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四年(219)秋七月,关羽使南郡太守麋芳守江陵,将军傅士仁守公安,自率主力攻曹操的征南将军曹仁于樊城。曹操遣左将军于禁、立义将军庞德助曹仁,驻屯于樊北。史载,八月大霖雨十余日,汉水泛滥,平地水五六丈,于禁等七军皆没。于禁与诸将登高望水,无所回避,关羽乘大船因水势而攻于禁,于禁被迫投降关羽。庞德则表现了宁死不降的精神。庞德在堤上,披甲持弓,箭不虚发,自平旦战至日过中;矢尽,以短兵相接,战益怒,气愈壮。由于水势不断上涨,吏士们穷迫皆降,不得已庞德与麾下三人“弯弓傅矢,乘小船欲还(曹)仁营”,结果“水盛船覆,失弓矢,独抱船覆水中,为关羽所得”。关羽劝其投降,庞德厉声大骂说: “竖子,何谓降也!魏王带甲百万,威震天下;汝刘备庸才耳,岂能敌邪!我宁为国家鬼,不为贼将也!”关羽遂将庞德杀死。
曹操于禁是曹操手下的名将,一直与张辽、乐进、张郃、徐晃等人齐名,每有征战,曹操都是以他们“行为军锋,还为后拒”;庞德本是马超的部属,马超被曹操打败,庞德随马超奔汉中,归附张鲁,曹操定汉中,庞德随众降曹操,曹操“素闻其骁勇,拜立义将军”。据载,樊下诸将因为庞德从兄庞柔在蜀,又是马超的部将,对其不放心,庞德因而常说: “我受国恩,义在效死。我欲身自击羽。今年我不杀羽,羽当杀我。”曹操得知于禁投降关羽而庞德死节时,哀叹久之,并为庞德流涕,因曰: “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邪!"
继赤壁乌林之战以后,水又一次给曹操的军队带来危难。相反,却给关羽水军带来了极大方便。汉水泛溢,平地数丈,大水灌入城内, “樊城得水,往往崩坏”。关羽急攻城,城内将吏皆惧,有的主张弃城而走,对曹仁说: “今日之危,非力所支。可及羽围未合,乘轻船夜走,虽失城,尚可全身。”汝南太守满宠则竭力劝阻,满宠说: “山水速疾,冀其不久。闻羽遣别将已在郏下,自许以南,百姓扰扰,羽所以不敢遂进者,恐吾军掎其后耳。今若遁去,洪河(指黄河)以南,非复国家有也,君宜待之。”曹仁听从了满宠的建议,于是沉杀白马与军人盟誓,同心协力固守。当时,城中人马数千,大水不断上涨, “城不没者数板(城高二尺为一板)。羽乘船临城,围数重,外内断绝,粮食欲尽,救兵不至”;同时,关羽又遣别将围将军吕常于襄阳。曹操所授之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都投降了关羽。
这时的荆、宛以及颍川、弘农诸州郡,曹魏统治很不稳固,正如满宠所说, “自许以南,百姓扰扰”。先是南阳吏民苦于供给曹仁徭役,守将侯音、卫开等反,曹操命曹仁讨音等,曹仁与庞德一起破宛屠之,斩侯音、卫开。侯音等反,即使参与镇压的人,也不能不承认他们是“顺民心,举大事,远近莫不望风”。曹仁屠宛,显然是不得人心的。继而是陆浑(今河南嵩山境)民孙狼等反,杀县主簿,南附关羽。“羽授狼印,给兵,还为寇贼。”
是年十月,曹操自长安回到洛阳。时之大势对于曹操很不利,不仅汉中失守,又值梁、郏、陆浑“群盗”并起。不管是叛将,还是反民,又大都遥受关羽印号,为关羽支党,与关羽相呼应。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刘备、关羽利用了于己有利的形势,发起围攻樊城之战,致使于禁七军皆没而降,庞德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