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就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升“文化中国”的创新活力,作了十分精辟的论述,它说:“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报告进而号召全党:“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这段讲话,明确而具体地概括了先进文化对国民精神的引领作用和重要意义,为建立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了方向。
作为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我军从80多年前成立那天起,就把发展代表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先进军事文化作为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提升部队战斗力和促进现代化建设水平的重要手段,作为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最有力的武器。发展先进军事文化,已经成为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和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进入和平发展的新时期,面对当今社会文化呈多元化发展、价值取向走向不同的背景下,我军更加特别重视先进军事文化的引领作用。近些年来,党中央和中央军委领导同志多次向军队作家文艺家提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军队要走在前边”的要求。为此,这些年来,军队作家艺术家响应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号召,积极投身创作实践,一大批出自军队作家艺术家之手代表先进军事文化的文艺作品,成为代表这个时代的文艺精神和文化符号,引领着社会大众高尚健康的审美走向。比如,或出自军人作家之手,或由军队文艺单位推出的影视剧《长征》《解放》《亮剑》《士兵突击》等等,以及一大批优秀的话剧、歌剧、歌曲作品,都以昂扬向上的格调和旋律,把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旗帜高高举起,在全社会受到亿万观众的追捧和青睐,产生了十分强烈的社会反响。这些作品在“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可以说,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全面建设,军队作家文艺家功不可没。正是一大批代表先进军事文化的主旋律作品,通过亿万观众的观看鉴赏,完成了它社会效益的最终完美实现,完成了对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引领作用。
今天,在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新形势下,党中央和中央军委领导同志之所以多次强调建设先进的军事文化,就在于这个时代对文艺建设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必须有代表时代精神的先进文化对人们的思想培育和精神引领。概括当代先进文化的功能和作用,胡锦涛同志用了十六个字表述,即“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这十六个字,代表的是我们党关于文艺工作一以贯之的总方针。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亲临第一次文代会讲话,就为新中国文艺家指明了“为人民”的方向,这个“为人民”的方向,既包括为人民提供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的服务功能,同时又包括引领社会、教育人民的文艺教化功能。30年之后,历史进入新时期,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同志在第四次文代会发表“祝辞”,再次重申了这个基本方针。之后,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先后代表党中央发表了对文艺工作的重要讲话,都把先进文化对社会的引领作用提到非常重要的地位。所有这些讲话,都长久地引领着中国当代社会主义文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繁荣发展。今天,党中央把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当作一个战略口号向全党提出,既重申了党关于文艺工作的一贯方针,也是在新时期对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这对我们建设先进的军事文化,无疑提出了一个更高的标准。
一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地区与地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文化的兴衰关乎国家民族的命运,而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需要每一个作家文艺家具有更博大的胸怀,树立更宏伟的目标。
对军队文艺家来说,就不仅要把眼光着眼军营,更要看到先进军事文化对全社会的精神引领,这就需要我们每个作家、艺术家都要按照胡锦涛同志要求的那样,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中,要树立一种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所谓文化自觉,就是在我们创作的过程中,应该时时牢记坚守精神家园的神圣职责,时时不忘文化育人化人的光荣使命;所谓文化自信,就是要自信一个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和良好环境,对于提高全民族精神素质和促进每一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只有在文化上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觉”,才能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充满自信,也只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自觉和自信的时候,我们才能朝着实现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发前进。在这里,“自觉”“自信”“自强”是一个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整体。它的最终目标是要提升和发展中国文化软实力,营造一种高尚健康的文化环境。只有当我们每一个作家艺术家都建立起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都在积极用自己的作品洗涤人的心灵、提升人的思想境界的时候,全社会才可能逐渐培育一种追求更高的审美趣味的文化氛围。有没有这样一个高尚健康的文化氛围和环境,体现的是一个社会、一个时代文化水准的高下,这种氛围涵养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软实力,它能够将思想精神之财富藏于民心,成为抵御各种风险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在当今这样一个文化呈多元走向、观念流派纷繁复杂的背景下,军队文艺家毫无例外地必须面对“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多重考验。比如,当市场这只无形之手向我们伸来,迫使我们在社会效益第一和经济效益第一的问题上做出抉择时,我们应该做出怎样的选择;当“泛娱乐化”“唯票房论”等时时干扰我们的题材选择时,我们该如何秉持一种明确坚定的方向,都需要我们做出非常明确的回答。所以,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决非仅仅是一句口号。对于广大作家艺术家来说,它需要我们确立更加鲜明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需要我们时时处处注重与人民保持水乳交融的血肉联系,需要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军队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在我们创作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建立起这样一种自觉和自信,即自觉认识文艺化人养心的独特功能,自觉把握文艺的思想性与艺术性辩证统一的独特规律,自觉践行文艺不可逃避的历史责任和时代担当。而且在思想深处一定要建立这样一种坚定的自信,这就是坚信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红色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永存的魅力,坚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对中国文艺永远有不容置疑的指导作用。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勇于面对和自觉抵制社会不良倾向的**,做一个努力为弘扬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做贡献的党的文艺战士。
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这样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人民军队作为捍卫国家领土安全的坚强磐石,承担着更加光荣的使命和责任。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军队文艺寄予厚望,对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民对军队文艺的发展也充满了更高的期待,在这样一个新的形势下,我军文艺也必将会迎来一个繁荣发展的新时期。建设现代化的人民军队,离不开先进军事文化的滋养和培育,而具有较高思想品位、文化意蕴和审美情趣的文艺作品,离不开有责任感使命感的作家艺术家的努力实践和勤奋创作。党的十八大为今后一个时期党的文艺发展指出了方向,使我们建设先进的军事文化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和遵循,一切有作为的军队文艺家都应该以不辱使命的进取精神,投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实践,不仅为军队建设,也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全面复兴,为提升我们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原载2012年11月22日《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