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认为,曹操写的草书仅次于东汉末年的书法名家崔瑗、崔实父子和张芝、张昶兄弟。
曹操喜好书法,对他的儿子们亦有影响。据说曹植的字写得就很好,所以张怀璀《书断》称,操子植, “亦工书”。甚至,由于自己爱好书法,竟影响到对于部属的任命和使用。当时有两个很有名气的书法家,一是钟繇,一是梁鹄。钟繇在曹操秉汉政之前已是侍中尚书仆射。曹操秉政之后,以繇持节督关中事,屡有功劳,拜前军师,魏国初建为大理,迁相国。可见,钟繇是个很有政绩的人物。钟繇不是以书法进身,但其书法对于当代和后代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在书法史上,钟繇与张芝并称“钟张”,与东晋王羲之并称“钟王”。这样的书法成就自然不能不引起曹操的注意。
梁鹄善长书法,汉代后期以字写的好而入仕,拜选部尚书。当时曹操想做洛阳令,可梁鹄派他去做北部尉。曹操平荆州后,点名召梁鹄,不究以往而让其“勒书自效”。曹操将梁鹄的字挂在帐中,钉在墙上,以后还让其题写魏宫殿的所有匾额。可见曹操对于好的书法是何等欣赏。
曹操曾对尚书部门的官员提出严格的书法要求。下行上达的文书,字若写得不好,有关人员是要受处分的。其教令说:
国家旧法,选尚书郎,取年未五十者,使文笔真草,有才能谨慎,典曹治事,起草立义,又以草呈示令、仆讫,乃付令史书之耳。书讫,共(供)省读内(纳)之。事本来台郎统之,令史不行知也。书之不好,令史坐之;至于谬误,读省者之责。若郎不能为文书,当御令史,是为牵牛不可以服箱,而当取办于茧角也。
曹操的字大都已不存在。但不难看出,既然唐人还对曹操的字有所评论,那么肯定当时还有其书迹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