在年少的时候并没有学会,否则胡祖望的小有成就估计也会保不住。

1923年,长子胡祖望年4岁,次子胡思杜年2岁。胡适开始了婚外恋。他在杭州烟霞洞和美女曹诚英同居,等到江冬秀听到这件事的时候,曹诚英已经怀孕,胡适还和她提出了离婚。愤怒的江冬秀拿着菜刀冲着胡适大吼“你要离婚可以,我先杀了你两个儿子再杀了你,再自杀!”吓得胡适不敢再提离婚。这件事在别人的眼中是笑话,但在年幼的孩子们眼中是件很可怕的事情,给他们造成了极大的阴影。幼小的胡思杜在这种紧张的家庭氛围中成长,性格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1929年8月26日,胡适要把10岁的胡祖望送到苏州学习,他给儿子写了一封信说:“你这么小小年纪,就离开家庭,你妈和我都很难过。但我们为你想,离开家庭是最好办法。第一使你操练独立的生活;第二使你操练合群的生活;第三使你自己感觉用功的必要。”让这么小的孩子独自离家,说明他对孩子的关心不够。

次子胡思杜身体不好,很小的时候得了肺病,所以他的求学生活时断时续。但胡适并没有过多关心他,依旧忙自己的事。在胡思杜青春期的时候,胡适临危受命当了驻美大使。胡适希望胡思杜在国内完成学业,然后再做打算。于是,胡适把胡思杜托付给了好友,没多久,胡适收到了好友的信,信中说:“小二在此读书,无甚进境,且恐沾染上海青年恶习,请兄赶快注意。”

这封信说得很委婉,但说明了胡思杜已经染上了恶习,马上就要被退学了。孩子遇到这么大的事,胡适依旧放任自流,没有及时挽救他。胡祖望去美国留学后,胡思杜也想着去美国。胡适没有足够的实力供两个孩子去美国学习,他说:“大儿子现在进了大学,每年要一千二百美金。我明年要是走了,我就得想法子去到什么用金子的地方,教一年书,替大儿子挣两年学费。”

因为没有足够的钱,胡适就让小儿子胡思杜去了生活水平较低的美国中部学习,他把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送到了中西部学校,这里的大学基本上都是一些三流学校,学风不好。胡思杜选了历史学科,结果经常考不及格。他在国外结交了各种品行不端的朋友,还染上了各种恶习。1948年,胡思杜被美国的学校遣送回来了,他在美国换了两所学校,留学了八年,也没有拿到毕业证。后来胡适只好把儿子安排到了北大图书馆,他想让孩子沉下心来,多学知识成为可造之材。

但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胡思杜跟父亲的关系很疏远,他特别喜欢玩乐和交朋友,在读书这方面也不如自己的哥哥和父亲那般擅长。

当时社会正处于动乱之中,1948年,胡适一家准备去往美国,但是胡思杜不愿意离去,无奈之下,胡适夫妇只能给他留下一堆细软。后来由于胡适的原因,胡思杜的身份被重点关注,他立马和父亲划清了界限,甚至写了一篇报告来批判胡适,但是显然,这样并没有起到作用,很多人都与他不再往来,而他之前找的女朋友也与他断绝了关系。1957年9月21日,胡思杜因为受不了打击在家中上吊自杀,离开时身边没有一位亲人朋友。自1948年之后,父子俩此生再也没有相见。

小儿子自杀后,胡适将所有的关爱和希望都给予了大儿子胡祖望和孙子胡复。胡适对于胡复是非常宠爱的,但遗憾的是,胡复从小身体就不好,虽然长大凭借出色的成绩成为了美劳工部争议司司长,但不喜欢和人打交道,到了六十六岁也没有找到自己的伴侣。

胡适在晚年曾经对秘书说:“娶太太,一定要受过高等教育的;受了高等教育的太太,就是别的方面有缺点,但对子女一定会好好管理教养的。母亲有耐心,孩子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教不好,那是做母亲的没有耐心的关系。”胡适认为,子女教育的成败全是母亲的责任,他完全没有意识到父亲在孩子教育上的重要性。

胡适作为中国现代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在事业上可以说是成功的,但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很难说他是一个好父亲。

胡适的一生是狂放的,却也是包容的,他青年时曾经陷落在声色烟酒之中,却也能够及时醒悟,从新开始学习,并在文学和思想上达到了极深程度的境界。

胡适虽然掀起新文化运动,却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研究大家,虽然一生恪守中国传统文人道德,却受西方文明洗礼,能够看到在时代局限中春与秋,是传统道德的遵守者,是新道德的提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