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名将颜良被还没有什么知名度的关羽斩杀,而且在层层护卫下被取去首级的事件,几乎震动了全国。特别是袁绍阵营的众将士,失去了一位大将,又被正在自己阵营做客的刘备属下不甚知名的部将斩杀,除了伤痛之外,大家对关羽更产生无限的好奇心。
本来袁绍在暴怒之下,打算杀害刘备泄恨。但以刘备的名声,杀之无名,反惹天下人耻笑,硬是忍下来。刘备更进言关羽忠义为人的个性,只要知道他在袁绍处,必会前来投诚,得一关羽胜过颜良、文丑很多。谋士们害怕杀了刘备,有碍袁绍的声望,便力劝袁绍不再追究此事。
袁绍个人也很想认识这位胆量特大的猛将,便答应刘备的要求,不追究关羽罪名,但要求刘备必须负责使关羽前来归降。从建安五年(200)的五月中旬到八月间,官渡前线出现暴风雨前的宁静,但却是这位中国民间知名度最高、最受尊崇的名将关羽,个人最为活跃的时期。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良(今山西临晋县)人,本字长生,年轻时仗义杀死乡里恶人,乃只身逃亡在外。刘备在涿郡起义征讨黄巾党人时,关羽和张飞同时前往应征。关羽身长九尺(今190厘米以上),相貌堂堂,和张飞同时深得刘备信任。
建安四年(199),刘备为脱离曹操控制,袭杀徐州刺史车胄,一方面更为了防卫曹军东袭,将家人和粮草全储存于下邳城,令关羽防守之,并授予太守职,自己和张飞驻屯沛县,以抵抗曹操入侵。
建安五年(200),曹操亲自东征,刘备在沛县附近遭曹军击溃后,只身逃往袁绍处。下邳城也被曹军团团围住,关羽原想以身殉职,但一方面为护卫刘备家人,再者由于曹操以非常优厚的条件招降,关羽乃以若找到刘备消息,他必为曹操建立功劳后,立刻投奔故主刘备为条件,而举军投降曹操。
虽然关羽知名度不高,但其资质甚佳,加上高风亮节,深为曹操敬重,不但答应他投降的条件,并拜之为偏将军,封汉寿亭侯,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待之甚为礼遇。
不谈《三国演义》上的渲染,光从正史上的记载,曹操和关羽间的独特关系,仍可称得上空前绝后,古今中外再也找不到第二个案例。投降后又可以自由离去,并投奔到自己的敌方,还有可能会回来和自己对抗,这样的宽容条件,大概只有曹操能接受了。
偏偏关羽也是顽固得可爱,尽管曹操对他仁至义尽,他仍坚守原先诺言,积极寻找刘备下落,的确称得上富贵不能**、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
由于关羽和张辽意气相投,交往颇深,曹操乃派张辽前去试探关羽是否有弃刘备、留曹营的意愿。张辽以曹操意思试探关羽,关羽知道曹操美意,乃感叹道: “我非常知道曹公对我的礼遇,但刘将军和我相交甚久,誓以共生死,绝不可因富贵而背约。我是不可能久留的,但我一定会为曹营建立功劳,然后离去。”
张辽将关羽的回答报告曹操,曹操不但不生气,反而非常地感动,公然称赞关羽忠义可嘉。等到关羽杀颜良,曹操知其必会离去,乃重加赏赐,有意强留之,并避不与他见面。关羽百辞不得其门,乃尽封曹操赏赐,拜书告辞,直奔河北的袁绍阵营。
曹营诸将以曹袁在战争中关羽投奔袁军于理于法不容,欲追擒之,但曹操阻止道:“彼各为其主,不要追了。”
关羽单骑保护刘备家小,通过曹操及袁绍两军对峙的阵营,绝不是件轻松的事。其间可能被认为是间谍而遭追杀,何况关羽私自离开,无通行证,在作战期间,这无疑是最忌讳的事了。
由于关羽个人的特殊魅力,袁绍也原谅他斩杀河北名将颜良之仇,并感其忠义,仍编之于刘备的军团中。虽然这只是官渡大战中一则感人的小插曲,但关羽义无反顾的忠心及胆量,曹操超乎常人爱才及宽容的雅量,都成了流传千古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