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人脉

睁大眼睛寻找贵人

字体:16+-

胡雪岩是晚清混乱的局势中红极一时的红顶商人。纵观胡雪岩的一生,其成功之处归结在为人处世的高超策略上。他能在乱世之中,方圆皆用,刚柔并济,懂得如何积累人脉资源,并利用它为自己的商业经营铺路。

胡雪岩自幼家境贫穷,从小就被迫外出谋生。在商贾云集的杭州信和钱庄当学徒。做学徒的日子非常清苦,但胡雪岩干活从不吝惜体力,而且从不跟师兄弟们计较,从扫地、擦桌到沏茶、倒水,甚至连洗刷便壶一类一般人都不愿意干的差事他也争着干。再加上他生得眉清目秀,又绝顶聪明,能言会道,人缘也好,所以在钱庄内,从柜上师傅到普通伙计都十分喜欢他。

一次,胡雪岩在一个酒馆,看见掌柜正在驱赶一个落魄书生,便上前探问原因,原来那书生身无分文却又想喝酒,因此掌柜不允。他当即替那书生付清所欠的酒钱,并要了几个小菜与那位书生一同小酌,席间才知道,落魄书生叫王有龄,福州人氏,王有龄的父亲是个候补道,分发浙江,在杭州住了许多年,一直没有担任过什么实职,最后在杭州郁郁而终。王有龄的父亲在临死前,见儿子科考无望,于是变卖了一些值钱的东西,为儿子捐了一个“盐大使”的官衔。可是为了安葬老父,王有龄已倾其所有,没钱再去打点官府,只落得整日饮酒消愁,流落街头。胡雪岩听后,隐隐觉得王有龄确有做官的机缘,只是目前缺乏别人帮助。他心中一动,便问: “公子有何打算?”

王有龄仰天叹道:

“胡贤弟有所不知,捐官只是捐一个虚衔,凭一张吏部发给的‘执照’取得某一类官员的资格。如果想补缺,必须进京打点吏部,称为‘投供’,然后才能抽签分发到某一省去候补。眼下自己无钱进京投供,哪来机会补缺?只是这进京打点一趟,少说得要四五百两银子,愚兄哪来那么多钱?”

胡雪岩不动声色地问:“倘若王公子有了500两银子,一定能做这个实职吗?”

王有龄道:“不瞒胡贤弟,家父生前学生何桂清正由户部员外郎放江苏学政,最近因公路过杭州,有他相助,我想做这个官不成问题。”

胡雪岩听后也不再隐瞒心中想法,当即掏出一张500两的银票放在了王有龄的手中。又端起一杯酒道:

“听公子一席话,对公子英雄落难之遭遇深表同情,今日萍水相逢,算是前生有缘,来,干了这一杯。”

王有龄与胡雪岩举杯一饮而尽,这一饮正是胡雪岩日后事业的转机。胡雪岩回到钱庄,把自己将500两银票资助了他人的事禀告了钱庄老板,同时表示自己会努力偿还这笔挪用的“公款”。钱庄老板虽然心里不满,但念胡雪岩助人心切,且颇有办事能力,也就作罢。后来,王有龄果然成为朝廷要员,在他的一路关照之下,胡雪岩不但还了欠钱庄老板的500两银子,还很快地独立开店经营生意并不断地将生意做大。

晚晴时期,衣食丰裕的五口之家一年的花费也不过百十两银子。若按今天的物价计算,500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近10万元。对于一个店铺伙计而言,这些挪用的银子也许要用其半生的心血来偿还。然而,别人觉得是不可思议的事,胡雪岩却果敢地做了。目光远大的他用惊世骇俗的投资,为自己修筑了一条平步青云的商路。

在我们的人脉关系网中,谁都希望结识一些能够呼风唤雨的贵人。但因大多数贵人身居要位,炙手可热,凡人要想结识他们简直难于上青天。这时,我们不妨学学胡雪岩:识贵人于落难之时。

识贵人于落难之时,的确需要一定的眼力。如果你认为对方是个落难贵人,就应及时结识,多多交往。或者乘机进以忠告,指出其所有的缺失,勉励其改过行善。如果自己有能力,更应给予适当的协助,甚至施予物质上的救济。而物质上的救济,不要等他开口,应随时取得主动。有时对方虽很急着要,却又不肯对你直言,或故意表示无此急需。你如得知情形,更应尽力帮忙,并且不能有丝毫得意的样子,一面使他感觉受之有愧,一面又使他有知己之感。寸金之遇,一饭之恩,都可以使他终生铭记。日后如有所需,他必奋身图报。即使你无所需,他一朝否极泰来,也绝不会忘了你这个知己。

其实贵人落难,壮士潦倒,都是常见的事。但黄土掩不住金子的光辉,能人志士终会如落难的凤凰般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的。

从现在起,多注意一下你周围的人,若有落难的贵人,千万要主动伸出你的援助之手。

相对于“由盛而衰”的落难贵人,发现没有发迹过的贵人就更难了。识贵人于微时,就是要在贵人还没有发迹时去欣赏他、帮助他。如果在他已成为贵人后去奉承他,那么他会因你的趋炎附势而讨厌你。

隋末年间,有位叫杨素的大臣终日和成群歌妓宴饮享乐,不理国务。一日,一位岸然雄伟的青年求见杨素,因没有特殊之处,被杨素打发走了。但站在杨素后面的手拿红拂的女子,察觉出这个青年举止不凡,于是便连夜投奔青年,和他演绎出一出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红拂夜奔”故事。后来,这位叫李靖的青年帮助李世民建立唐朝,最终成就了自己的伟业。

这种慧眼识贵人的投资,好比现在人们投资于地产一样。有些人在没有人看好的地方,大量收购荒地,然后在临近公路的地段铺路建楼,再扩建学校、医院、娱乐中心、购物场所等设施。于是,原来的荒地便因附近环境的改变而身价倍增。这种独具慧眼的投资,比起那种“贵买贵卖”的投资,真是如同天壤之别。“雪中送炭”绝对不同于“锦上添花”,我们只有在困难时帮助人、关心人,才会达到“雪中送炭”的效果,但如果在人家得志、发迹时去关心他,就不免有拍马屁之嫌了。慧眼识贵人于微时,需要在“微时”准确地判别其是否是贵人的料子,需要在“微时”发挥出最佳的激励和鼓动作用,帮助其战胜困难、走出逆境,成为名副其实的贵人。

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年轻时一度潦倒落魄,丝毫没有日后发达的迹象。富有的吕公是第一个欣赏他的人。当年吕公因逃避仇人来到沛地,遇上了重情重义、性格豪放的刘邦,觉得他是一个有前途的人才,于是便不顾夫人的极力反对,将自己的女儿吕稚嫁给刘邦。事实证明,吕公的眼光很准确。

另一个看上刘邦的人,便是有识之士萧何。在萧何认识刘邦之初,便发觉他宅心仁厚,慷慨好施的独特气质,这是领袖人才天生所具有的。萧何不顾刘邦不学无术、口出狂言的缺点,安排他当亭长,发挥他的长处,帮助他,改造他。当刘邦因没把犯人押解到指定地方而遇到困难时,萧何便提供一些军饷来接济他。而且,萧何还编造了许多有利于刘邦的神话,将平凡的刘邦宣传成一个顺应上苍而能当天子的人。

在另一方面,萧何又帮刘邦广揽天下英才。如弃暗投明的韩信,由误会到深得刘邦信赖重用,完全是萧何全力保举的。正是因为这样,刘邦才能轻易得到天下。

萧何之所以特别欣赏刘邦,除了他具备领袖的气质和胸襟外,还有其他的许多优点,如他有自主精神,不因娶了一千金小姐而投靠岳父;当他落难山林时,也不去打扰平民,具有极强的忍耐精神;在他不得志时,受尽兄嫂白眼而委曲求全;在得到萧何帮助后,能改过自新,追求上进,而且他还能知人善任。

以上的故事,说明萧何由于具有极其敏锐的目光,既帮助别人成功了,也成就了自己的事业。所以,如果要想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应该在人脉关系网中结下“贵人”的善缘,同时帮助“贵人”成为名符其实的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