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说文学与书法、绘画是相通的。文学是纯净的水,文学是炽热的火。书法是什么呢?绘画是什么呢?是审美,通过书法和绘画的造型达到审美效果。真善美是我们共同的主题,真善美变化着不同的辞章,文学、书法和绘画的创造力就是花费在这种创造里,三体合一产生瑰丽的景象。这种景象不是我们要到达的终点,而是一种向终点行进的态度。
基于这一点,我们说文学和书画是相通的。近来有好多作家研究书法、绘画。自古就有文人字画这一脉。比如,我们河北文学馆连续举办了贾平凹、冯骥才、汪国真等作家的书画展,同时也举办了两届河北著名作家书画展,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两届书画展我都参加了,将来还要举办个人展。反过来,也有一些书画家从事小说、散文和诗歌的创作。我读过黄永玉、范曾先生的文章,受益匪浅,然后就会有一些小小的思考。书画作为艺术,历朝历代都注入了新的血液,而其生生不息的原动力就是“文脉”。作家也好,书画家也好,如果把目光放远一些,我们就可以这样理解,文脉是人类文明进化的基因信息以及脉络传承,是多种文化信息的结晶。文学作品可以用汉字创造出一种审美情境。我们说书法是文化的、审美的,还在于它的兼容性和综合性。大自然是书法意象取之不尽的源泉,由此使书法上升到“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文学需要艺术创新,书画同样需要创新。创新又何其难,艺术创新都很残酷,一方面要求我们不断翻新,同时又要求我们不背离艺术本质。汉字的书写艺术,是表达作者的情感意志、修养和精神境界的艺术,创新要围绕着汉字来进行。一切艺术形式都一样,尽该艺术形式之可能,创造出个性鲜明、风格独特、有生命活力的艺术形象。所以我觉得文人书法,要扬文之长写出文化气息,比如旭宇老师的书法,就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将文人的技能、功力、修养和才情等在书法艺术形象的创造中一一展示出来。任何艺术都需要悟性,书法是书者对自然万物所显示的形、质、势、态、意和理的感悟、积淀和想象。在书法气象上求精、求深、求品位。我的书法观是:变化多端、布局独特、意到笔随、气韵流动、寓情寄美。从书画创新来讲,也大多是形式风格上的,但无论多么诱人的形式面目,都必须以表现出韵味之浓、品位之高、意味之深和效果之精为根本。在国画方面,我特别喜欢国画的简洁、纯净、祥和、幽邃的审美境界,有韵味、有文人风骨、有现代意识、有个人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