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

第二十五章 诲人不倦长辈心 若是成材先成人

字体:16+-

且说陈伦与滕辉、任光明分别后,人微醉;他摇摇晃晃摸到家门,顾不上洗漱,就一股脑儿地倒在**酣然入睡。他的一颗心在任光明那里得以释然,从未有过的轻松溢满了全身,那俨然是一种幸福的滋润。瞧,他睡的多香!四肢伸展,舌头还不时舔舔嘴唇,发出“啧啧”的声响,就像初生的婴儿吃饱了什么都不用愁。就这样,他的美梦就应时而生了。他先是梦到父亲的影像,父亲俊朗的面容下总有让人依靠的宽阔胸怀,他是那么温情地畅然一笑,欢喜地喊着“儿子”、“儿子”;还有可爱爷爷的身影也浮现在他面前,爷爷总爱抚摸自己的胡须,但却更爱摸摸陈伦的小脑袋,然后心满意足地欢笑不已;甚至母亲高华的面容也清晰地呈现在他面前,母亲正用一双忧郁的眼神望着他,有些并非心甘情愿的笑容。不知这是落寞还是无奈,或者又是为母子的缘分而嗟叹?没有人知道。当黎明的曙光映入陈伦眼帘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已泪满衣襟。昨夜的梦令他落下脆弱的泪花;父亲,爷爷,母亲这三个深爱他的人相继的离世,他似乎也渐渐感觉到自己在这个世界是何等的渺小;同时,他又是多么希望如同父亲一样一呼百应,再现昔日的盛况。但他深深明白,若不韬光养晦,势必会引来更多的麻烦。一个失败者的儿子,凭什么再来折腾大家。随着世事的变化,这种心结,他也就渐渐释然了;凡事强求不来,还是让它顺其自然吧。

“伦儿,赶快过去吃饭。你姑妈村里的戏台就要九点钟就要开场了,别耽误了时间!”陈义天突然在屋外嚷道。

听到这粗犷的声音,陈伦一边赶紧穿衣洗漱,一边应道:“三叔,知道了。我洗漱完了马上就过去。你们先吃,不用等我了。”

陈义天有些焦躁地说道:“好吧,快点!”说完,他就扭头迈步回家了。半晌,陈伦洗漱完毕,又特意在镜前整了整衣领,以免衣着不整而难堪。姑妈家是军人干部家庭,老爷子李斌十几岁就当兵杀鬼子,虽然现在退休赋闲在家种花养草,但几十年来在军队中养成条条框框的习惯是一点也容不得含糊的。姑父李兴伍更是有着很浓厚的军人情结,当兵时那辛酸的日子他自问是一生难忘。故而,不论是敬仰还是礼貌,这些细小的讲究还是值得陈伦引以为慎的。时间不早了,陈伦急忙锁上门飞奔到三叔家。陈义天见到陈伦,赶忙招呼他吃饭。陈昂、陈雪见到堂哥,兴奋不已,强烈要求陈伦带上他们一起去看戏。葛梅不许,陈义天只好安慰一双儿女,并且答应他们一有空就带他们去逛街,陈伦也不想多说。吃过了饭,他便骑车带着奶奶向李谷村的方向行进。一路上,陈老太太竟然问起了孙媳妇的事情,弄的陈伦很是尴尬,一时不知所措。幸好,姑父李兴伍在半路迎接,这才撇开了话题,没有深入下去。

大约一刻钟后,陈伦和奶奶就抵达李谷村。陈伦老远就闻到鞭炮的芳香,想必是好戏已经开锣了。在农村,搭戏台唱戏一准就是哪位富户为自家的红白喜事而设;这样,是显摆也更是为了在寂静的村子里增添些人气和热闹劲罢了;如果没有了这些,恐怕也不会产生中国自然村特有而朴实的生活情趣了。今天,陈素云难得清闲,孩子们都上城里二叔家去玩了,屋子里却是显得冷清了些。但母亲要来看戏,她就早早准备了位置。李斌仍然坚持着摆弄自留地的乐趣,尽管老伴时常唠叨他要出去走走。现在,他已经把前院的几块空地翻了一次,准备弄个温室大棚,种些瓜果蔬菜。老伴要他去看戏,他自问五音不全,但是今天亲家母来了,他却是不管客的,这事正好就交代在老伴身上,老伴也就不能再唠叨了。陈老太太一到,李老太就没等媳妇陈素云出迎,就上前寒碜起来。亲家见亲家

,一时间和谐的声音在李家大院畅响。陈素云见丈夫到了里屋,又听见门外的热闹劲,心想肯定是母亲来了,就赶紧从房间出去,也没有询问一屁股坐下来看报纸的李兴伍。当她出门看见多日未见的母亲时,满心欢悦,一种发自内心的亲切感悠然而生。她甚至有些想拥抱母亲的想法,但却是微微一笑地说道:“妈,你来了!”

“素云啊,过来,让妈看看!这阵子没见你,怪想的呢!”陈老太太笑道。“呃!”陈素云怀着几分矜持迅速地走到了母亲跟前。李老太太见到她们母女俩得亲热劲,脸上的笑容似乎有些凝固。她不满地朝李斌喊道:“老头子,我们去看戏了!”李斌正在菜园里忙活着,听见老伴的声音,就应道:“好的,我知道了!”话音落下,李老太就领着亲家母朝戏台走去,陈素云、陈伦紧跟其后。半晌,陈伦就瞅见了戏台上方红色条幅上“恭祝李某某大寿”的白色字帖。一米来高的戏台搭建在一片空旷的空地,背面靠河,而且还有一片小树林作为天然的背景;两侧是处处展新颜的小楼;而戏台正面的不远处是条铺着河石的马路了。正可谓是交通发达,集合开会的必备场所。戏台之下,各村闻信而来的村民们早已把戏台围得水泄不通。到了“戏场”,陈素云便在戏台外叫道:“老三,老五,叫你准备的位子呢?”话音刚落,就见到坐在戏台前面几个年轻的小伙子站起来,向后回头。一位看上去年长的小伙子笑应道:“嫂子,在这,在这!”陈素云听到声音,便带着两位母亲走进了戏台前。那几个小伙子就让开了座位,转身就离开了“戏场”。戏台上的演员们似乎也唱得更加起劲了,“咿呀哦呀”地是吼得惊天地泣鬼神。陈伦本就不怎乐意来“戏场”,那慢得让时间都凝固的唱腔只会让自己的瞌睡虫跑出来,还不如看电视来得实在。于是,在半个小时之后,陈伦就跟姑妈打了招呼,自个儿回李家大院了。

刚进李家大院,陈伦就被李斌喊住了;温室大棚可不是一个人就能弄好的,李斌自然是让他过来帮忙。李斌先让他脱去外套,并让儿子递给他一套旧军装,以免他弄脏衣服。陈伦换好衣服后,李斌就简单地分配了任务;陈伦负责浇水施肥,自己和儿子负责搭建温室大棚。而后,李斌手把手地教会了陈伦浇水施肥的动作要领,才放心地开始搭建大棚。对于李斌的安排,陈伦是心甘情愿且心悦诚服的;他认为这位革命前辈是他所见过的长辈之中最为完美的一位。解放后,李斌功成身退,只甘心做一镇的武装部长;此间,更是推贤荐能,为军队和地方培养了一批青年才俊;或许是久待军中,回到地方难以入世,他便早早退休,赋闲家中;世界是年轻人的,我们就从此退出这历史和人生的舞台,让他们折腾去!田埂间,李斌边做事边指挥着儿子和陈伦,时不时纠正两人的动作。

“陈伦,你上次怎么就那么糊涂地为邻居家垫公粮款呢?”李兴伍突然问道。

“什么?难道您没有把钱给我们村的书记么?”陈伦惊诧道。

“糊涂!国家有政策,像你邻居家这种情况完全是可以申请减免公粮款的,你们村那位陈书记就是怕麻烦,图省事。你还自以为是地帮别人垫钱,你还真以为你是大款不成?真单纯!”李兴伍斥责道。听罢,本就对姑父颇有敬畏之心的陈伦此刻是战战兢兢的,一时哑口无言。在他的印象中,姑父似乎很难有欣赏他的时候。记得有一年腊月前夕,陈伦步行在冰雪冰化地街道上,刚好碰见了姑父李兴伍及其弟李耀军从身旁走过。陈伦有些别扭地上前打招呼。或许是声音很小,迎接陈伦的却是姑父李兴伍不屑的口水。他心里一阵发麻,也没敢继续打招呼,只能硬着头皮走了过去。但如果说李兴伍不喜

欢他,那也说不过去;因为每次来姑妈家,李兴伍对他却是多了一份关注。这态度,让陈伦很不适应。

“‘欲成材先成人’!伦儿,男人大丈夫,既要能顶天立地,更要讲智慧策略,伸曲自如!我不知道你今后是否还会一如既往地想着从军报国,但为人处事的道理却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李斌微微笑道,打破了这个僵局。

“您说的是。可是跟我谈这些是不是太遥远也太复杂了,我现在才高一呢?”陈伦自怜道。

“哈哈,我只是让你记在心中啊,可不是现在就派上用场。现在我担心的是你的学业,听说你跟班上的某些同学有些小感情,甚至也闹了些摩擦,是吗?”李斌笑而神秘道。

“这个事情其实也没什么,根本就是个误会,是我自作多情了!”陈伦摸着自己的脑袋笑道。

“你还倒是承认了,我还以为你跟以前一样,吱吱呜呜地不敢言语呢!这事,你做的让我都开心啊!”李兴伍感叹道。

“但是,现在的关键是学业,切莫把心思用在了女生身上。这对你,对她都非好事!你爸生前,我老头子是应允过的。一旦你考上军校,那就奔上了从军之路;同时,也是仕途之路。‘劳于心者治人,劳于力者治于人’,这是千年不变的规律。你要少些学生劲,重视起来!”李斌颇有意味地说道。

“这些东西是要谨记的;但更重要的是你能够成长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一个有着独立思想,能够支撑家业,有利社会的男人!这才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李兴伍补充道。

“‘长江后浪推前浪’,撇开世俗的利益,我老头子希望的是我这一辈人打下来的大好河山,能够在你们手中繁荣昌盛,而不是日益衰败,甚至引起流血冲突,进而爆发新的革命战争。当上一场战争离我们愈来愈远时,我们就更应当警惕下一场离我们愈来愈近的战争。”说到这里,李斌希望面前的年青人能够懂得。他一脸沉重,似乎是回忆起了许多年前的那些往事。他见过太多的死亡,战友们一个个从他面前倒下,他顾不上看一眼,却仍然还要冲锋;战争的残酷已然不是他能用言语形容的。他希望这幸福和平的日子能旷日持久,一代又一代地保持下去,而不是曲折离奇地刹那间灰飞湮灭。然而,“廉颇老矣”!尽管他睁一只眼闭一只言地看着这世风日下,但却也是无力回天。他的希望只能寄托在这些年青的后辈身上。为了他们,他可以耗尽今后的精力,为之铺平道路。此时,李兴伍、陈伦两人看到老头子若有所思的神情,都不忍打扰他的沉思,尽量放慢了手中的活儿,以免弄出太大的动静,惊扰了他。可是,李斌突然坚定地对陈伦道:“陈伦,我可是看好你的!今后你要严格要求自己,学业不能懈怠。走进社会,更要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说完,他再也不言语,埋头做着自己的事情。李兴伍微微一笑,也然。唯独陈伦,却是有些站立不稳似的。有关自己前途的事情,李斌父子道给陈伦,他却是一时难以全部接收;先成材还是先成人,年青的他似乎也并不好把握。好在若是天塌了,总会有人第一个站出来的,但他想那个人却肯定不会是自己了。

下午,陈伦在姑妈家吃过了饭,就要匆匆去学校了。临走时,李斌告诉陈伦常来玩,在学校要照顾好自己。面对李斌这个引路人的关切,陈伦不假思索就应允了。或许今后他会违了李斌的意愿,但老头子的这份无私之心,陈伦是记下了,且将诸事践行。

当整个世界都在谋求自身的利益时,陈伦却在这里看到了心怀天下的赤子之心;如若不将这真善美的价值观传递,恐也就是人心丧乱的时候了!谁都负不起这载世的重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