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四集电视专题片《绽放的力量》
电视这样一种传播形式,它诞生之初,本来主要是用来传播信息的,比之于用声音传播信息的广播,它既有声音功能,同时也有画面传播,于是这便有了更直观的效果。但是,一旦作为一种传播形式在全社会得以普及,其内容便紧接着发生了重大变化,于是电视文艺便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门类应运而生。如今,恐怕谁也无法否认,电视艺术在诸多媒体中所具有的巨大力量。作为受众群体最大的传播形式,它使戏剧、电影、图书等传统的信息获取方式相形见绌,成为大众精神生活中须臾不可离开的文化鉴赏和知识获取的极其重要的渠道。
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组织策划制作的四集专题片《绽放的力量》,立体地记述了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电视艺术的发展历程。观看后我们惊讶地发现,它形象逼真地记述了我们50年走过的路及我们所经历的生活。自从上世纪50年代末电视传播手段在中国出现以后,电视艺术作为一种新形式艺术也便同步出现,《绽放的力量》记述的每一个画面、每一个故事,都在瞬间将我们的记忆拉回到数十年前。它使我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熟悉和亲切,也不仅仅是释放一种怀旧情绪及其对往事的追忆,更有一种对我们经历的这半个世纪的历史的深沉思考。它印证和留下了我们五十年来走过的脚印,实际上是我们这个民族半个世纪的一部形象的精神生活史。
电视,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手段和现代媒体,它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今,我们社会生活的万千气象,都可以透过电视得以反映。借助科技手段,电视艺术已经与人民精神生活须臾不可分离。新闻传播的功能不说,光说电视文艺,无论是电视剧、电视小品、专题片、电视晚会、纪录片等等众多体裁,总结起来如果单独成篇,都可以做出一部具有魅力的大文章来,而《绽放的力量》编导和策划者,仅用四集篇幅,便完成了对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电视艺术发展的立体概括,在浩若烟海的资料中删繁就简,在庞杂博大的素材中提炼出鲜明的主题,这着实是需要花实实在在的硬功夫的。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绽放的力量》在这方面不仅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好。它以精致的结构化繁就简,不仅为观众构画了电视艺术发展的基本轮廓,而且引发了人们对刚刚经过的这段历史的多方面的思考,在对往事的回首中更清晰地看到了未来我们应遵循的方向。如果仅仅以体裁而论的话,《绽放的力量》所涉及的电视艺术题材品类繁多,它既表现了近年来为人民大众喜爱的电视剧、电视综艺晚会的发展轮廓,也构画了电视专题片、政论片、纪录片的成长轨迹。但透过这些门类繁多的电视艺术体裁,我们会有一个非常明晰的感受,那就是作为新兴艺术品类的电视文艺,不仅在详尽地记录和表现着时代生活,也在引领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引领,或许正是电视艺术产生的巨大力量。
在《绽放的力量》第三集“创新求发展”中,谈到了一部中国电视剧艺术的开山之作,即作品《一块菜饼子》,它产生于1958年,因当时国内尚未有录像设备,当时中央电视台只能用直播的形式播出了这部由广播剧改编成的电视剧,所以,我们今天已经无缘一睹电视剧发展史上这部具有标志意义的第一部作品。但从一些参演人员的回忆介绍中,我们依然可以知道,它或许只不过相当于今天一些农村乡镇自制的自娱自乐的电视剧节目。它的质朴及剧情之简单,表演之生涩,或许会令我们今天的观众报之一笑。但是,电视剧艺术正因为有了50多年前的这部稚嫩的生涩之作,有了这个起点,才有了如今蓬勃的发展。它是留在电视剧发展史上的第一行脚印。今天,电视剧艺术因借助电影和戏剧的综合手段,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艺术体裁和形式,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当之无愧的电视剧生产大国。2010年,中国电视剧生产总量已经达到14000余集,这几乎让全世界其他国家都望尘莫及。如果不是国家在生产总量上有所控制的话,这个数字还会逐年递增。谁都知道,在当今世界,特别是在西方国家,电视剧作为电视艺术的一个门类和体裁,历来是被当作肥皂剧、泡沫剧的,在国外它更多的是娱乐逗笑的闲适消遣形式,而在中国,它几乎大大超脱了西方的“肥皂剧”概念,成为一种制作精良考究、思想内容体现国家主流精神的最受欢迎的艺术品类。在西方,电视的主要功能被主要作为传播信息、播出适时新闻的手段,而在中国,电视运用综合的艺术形式,成为满足大众欣赏、表现国家精神的最大的媒体和平台,而且在引导国家主流文化发展,推动社会改革进步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许多国家的电视界怎么都不会明白,在中国,一部表现战争题材的电视剧《亮剑》,竟能在全国各台轮番播出达1000余次,并且至今依然常演不衰;还有,一部由名著改编的电视剧《红楼梦》,竟连续播出达700余次,也依然还在地方台重复播出。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中国电视剧艺术,迅速成为最热门的艺术体裁。它推动了这个品种朝着大众化的方向快速发展。
电视剧艺术的发展,还推动着当今中国文艺创作结构的重大变化。对这一点,《绽放的力量》也同样作了颇有深度的分析。在中国数千年历史上,每个朝代都有自己傲然于世的艺术体裁,比如汉朝的词赋文章、唐朝的诗、宋朝的词、明清的小说戏剧,都代表着不同朝代的文化符号,成为不同时代的文化名片。中国当代文学艺术的名片是什么?恐怕从中外的理论家到普通老百姓都知道,如今最具影响力的是中国独具特色的电视剧。作为综述中国电视艺术发展的专题片,《绽放的力量》用较多篇幅记述了电视剧的发展,使我们对这一新兴艺术形式的发展脉络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和了解。
电视艺术不仅如实表现了50年来中国大众文化鉴赏的历史,同时也记述着社会思想解放的历史。对这一点,《绽放的力量》作了比较有意义的研究和分析。当年,歌唱演员李谷一以一首委婉动听的《乡恋》亮相舞台时,恐怕今天的人们怎么也不会想到,伴随《乡恋》的是一场关于歌曲是否是一首“黄色歌曲”的大讨论;还有当小品演员陈佩斯、朱时茂在1984年的春节联欢晚会演出让人捧腹的小品《吃面条》时,不论编导还是演员,都是抱着一种试试看和准备接受批评的战战兢兢的心情;同样,苏小明的那首《军港之夜》,到底是靡靡之音,还是抒情军歌,伴随着的也是一场理论是非的辩争。然而,电视艺术正是在这一步一步的试验探索中,推出了一个又一个试探性作品,从而打破了传统思想的禁锢,推动着文艺思想的发展和进步,鼓舞着更多的文艺工作者解放思想,朝着创作更具艺术魅力的作品迈进。电视艺术不断在推出为人民喜闻乐见的好作品,也不断地推动着社会大众在文艺思想认识上的飞跃。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正是因为有了电视这样一种受众最广泛的媒体,人们的思想才更加活跃和自由,当然在社会认知上也更加一步步打破传统的禁锢,认识上更接近客观真理。推动改革开放和思想领域的进步,电视艺术功不可没。
早在1916年,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从德国翻译过来一个名词叫“美育”,这是社会教育最早对文化鉴赏教育和社会道德素质教育的总概括。后来,著名学者费孝通先生对这个概念作了进一步的阐释,提出了“美人之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世界大同”的新概念,这句话对美育更进一步作了说明。指出美育既包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同时也包括对世界一切先进文化的融汇和吸纳。应该说,这些论断充满了很强的前瞻意识和关于文化的战略思维,是整体提高民族素质和国家软实力的极其重要的理论。但是,靠什么来实施和完成这种战略构想呢?历史证明,实现全面的普及,仅仅有课堂教学还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有为社会大众广泛接受的媒介。这时依赖科技的发展,电视艺术便应运而生,恰恰充当了美育教育最好的载体。当今中国电视艺术的国土覆盖率已经几乎达到百分之百。中国十三亿人只要在有电视机的任何场所,都可以随时随地收看中央及各地方台播出的节目,这就使电视成为任何其他一种传播手段都无法比拟的现代新形式,它在满足大众娱乐及思想教育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也正是看到了自身的这个巨大作用,其不断推出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作品,也创造着新的表现手段。比如,每年旧历春节,为中国老百姓及世界华人关注的《春晚》大拜年,便是中国电视艺术发展中出现的独特现象。由《春晚》这种形式,进而衍生出的“心连心”演出、各类节日晚会、青歌赛,以及由各地方台竞相推出的综艺类专栏节目,都不仅满足着社会大众不断增长的娱乐需求,也对全社会发挥着思想的引领和道德教育功能。《绽放的力量》通过对这样一种现象及各门类艺术的总结和回顾,使我们更明晰地看到作为世界第一收视大国,运用好电视艺术这样一种大众化的媒体传播形式,对增强我国软实力的重要意义。
综观我国的电视艺术从1958年的最早出现到今天,整整走过了50余年的历史,我们从无到有,进而发展成为世界第一电视大国,电视作为一种传播思想的大众娱乐形式,在张扬国民精神和时代主旋律方面,走过了由被动到主动的过程。但我们也无可否认,任何一种娱乐形式,在它发展的过程中,也必然经历曲折和探索。特别是新的形式一旦与市场形成密不可分的关系,也往往会在强调它的娱乐功能时忽略它的教化意义。作为电视艺术,自然也不能例外。这些年,受市场经济的影响,电视艺术因为过多考虑大众娱乐的一面,也遭遇过过度娱乐化的尴尬。不论是电视剧艺术还是电视文艺栏目,都曾因收视率的困扰而发生过这样那样的偏差,比如各地有些娱乐栏目脱离主流思想的庸俗化倾向,有些电视剧因为一味追求收视率,在题材选择上对思想性的忽视,都已经成为新问题摆在了电视艺术家的面前。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电视艺术未曾普及的时代,也许没有多少人会关注,但在当今电视艺术成为一种受众最广泛的艺术形式时,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了。去年年底,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专门发布文件,对过度娱乐化的倾向进行了明确限制,这可以说是确保电视艺术朝着健康方向发展的极其重要的举措。作为一个有十三亿人口的电视大国,任何时候都绝对不能忽略艺术对国民精神的教育和引领作用。在《绽放的力量》中,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有所涉及,它对确保当今电视艺术健康发展极为重要。
作为一部电视专题片,《绽放的力量》并不是专门意义上的学术探讨,它主要的还是通过对电视艺术发展的回顾,展示电视艺术的成就,使人们认识到它在当今培育国民精神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引起人们的关注,让全社会都来帮助和扶植这门新兴的艺术门类。如今,关于电视艺术发展的诸多学术话题,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我想通过这样一种综述和回顾的形式制作这样一部专题片,会引导人们来研究这门艺术的健康发展。这也正是创作这样一部四集专题片的意义所在。自然,因篇幅局限,作为一部带有研究性质的作品,《绽放的力量》也有它的局限性,那就是在对历史进行回顾和罗列现象的同时,理论上的研究和分析稍显不够。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大众不断增长的文化娱乐需求,对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分析,着墨还不是太多。在我看来,有意义的分析批评或许更具有建设性的作用。这或许是一种苛求。但即使如此,这部作品的意义也是很大的。作为中国电视艺术的国家权威部门,第一次对电视艺术进行立体的盘点和综述,它的作用都超出作品本身的内容,我们称它是研究电视艺术发展的一项打基础的有建树的工程,一点都不为过。同样,因为《绽放的力量》运用形象的画面,论述的是我国人民半个世纪的精神生活史,而这几十年,又是中国历史上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年代,因此,作品的意义便超乎艺术之外,它为历史的、哲学的、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最形象化的画面史料和历史佐证,这是《绽放的力量》更广泛的价值所在。
(原载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5年1月第1版《绽放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