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故乡煤河两岸的花开了,地绿了,我的生命里拥有了绿色的家园,绿色季节是人生中最富于畅想的季节。
小学毕业那年,我的家从谷庄子搬到了唐坊小镇。小镇有一条小河,叫煤河,也叫人面河。“人面”,就是说河水清澈碧绿,能够照见自己的脸面。其实,这是一条运煤的河。清朝洋务运动时期,开滦煤矿的煤要用铁路运到丰南县城的河头镇,再经过煤河运到塘沽口岸出国。后来煤河岸边修了铁路,煤河就不运煤了,成为一条自由的河,河里有很多的鱼。夏天,我经常跳到河里游泳。春天的花季里,河开了,大雁飞回来了。我和小伙伴儿们到人面河旁照自己的脸。我的小脸儿很黑,还沾着泥巴。我弯下腰,用水洗洗,然后就坐在河岸旁进行一番畅想。所谓畅想就是用心想事情,还有点浪漫的幻想。我幻想自己变成一条小船,漂到很远的地方,听说它的尽头就是大海。
大海是什么样的呢?是蓝色还是绿色?记得这是我当时想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当时,我观察绿色的田园,看着河岸庄稼映在水中的景象,飘飘的、悠悠的,我的脸就映在绿色中了。蝴蝶梦幻般地在花丛中飞舞着,简直就是一个奇妙的世界。
春雨在煤河两岸飘洒着,有的花瓣含着水珠。我打着油伞,走在河畔的小路上,想象着,我愿意在绿色里长大。我感到长大是那么遥远。没有绿色,自己是永远也长不大的。我走着,看不见绿色竟然恐慌了,陷入等待,漫长的等待。雨水毫无倦意地滴答着,打响我的雨伞,很有节奏就像一首歌。谁也没有注意到,一个男孩儿正漫无目的地走在雨中,四周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触摸。渐渐地,我很难看见最初本真的绿色了,我很失望。
今年春天,上级安排我到唐海县挂职副县长深入生活,又让我感受到新的绿色,使我产生了新的激动和畅想。看唐海的绿色农业,九农场是一个缩影,因为他们有一个已经叫响了的品牌“天源格绿”,包括“格绿”牌大米和它的系列产品。
唐海县在1994年就被国家绿色食品开发中心确定为绿色食品开发县,而且有自己注册的品牌,在全省县级单位第一个拥有绿色食品标志权。县委、县政府选准了新的突破口,他们面对唐海的稻田经常思考:“我们怎样卖大米?”这是个实际而复杂的问题。对外界市场调研后得出一个结论,面对即将“入世”的挑战,他们要闯出属于自己的市场,市场在哪里?不在乡村,不在中小城市,而主要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大城市的市场怎么占领?就是靠绿色,靠品牌!所以说,“天源格绿”任重道远。
一年前,带着县领导的嘱托和信任,带着同伴的鼓励,带着自己内心的焦虑和不安,年轻的场长刘建敏走马上任了,可以说他是受命于危难之际。刘建敏是一个有着高学历的年轻人,对生态绿色农业有着极大的兴趣。他们的天源公司是搞绿色食品的龙头,他们在它的身上创牌、扩量、增效!把绿色品牌真正打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
结合稻田立体养殖,按绿色食品的操作规程,进行统一管理。取名“柏各庄牌”稻米,当时注册时,“格绿”是产品的副标,刘建敏来到后,感觉不能在“柏各庄”上做文章了,否则白白给人家宣传,应该把“格绿”提到前台来,应该打出“格绿”的品牌。
刘建敏还亲自跑销售,他利用国庆节、新年、春节等节日搞促销。一个节日里,刘建敏自己就销出十多万公斤。他还带人到北京、天津、石家庄、秦皇岛和厦门等地,搞市场调查,搞产品销售。在厦门,他找到了自己的同学,是同学帮助他,使天源格绿食品在南国稳稳地站住了脚。现在天源格绿大米及其系列产品,在厦门已是家喻户晓了。自选超市是都市人的新时尚。人民生活好了,如今的都市人,对营养保健十分看中,所以对真正的绿色食品十分青睐。“天源格绿”走进超市,也就是走进了都市人的视野,走进了他们的菜篮子。刘建敏通过朋友,找到北京万利达超市连锁店。人们渐渐发现,在大城市的超市里,多了一个“格绿”牌的大米和与它相关的系列产品。系列产品里有黑米、黑香糯米、白香糯米、八宝米等十几种,包装精美,且质量好,是货真价实的绿色食品。笔者采访他的时候,听到一个好消息,日本商人在超市里看见格绿牌产品,拿走化验,结果是符合标准的,日商马上就要批量进口了。新加坡外商也与天源格绿主动联系,准备把他们的产品带进新加坡超市。有一天,天源格绿就会悄悄地出现在许多国家的超市货架上。
绿色产品加工,就要有规模绿色种植基地的充足货源。刘建敏知道,过去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要改革了,大规模的产业农业,要走进我们的劳动中,因为这样会降低粮食成本。那么剩余的劳动力呢?要进城搞三产服务,或是劳务输出,最后留在土地上的少数农工,必定是懂科学的、富有创新精神的新农民。他微笑着说:“往后谁也别瞧不起农民,当个好农民,至少要博士学历。我们都会逐步被淘汰的。”今年春天,他们谋划着一个“高效生态示范订单农业园区”。这样就给天源公司提供了可靠的、绿色的粮源。他们正在探索土地上的一切秘密。大自然没有什么秘密,整个都是心和灵魂,因为无所遮盖的秘密无所不在。
现实的价值是要由远景做尺度的。在九农场的园区里,我们既能看到现实又能感悟远景。绿色的稻浪在阳光里闪耀着,很像一片绿色的海洋。白色的塑料就像是船帆。我们被这景象强烈地吸引了。第一个园区是稻田立体养蟹;第二个园区是特种稻种植;第三个园区是优质米种植;第四个园区是优质旱杂粮。几个园区都按国家绿色农业的标准种植和管理。他们说,不用农药就一定不用农药!让所有钟情他们格绿的朋友放心。世界持续农业协会副主任罗杰布罗伯母先生,曾到九农场参观过稻田立体种养,他惊叹地说:“堪称世界农业的典范!”
也许生活永远拒绝神话,永远拒绝幻想。九农场的高效生态农业园区,既不是神话也不是幻想,而是我们眼前的真实景象,而且这个景象还有着充分的依托:水源!谁都知道,今年是前所未有的大旱之年,九农场的园区为什么能够顺利地蓄水栽种?为什么九农场受灾较轻。这都得益于刘建敏主持修建的五千亩平原水库。数九寒冬,九农场平原的冻土地上插上了红旗,上千民工打响了兴建平原水库的战斗。水库建成了,水库冬天蓄水,开春放出插秧;雨季蓄水,大旱了就放水。今年插秧的时候,正是大旱,绿色园区顺利插秧。天源格绿,我想对你说,你是我们中国未来农业的方向。
看不透星星是因为它离我们太远,看不透小草是因为它离我们太近。绿色离我们很近,就像一株株的秧苗,朴实、自然而难以看透。经过了收获的秋天,绿色飘落了,但这并不标志着衰老,也不意味着生命的完结,而是新的绿色生命在泥土里孕育,是想在春风吹来的时候,将一切唤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