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条件颠倒逆向思维法是指,由于一切事物和问题都依赖于一定内外部条件,其中的某个重要条件一旦颠倒,必将会引起事物和问题也发生相应的改变,因而可以就事物或问题的某个重要条件进行逆向思维,从而获得对事物的新认识,想出解决问题的新办法。
对事物依存的条件进行逆向思维,从而想出解决问题的新办法,在日本曾有过这样一个十分突出的事例。
日本兵库县有一个小村子叫丹波村。当日本全国普遍都已逐渐富裕起来的时候,这里依然很穷,因为这里土地贫瘠,什么特产都谈不上;交通又闭塞,既不通铁路,也不通公路。村子里的人虽然都急切地想尽快摆脱贫困,可谁也想不出可以脱贫致富的办法。后来他们从东京请来了一位专家。这位专家按照“要出售得多,才可能换回得多”的常规的思维方法来思考,怎么也想不出一个切实有效的致富良方来。后来他运用了逆向思维:这个村子既然什么特产都没有,只有贫穷落后,那就设法出售它的贫穷落后。
于是他向村民们提出:你们要想富起来,又没有什么特产和资源可以出售,那就只有出售你们的贫穷落后。从现在起,你们就不要再住在房子里了,要住到树上去;不要再穿布做的衣服了,要披树叶、兽皮。你们要像几千年前我们的老祖宗那样生活,这样城里的人就会来参观、旅游,你们就可以富起来了。村民们最初听了都觉得太荒唐、太可笑。后来在这位专家的一再解释、说服下,大家最后只好同意试一试。经过记者们的一番报道宣传,很快便引来了大批好奇的旅游者。这个村子很快便富起来了。
这位专家想出的致富的办法,从思维方法来看,也就是把丹波村的“贫穷落后”现象密切相关的一个重要条件——“无人关心”、“无人相助”,通过逆向思维,想出了一个办法,将它转变过来变成为:“众人瞩目”、“众人支援”。
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任何问题的产生和解决,都要依赖于一定的内外部条件。条件的改变,会引起事物和问题也相应地有所改变。特别是如果某个关键性条件发生了“有所改变”的话,事物和问题的性质与特点也会相应发生变化。事物和问题变化了,那么,人们对事物和问题的认识与处理,自然也就会有所不同,这就是为什么就事物或问题的某个重要条件展开逆向思维,能获得新认识、想出新方法的根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