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五年(200)正月,袁绍积极备战,初步完成了南征军团的编组工作。从第一次决心征讨曹操的军事会议算起,大约有整整八个多月的时间。
不久,曹操亲率大军东征徐州刘备,田丰劝袁绍援助刘备,袁绍以儿子重病为由,延迟出兵,以致刘备遭曹操击溃。刘备只身逃往青州,由袁谭引见投靠袁绍。袁绍聘之为客卿并留于统帅部,负责军事行动的顾问工作。
刘备向袁绍提供了曹军的现况及部署,更强化袁绍急于南下的意愿。但总参谋长及参谋部人员都强烈反对,田丰表示:
前此曹操攻打刘备时,许都空虚,我们却不及时进军;如今徐州已破,曹军士气正处全盛时,绝不是攻打的时机。况且曹操善于用兵,兵众虽少,不可轻敌。以本部的规划,宜持长久战策略。
我们不妨利用冀州山河之难攻易守,先为不可胜之势,再凭我方拥有四州的强大威势,对外广结各方英雄,内部加强生产及训练;并甄选精锐组成奇兵,乘虚侵入,以困扰曹军地盘。救右则击左,救左则击右,让对方疲于奔命,民不得安业。如此一来,我未受其劳而彼已受其困,不到三年,便可以坐而克之了。如果放弃此一周密的必胜策略,却去赌一战之胜败,万一不尽如人意,悔之晚矣!
袁绍犹疑不决,但难以放弃已经准备多时的全面攻击计划而改作持久战策略,因此再度咨询各区司令的意见。
武将将领们自然坚持速战,但田丰仍顽固地表示反对,袁绍大怒,责其“重文轻武,有失大义”。
田丰情急之下,顿首呼叫:“若不听良臣言,出师必不利!”
袁绍闻之大怒,当场免其职,并械系于狱中。由于参谋部人员都倾向沮授和田丰的“慎战原则”,袁绍于之后便不再找总参谋长,而由自己兼任。
二月,袁绍下令各军指挥官在黎阳津会合,并视察前线的战情。沮授见田丰被免职又遭囚禁,于是在临行前召集其宗族亲人,与他们诀别道: “此次随军南征,即使胜了,对我而言也毫无好处,如果战败,可能连生命都难保了。”
沮授的弟弟沮宗鼓励他说: “曹操的兵众远少于我们,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沮授叹息道: “曹操擅长谋略,又有当今天子为其后盾;反观我方,才刚勉强击败公孙瓒,军士疲困,粮食欠缺,袁将军和各军统帅却又骄慢轻敌,我想军势之玻败,必在此矣。”
在黎阳军事会议后,袁绍便下令以散文出名的主簿陈琳,起草征讨曹操的檄文。
陈琳这篇檄文,两分事实,三分渲染,五分曲解。不过由于文情并茂,陈述的事实也都有根据,所以说服力颇高。袁绍看了自然满心欢喜,赞誉不止,并立刻传令到各处关津隘口张挂。
据说当时曹操因感冒引发宿疾偏头痛,一看到陈琳的檄文毛骨悚然,出了一身冷汗,感冒顿痊,偏头痛也忘掉了,只急着问情报人员这是何人执笔的。在得知为陈琳后,曹操反而定下心来,对左右亲侍表示: “有文事者,还需以武略济之,陈琳文事虽佳,怎奈袁绍的武略不足以配合呢!"
陈琳在讨曹檄文中,指责“曹操身处三公之位,而行盗贼之态”,指的是曹操挖掘汉王族陵墓的行为。
曹操的确指示军队干过此不法又没有道德的行为,不过干这种事的不只他一个,袁绍、袁术、董卓等人也都有大规模盗掘坟墓的行动。就当时而言,军团领袖在缺乏粮草军需时,盗掘贵族坟墓,以夺取陪葬的金银珠宝养军,早成了一种风尚。何况早期的曹操,缺乏州郡提供军需,盗墓取财未尝不是一种权宜之计。因此,汉朝历代的皇帝及皇族的陵墓,几乎通通被挖掘一空。
官渡之战后,陈琳为曹操所擒,曹操爱其才,并没有任何处罚。只是有一天心血**时,对他说: “你的檄文的确写得很好,以袁绍的立场而言,也把我骂得很有力量,只是,你尽管骂我本人,何必把家祖和家父也骂在一起呢?"
在合理性经营的考虑中,曹操也经常表现他宽宏大量的一面,他深知陈琳写檄文只是件工作而已,在这方面陈琳表现极有效率,也就是说这是位人才,因此不忍心杀害他。
陈琳后来成为“建安七子”之一,对建安文风的表现有很大贡献。不幸在建安二十二年(217)冬天洛阳流行的疫病中感染恶疾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