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放战略与中美关系

第四章 政策性开放与中美关系迅速发展_小结

字体:16+-

小结

中美关系从解冻到建交在很大程度上是在苏联因素的驱动下前进的。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苏联因素始终是美国观察中美关系的一个参照物,中美关系的好坏明显受到了美苏关系的影响与制约。可以说,苏联因素是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的主要基础。显然,中美关系稳定发展又为中国从美国引进资金、技术和设备创造了良好的双边关系环境,确保了中国对美政策性开放的实施。为了联合中国抗衡苏联的霸权扩张,维护美国的霸权,防止美苏之间发生权力转移,美国抛开了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问题上的偏见,不仅逐渐放松了对中国战略物资的出口限制,从而为中国引进美国的先进技术提供了条件,而且在中国的最惠国待遇地位问题上采取了明智立场,从而为两国经济贸易关系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随着苏联威胁逐渐消退,美国对华态度日益强硬。及至苏联解体,美国联华抗苏的需求不复存在,便对中国内政采取了**裸的干涉政策,导致中美关系迅速滑坡,中国对美政策性开放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在中国方面,建交初期苏联因素也是居于主导地位的。及至苏联深陷阿富汗、美苏争霸出现互有攻守的新态势、世界和平运动迅速发展,中国领导人敏锐地捕捉到了时代主题变化的新信

息,逐渐萌发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观,便着手调整自己的外交战略。1982年,中共十二大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形成了真正不结盟、不打牌的外交方略,强调对美开放中的经济因素,苏联因素逐渐被从中美关系中排除出去,对美开放的影响逐渐增强。而随着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美国也调整了对华战略。虽然苏联因素继续主导着美国对华政策,但是经济因素逐渐受到重视。从此,中国开放战略逐渐从幕后走向前台,由对外政策的工具逐渐转变成中美关系的基本内容。毫无疑问,这种变化为苏联突然解体后中美关系的继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然而,中国开放战略对中美关系的影响也是双重的。一方面,中国对美开放不断扩大,增加了两国利益的契合点,两国经济相互依存不断加强。同时,中美彼此了解不断增多,两国的认知偏见和隔阂慢慢减少。这有利于两国在中美关系中采取更加明智的政策,也有利于增强两国人民对发展中美关系的支持,从而有利于促进中美关系稳定健康发展。另一方面,经济开放成为中美关系的重要内容,增加了两国对经济利益的重视程度。在追求相对收益的情况下,它无疑会增加两国经济利益的摩擦和冲突。同时,中美两国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各异、价值观念有别、文

化背景悬殊,两国在彼此开放过程中可能出现文化和价值观的冲突。特别是美国是一个使命观和优越感非常强烈的国家。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中,推广美国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是其重要的对外政策目标。随着苏联因素的消失,美国对华开放中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因素也逐渐加强。在强调经济开放的同时,美国非常强调中国的政治开放。这些都对中美关系的稳定发展造成了消极的影响。因此,在中国实行政策性开放阶段,中国开放战略对中美关系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开始产生消极的影响。

此外,随着苏联走向解体,美苏之间发生权力转移的可能性不复存在,美国不需要继续增强中国以抗衡苏联。相反,中国变得强大还有可能挑战美国的霸权,从而引发中美之间权力转移的可能性。作为国家富强的主要路径,开放战略推动了中国的迅速发展,也引起了美国的怀疑和担心。实际上,美国开始陷入了两难困境:一方面担心中国强大,另一方面又担心中国开放战略发生逆转。因此,美国开始限制中国的政策性开放,禁止向中国出口先进技术,迫使中国在付出较大成本的基础上加入国际机制。这为中美关系的稳定发展设置了障碍,也预示着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中美关系必然在更加尖锐的矛盾与冲突中发展。

(本章完)