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就这几招

方式逆向

字体:16+-

所谓方式逆向思维法是指在创新思维过程中,就事物起作用的方式从相反的方向思索,从而引发出某种新的设想和思维方法。

多年来,与中医临床治疗普遍采用煎剂相适应,从中药中提取有效成分的方式,一直都是采用的“热提取工艺”。可是沿用这一方式,却不能从古书所记载的有效抗疟中药青蒿中提取出抗疟的有效成分来。正当很多研究人员都对此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中医研究院的某研究员,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反复琢磨思考,突破思维定势的束缚,悟出了这么一条:“过去惯用的热提取方法之所以找不到有效成分,很可能就是高温水煎破坏了疗效。”循着对“热提取工艺”加以逆向思维,该研究员改为采用“乙醇冷浸法”提取工艺。经过反复实验,对青蒿这种中药的有效成分的分离提纯,终于获得成功,得到了青蒿素这种具有世界意义的抗疟新药,以及以青蒿素为母体,进一步改造其化学结构而得到的蒿甲醚、蒿乙醚、双氢蒿素等衍生物。

日本科学家熊田长吉对锅炉所作的重大改进,也是运用方式颠倒逆向思维法进行思考的。

以往的锅炉都要在炉内安装许多水管,用给水管加热的方式使热水上升,产生蒸汽。这种锅炉的热效不高。日本科学家熊田长吉很早就对它加以改进。他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在思索着如何进一步加热,以提高热效,但进展总是不大。后来,他对“加热”这一方式展开逆向思维,想到了它的相反的另一端“吸热”。这样想以后,他察觉到,炉内管子里加热的水只能上升,这对热水和冷水的交替不利,也会影响锅炉的热效。接着他又进一步想到,如果把热水管中的一根加粗一些,并在它的里面再安装一根使冷水向下降的细管子,外管里的热水上升,内管里的冷水下降,使水流和蒸汽得以循环,不就能提高热效了吗?果然,这一设想付诸实施后,锅炉的热效一下就提高了10%。熊田长吉为锅炉的改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而赢得了国际声誉。

事物都有自己的“起作用的方式”,它也是事物的一种基本属性。事物起作用的方式,同事物本身的性质、特点与作用有机地密切联系。人如果从某种需要出发,采取一定措施,使某一事物起作用的方式有所改变,那就可能会引起该事物的性质、特点或作用也想应地产生符合人的需要的某种改变。基于事物同其起作用的方式之间的这种客观存在的关系,进行创新思维也可以就事物起作用的方式展开逆向思维。

火箭本来是以“往上发射”的方式起作用,原苏联工程师米海依尔却通过逆向思维,终于在1968年设计、研制成功了“往下发射”的钻井火箭。后来他在此基础上与人合作,又研制出了穿冰层火箭、穿岩石火箭等。人们把这些向下发射的火箭统称为钻地火箭。这些钻地火箭的重量,只有一般起同样作用的钻地机械重量的1/17,能耗可减少2/3,效率能提高5~8倍。科技界把钻地火箭的发明视为引起一场“穿地手段”的革命。

原来的破冰船起作用的方式都是由上向下压,后来科学家们通过逆向思维,研制出了潜水破冰船。这种破冰船将“由上向下压”改为“从下往上项”,既提高了破冰效率,又减少了动力消耗。

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通过研究和实验,证实了细菌可以在高温下杀死,食物可以煮沸以后保存。英国科学家汤姆逊倒过来思考,推想细菌也可能在低温下杀死或使其停止活动,食物也可以通过冷却过程加以保存。深入研究后,他终于发明了冷藏新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